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河套地区由于干旱少雨、指标性缺水,水资源日益短缺,节水势在必行,也是根本出路。要通过节水行动,打破区域和部门壁垒,实现水资源统一调配与科学管理,确保有限的水资源在农业、工业和生态之间合理分配,实现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完善节约用水制度体系,筑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根基
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把有限的水资源用在刀刃上,全领域、多角度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制定《巴彦淖尔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大力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节水,力促各行业部门齐唱节水“同台戏”,做到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健全水资源法治体系,推进《巴彦淖尔市农田灌溉用水管理条例》立法,重点解决统筹协调机制、水资源刚性约束、水安全保障问题,推进农业节水控水法治化和规范化。
精准灌溉保障节水增效,守住河套地区农业发展命脉
2021年起,巴彦淖尔全力开展农业节水增效攻坚战,加快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与面积,不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截至2024年底,已实现新增节水能力4.2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20年的0.467提高至2024年的0.53,2023、2024年连续两年河套灌区秋浇耗水控制在10亿立方米以内,为粮食丰收增产提供有力支撑。
要继续坚持节水与生态、节水与保粮并重,精打细算做好总量控制,在持续推进工程、农艺、管理节水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工程、农艺、品种、结构、机制“五节”措施,处理好节水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关系,统筹做好秋浇春汇夏灌用水、粮食和经济作物面积、水管单位服务基层用水组织关系、水指标和用水权确权等重点工作,完善科学的灌溉制度。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载体,破解水权意识、水量计量、水权交易等难题,实现农业节水与增效同频、绿色与发展共振。
科技助力工业节水减排,技术革新驱动工业绿色转型
加大对科技创新和节水设备投入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发挥阶梯水价制度引导作用,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水方式,推广节水减排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加速淘汰低效率高污染落后产能,以科技拧紧工业“节水阀”。推进节水型企业和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园区内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梯级用水、循环用水,推动用水系统集成优化。树立评选用水效率高的企业样板,动员用水大户节水改造,积极创建节水型企业3户、节水型园区1个。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2%以上。
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拧紧绿化生活用水水龙头
将节水落实到城市建设管理各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实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加快推动再生水配置利用重点城市建设,推动园林绿化、市政洒扫、城市景观全部使用再生水,严控高耗水服务业和特种行业用水。积极推进农村牧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加快安装用水计量设备,让农村牧区群众用“放心水”交“明白费”。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更好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提高节水器具使用率,新建公共建筑必须安装节水器具。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以上。
加强节水意识宣传,形成社会节水新风尚
积极开展节水教育“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建立贯通市旗(县区)乡(镇)合作社到用水户的视频公众号,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节水宣传;在校园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以学生带动家庭辐射全社会;在市旗两级广播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开设节水控水访谈栏目,按农时给农民指导,推动节水意识融入学校教育、融入生产生活、融入群众日常行为规范。深入开展节水先进示范苏木乡镇、嘎查村、企业、农户等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宣传表彰,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实现“要我节水”到“我要节水”的转变。
发展与节水,均非一日之功,我们把节水作为解决指标性缺水的关键一招,探索节水新路径,打好增效“组合拳”,让每滴水都迸发出最大潜能,为农业增效、工业转型发展助力,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力量。
(作者单位:巴彦淖尔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