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弘扬乌兰牧骑精神 到人民中间去

高举旗帜 紧跟时代 扎根基层 服务人民

2019年12月05日 10:56 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

  ◎陈鹤龄  中国文化报内蒙古记者站站长

  乌兰牧骑60多年的长盛不衰,其根本原因是党和政府对乌兰牧骑的关怀与支持,是人民群众对乌兰牧骑的热爱和需要,是乌兰牧骑的建设和发展。

  高举旗帜是乌兰牧骑精神的根本所在。乌兰牧骑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文艺团体,是肩负演出、创作、宣传、辅导、服务、创新、保护传承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和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职能的文艺工作队,这一内涵和性质就客观地赋予乌兰牧骑高举旗帜的特殊使命。

  高举党旗,向最基层的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向最基层的人民群众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从而坚定人民群众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高举国旗,向最基层的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文艺形式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高举社会主义文艺旗帜,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生动实践中,乌兰牧骑解决了为谁服务、用什么去服务和怎样服务这3个根本性的问题。

  紧跟时代是乌兰牧骑精神的根本属性。乌兰牧骑精神的时代属性是极其鲜明的。1965年6月11日,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名义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乌兰牧骑在毛泽东思想照耀下前进》中说乌兰牧骑“在活动方式上,它既继承了老八路和老解放区文工团的革命传统,又吸收了本民族民间的一些优秀的艺术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乌兰牧骑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的产物。

  回顾乌兰牧骑发展历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特征。达·阿拉坦巴干、朱嘉庚、洪涛主编的《乌兰牧骑发展史》把乌兰牧骑发展分为建立时期(1957年至1976年)、发展时期(1977年至1996年)、创新时期(1997年至2016年)3个阶段,并且总结出每个阶段的时代属性。乌兰牧骑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乌兰牧骑用自己的活动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扎根基层是乌兰牧骑精神的本质要求。乌兰牧骑从诞生那天起,党和政府赋予它的使命就是扎根基层,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为最基层的广大农牧民服务。

  对于每支乌兰牧骑和每个乌兰牧骑队员来说,扎根基层首先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把根扎进农牧区的沃土,和农牧民打成一片;其次是练就适应农牧区生活的本领和功夫,和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是乌兰牧骑队员的骄傲和自豪。惟其如此,农牧民才把乌兰牧骑称为“玛奈乌兰牧骑”。这种认可,比金子还要珍贵,乌兰牧骑队员也倍加珍惜。经过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前赴后继,扎根基层已成为乌兰牧骑的光荣传统,更是乌兰牧骑精神的具体体现。

  服务人民是乌兰牧骑精神的活水源头。你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是时代命题,乌兰牧骑60多年来都在用实际行动回答这一时代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乌兰牧骑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创作、演出了一批堪称经典的作品,《牧民歌唱共产党》《鄂尔多斯婚礼》《顶碗舞》《筷子舞》等作品久唱不衰、久演不衰,这些作品之所以传得开、留得下,就是因为这些作品来自于人民,来自于火热的生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走进新时代、发挥新作为、创作新篇章是乌兰牧骑服务人民的新要求、新使命、新担当。

责任编辑:李桂荣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