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右中旗:创新模式助力脱贫“摘帽”

2019-10-12     信息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作者:孙丽娜

分享: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科右中旗立足自身优势,吸引各方资源锦上添花,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深度融合,推动脱贫攻坚在力度、广度、深度和精准度上实现新的突破。面对精准脱贫这份“考卷”,科右中旗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2019年4月18日,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科右中旗甩掉了“国贫旗”这顶沉重的“帽子”。

  目前,科右中旗贫困人口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做到“一高于、一接近”。全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462户、22314人,经过持续攻坚已累计实现脱贫7923户、20892人,未脱贫539户、142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8%,136个重点贫困嘎查出列。

  产业扶贫

  为脱贫攻坚挑“大梁”

  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科右中旗坚持因地制宜,落实“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三个战略定位,全力发展民族特色扶贫产业。

  家住巴彦茫哈苏木葛根敖日都嘎查的刘玉清,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患有先天性腰肌萎缩,一家5口人全靠丈夫种玉米维持生计。几年前,刘玉清开始苦练刺绣手艺,月收入从200元提高到3000元,帮助一家人摆脱了贫困。

  在科右中旗,像刘玉清这样靠刺绣脱贫的人不在少数。全旗已形成王府刺绣产业村51个,超过2.1万名妇女从事蒙古刺绣工作,实现1000万元产销收入的刺绣产业成为科右中旗脱贫攻坚中一项重要的富民产业。全旗2895个贫困户因王府刺绣产业发展受益,实现人均年增收2000元。

  不止于此,为让贫者有其业、贫者有其技,科右中旗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重点确定了牛、羊、光伏、电商、旅游等11个主导产业,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双书记”周例会

  为服务群众搭台子

  “今年咱们嘎查旅游度假村计划建民宿,让游客住进民居,既可以欣赏田园风光,又能体验民俗文化。大家还有没有其他好的想法?”在额木庭高勒苏木巴彦敖包嘎查“双书记”周例会上,嘎查党支部书记张军、驻村第一书记戴梦玉与干部群众围绕乡村旅游兴致高涨地讨论着。为更好地巩固扩大驻村帮扶工作成果,进一步做好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工作,及时解决联系群众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这样的会议自2017年以来每周都要召开一次。“双书记”周例会推行以来,已召开71期次,解决问题6695件,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一批农牧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

  刚过完年,巴彦敖包嘎查农牧民吴殿明就查出了小脑萎缩,春播即将开始,家里连个劳动力也没有,还在住院的吴殿明担心自家的60多亩地不能按时播种,夫妻俩打算从外面找帮工。“双书记”周例会召开时,党员提到了他家的情况,并研究决定派人帮忙浇水种地。

  通过“双书记”周例会,驻村干部和嘎查党员干部沟通交流的平台搭建起来,进一步激发了驻村干部宣传政策、出思路、谋发展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嘎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存在感、荣誉感。

  素质提升工程

  为乡村振兴铺路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括‘友善’二字,对人友善,就要谦让包容、相互帮扶……”前不久,在巴彦呼舒镇乌逊嘎查学习讲堂内30多名农牧民围坐在一起,聆听73岁的宣讲员包乌云格日乐用蒙语讲述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乌逊嘎查把提升农牧民综合素质摆在首位,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利用嘎查“学习讲堂”“道德讲堂”等阵地,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学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生态文明等重要内容。通过积极宣传引导,嘎查“两委”班子把农牧民拉到了乡村大舞台。截至3月底,开展各类文化活动6场次,参与人数近600人次,开展宣讲13场次,参与人数达470人次。

  “我家是在‘文明团结超市’里兑换奖品最多的,积分制激发了邻里间相互帮助的热情,现在我们的感情越来越好。”乌逊嘎查的玉福说。

  2017年起,科右中旗在全旗范围内大力实施以“一学一带两转三改”为内容的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切实发挥嘎查“两委”班子、党员、社会组织、能人大户的带动作用,引导农牧民群众全面转变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推动改变居住环境、陈规陋习和饮食习惯。通过实施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禁牧、禁垦、禁伐力度持续加大,秸秆回收成为农牧民的自觉行动;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协会等“一规四会”普遍设立;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酗酒赌博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治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风气逐步形成;以控烟、控酒、控盐、禁赌、禁毒为内容的“三控两禁”活动有效开展。

  (作者单位:科右中旗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李桂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