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极度匮乏,水资源总量仅为28.58亿立方米,可利用总量22.3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1299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长期面临水资源瓶颈。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构建起“分质供水—梯度处理—循环利用”的治理体系,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动能。如今,鄂尔多斯以全区1/20的水资源支撑了1/4的经济总量,万元GDP用水量持续下降,从“水瓶颈”跃升为高质量发展的“水引擎”,一场关于水资源的绿色变革正在悄然上演。
科技攻坚:废水蜕变重生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鄂尔多斯聚集了煤炭开采、煤化工和火力发电等高耗水行业。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推动鄂尔多斯经济转型的同时,也带来了工业废水“难处理、成本高”的突出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加快推动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将水资源约束转化为技术革新驱动力,实现“变废为宝”,成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关键所在。蒙苏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及水资源再生利用项目,通过创新构建光伏产业废水“全生命周期绿色循环体系”,采用高效沉淀除硅、化学处理、生物降解、臭氧催化氧化等多重精密净化工艺,将高污染工业污水“蜕变重生”为高品质中水,废水回收率达到95%。“通过蒸发结晶处理,剩余的5%废水将分离出氯化钠、硫酸钠等可再利用资源,实现真正的废水零排放。这不仅保护了水资源,也进一步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伊金霍洛旗澎源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牛彦鹏介绍。
据了解,该项目自调试以来已累计接收工业废水1800万立方米,累计降解COD12600吨,累计产出合格的硫酸钠、氯化钠等2.5万吨工业盐,刷新了国内光伏废水处理领域在投资规模、回用标准和分盐量上的三项纪录。鄂尔多斯市在工业废水治理实践中探索的再生水循环模式,同样适用于城市水资源循环。漫步在康巴什区的大街小巷,高低错落、造型别致的小型喷灌设施正肆意地喷洒着路边的花草树木。这些喷灌系统吐出的并非普通自来水,而是经过深度处理的再生水。“我们浇灌花草树木80%用中水,20%用生态水,每年仅浇灌就能节约绿化用水成本上千万元。”康巴什区园林绿化事业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永刚说。康巴什区于2020年将中水进小区项目纳入重点民生工程,由政府投资建设管网、调蓄水池等配套设施,实现了小区绿化用水性质的转变,将饮用自来水资源转变为生态水资源。据悉,鄂尔多斯市中心城区目前已铺设中水管网3051.4公里,园林绿化中水灌溉率达到83%,年均节约常规水资源1574.5万立方米,降低浇灌成本1.3亿元。
智能监测:精准掌控每一滴水
节水离不开治污,更离不开智慧管控。走进鄂托克旗棋盘井工业园区内的政务中心,只见硕大的电子屏上实时滚动着全旗智慧水利综合管理平台的监测数据,机电井智能计量设备的取水量、企业实时用水指标、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回升曲线等关键信息一目了然。
“2022年,旗里引进了清华启迪水联网公司,建成全旗智慧水利综合管理平台,企业、个体商户、居民用水量监测设备全部接入平台,每小时回传水量数据,通过总量控制实现对用水单位水量核定、数据采集、超量断水、网上缴费等全流程数字化管控。”鄂托克旗水利局局长乔志华说。智慧水利综合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离不开计量监测设备的支撑。2024年,鄂托克旗投资610万元在地下水超采区安装621套“井电双控”计量设施,实现了对地下水使用量的精准计量、远程传输和在线监测,推动水资源管理向精准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有效遏制了农业灌溉中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工作人员只需手持一张薄薄的蓝色智能IC卡,在机电井计量测控终端上轻轻一刷,机电井就会自动开启,水表随即开始计量,浇一次地的用水量会直接、准确地显示在屏幕上。过去,农业灌溉因缺乏精准计量和管控,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政策难以落实。如今,通过“一井一表、一户一卡”的管理模式,便可实现刷卡取水、自动计量,彻底改变了传统“大水漫灌”的粗放灌溉方式。
绿富共兴:拧紧“水龙头” 鼓起“钱袋子”
在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当地积极推进水浇地置换塑料大棚项目,鼓励农牧民种植菊芋等节水耐旱经济作物,并发展辣椒、香菇、中草药种植等特色农业,打造出集中连片的节水设施农业发展区,既实现了节水目标,也为农业经济开辟了新的增长点。敖勒召其镇马场井村村民苏虎给记者算了一笔增收账:“我家40亩水浇地,按照政策用10亩换了0.8亩拱棚,一年两茬能赚2万块。剩余9.2亩改种节水高粱,每亩收入能达1400元,这样既省水又增收,比原来划算多了。”在达拉特旗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小流量滴灌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这项技术不仅能确保整条滴灌管实现95%以上的灌水均匀度,还能让水分尽可能长时间保留在土壤的浅层,从而以更少的水量实现作物产量的提升。与传统滴灌相比,这项技术可以节水30%至50%,每年大约节肥30%、增产15%。调整产业结构、兴建节水农业设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积极探索节水增效模式,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已然成为鄂尔多斯各地发展现代农业的共识。
从工业废水“零排放”到城市中水回用,从智慧水利管控到高效节水农业,一场深刻的水资源革命正在改变这片土地的发展轨迹。未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指引下,鄂尔多斯市的节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贡献更多“鄂尔多斯智慧”。
(作者单位:实践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