阿拉善盟委社会工作部针对城乡社区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现实困境,坚持问题导向,在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城乡社区治理中的现实挑战
“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阿拉善盟共有58个社区,大致可以分为六类(城乡结合型、回迁型、老旧小区型、工矿企业型、军民融合型、商品房型),且每一种类型的社区由于立地条件不同,所以资源、问题、需求都不同,在治理实践中一种治理模式很难大面积复制,往往“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
“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从社区治理工作中常见的小区门口摊位乱摆、占道经营、交通拥堵等不文明现象,到平房区的危旧房屋安全隐患、泥泞巷道改造、公共卫生区域维护等问题,监管力量有限“管不过来”,网格员“看在眼里干着急”,社区工作者常常面临“身份尴尬”的问题,只能以劝解、建议、上报为主。无资源可利用、无资产可依托、无资金可发展的“三无”难题是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的普遍“拦路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区为民服务的效能及在居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凝聚力。
“最后一公里”成了“最难一公里”。社区工作者直接面对群众,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不被群众理解的情况,有时还会面对一些不合理诉求,协调处理不好或者群众不满意,轻则会被批评、重则会被问责,甚至会被群众向纪检监察机关投诉举报,使得一些基层干部工作放不开手脚,出现“因为怕碎碗,就干脆不洗碗”的现象。例如“手工剪纸”“健康教育讲座”“书画大赛”等社区“拍照打卡式服务”惹争议;学校操场宁可锁门也不对居民开放;医院专家就在隔壁却请不动义诊;企业仓库宁可闲置也不愿提供活动场地……辖区单位成了“僵尸邻居”。
社区工作者变身“三头六臂”,却“单枪匹马、独木难支”。一些社区党组织年龄偏大的党员在社区党员队伍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但吸纳年轻党员力度不够。“空挂”党员、“失联”党员、“流动”党员、“口袋”党员、“隐形”党员的数量明显增多。社区综合服务阵地“机关化”严重,社区工作者分身乏力,与群众对话的少,引导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和社会组织参与程度还不够,自治德治法治效果参差不齐,“基层党建+三治”的治理合力还未完全形成。
二、提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效能的路径
以治理创新,提升党建引领“善治”水平。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完善盟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加强跨部门工作统筹和协同联动,推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部门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项目支持。盟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以来积极争取上级社区(居委会)建设资金共113万元,建设1个社区试验点,打造5个特色亮点社区,改造提升和扩能升级社区10个,孵化社会组织2个,打造志愿服务队12支。三是夯实社区基层组织根基。统筹做好“减负、赋能、解困、整改、督促”工作,指导旗区健全完善嘎查村(社区)依法履行职责工作事项和依法协助工作事项2个《指导目录》,储备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126人,委员后备力量418人。
健全长效机制,提升党建引领“精治”水平。一是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贯彻《内蒙古自治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加大社区工作者招考(聘)工作力度,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动态监测机制,不断充实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二是党建引领“微网善治”。精细划分“微网格”,发挥“网格(小区)党组织+专职网格员+楼栋(单元、联户)长”的“铁三角”基层微治理机制作用,实现基层治理全覆盖、服务管理精细化。全盟共划分“微网格”2840个,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910个,选聘专职网格员1447名,选聘楼栋长、单元长、联户长等3577名。三是发展社区集体经济。制定“三年三步走”规划,通过鼓励社区积极探索“社区居委会+企业”联办、“社区居委会+金融机构”融资、“社区居委会负责人”领办等多元发展模式,为发展社区集体经济规划清晰航线。四是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治理。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需求,以阿左旗乌日斯社区为试行点,打造了“两企三新”服务中心,让新业态从业者主动融入社区治理,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建言献策等行动,更好地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社区注入新动能。五是强化数字赋能。补录46名社区工作者信息,完成额济纳旗东风镇行政区划名称变更等事项。开展“三清单三目录”暨数据资源调查职责目录、信息系统目录、政务数据目录和责任清单、负面清单、需求清单填报工作,逐步推动基层治理相关基础数据共享共融。
探索多元渠道,提升党建引领“共治”水平。一是完善议事协商制度。健全完善民主协商议事制度,定期召开协商议事会议,推动搭建“书记茶摊”“小板凳议事会”等议事协商平台,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逐步完善基层群众诉求表达和利益协调机制,有效解决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二是规范居务公开。明确政务类、事务类、财务类公开事项,确保公开内容真实准确、程序合规、更新及时。三是提升群众自治效能。加强居民公约审核备案和履行监督机制,指导旗区建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奖惩制度,全盟制定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审核备案率达到100%。四是推进物业党建联建。指导各旗区推动符合条件的物业企业党的组织应建尽建,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
(作者:阿拉善盟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