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鄂尔多斯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破解发展难题 加速转型振兴
发布时间:2019-04-15        来源:实践        作者:文风

鄂尔多斯,一座转型而来、充满活力的中国现代名城,其经济总量排在全国成长型资源城市第1位,人均GDP跻身全国三甲;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库布其模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绿色名片;初步建成了人民生活的幸福高地,在《中国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检测报告(2017)》中,列地级城市(含副省级城市)第9位;树起中国西部新型城镇化样板,创成国家西部首个全国文明城市群,城市品牌位列中国第27位。

如今的鄂尔多斯,正在迈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步伐。传统农牧业渐为节水高效的现代农牧业取代,传统工业渐为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取代,传统服务业渐为以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取代,新动能逐步取代以挖煤卖煤和房地产为主的传统动能,经济正由追求规模速度转向追求质量效益,潜在的文化资源正在转向现实的文化产业,基本公共服务正由不均衡转向均等化,城乡正由二元结构转向一体化,生态与经济正由分割转向融合,高质量发展内涵在鄂尔多斯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一、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始终保持转型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鄂尔多斯市以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制定产业政策,借力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力挺质量效益型非煤新兴产业发展,使一煤独大型产业格局转入多元发展新阶段。

从生产端、输配端、消费端入手,构建现代能源经济新体系。能源生产方面,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建设绿色矿山,成功注册鄂尔多斯煤地理商标,外运煤炭全部洗选提质供细粮,自用煤炭勤俭节约吃粗粮,实现煤炭资源分质分级阶梯利用,煤炭供给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着力推进煤炭资源精深加工和转化增值,引导煤向电以及烷、醇、醚、烯、苯、萘、酚及其衍生品和高端碳材料等中高端、精细化方向延伸,形成多个煤电用一体化、链条化、循环化、生态化产业集群,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20%,煤炭在一次次转化中一次次增值。能源输送方面,推进煤炭运输汽改铁,建成18条铁路运输专线,解决用高级能源运输低级能源问题;推进电力输送特高压,新建成蒙西至天津南和上海庙至山东两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打通了电力风火打捆外送瓶颈。能源消费方面,狠抓节能降耗,在保障国家能源需求同时,顺利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如今的鄂尔多斯,初步形成了煤、油、气、醇、醚、风、光、水、火、生(物质)多能互补、综合利用、集约输送、供用结合的现代能源生产供给消费体系。

补新兴产业之缺,立现代服务业之位,扬绿色农牧业之长,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把培育新增长极作为谋未来长远之举,及早布局建设高新区、装备制造基地、空港物流园区、大数据产业园等一批高端产业集聚平台,吸引高端项目落地。在工业领域,煤制石墨烯、煤基高分子材料、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等一批新项目站在国际前沿,各种化工、轻纺、农畜产品加工产业以及旅游业大发展,将昔日煤城改造为现代制造之城、旅游之城。

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激发转型活力

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全方位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形成地区发展新优势。

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扎实推进去、降、补。去产能方面,退出年产90万吨以下煤矿产能,单井平均产能提高到230万吨以上,采取产能异地置换方式释放先进煤炭产能,剩者红利开始显现。去库存方面,创造性推出房票”“地票,消化存量商品房,盘活沉淀资金,被住建部确定为去库存试点城市。去杠杆方面,通过停建缓建政府投资项目、债务置换、政银企合作、设立平滑基金、置换短融长贷、延期降息等措施,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降成本方面,打出降低生产成本、要素成本、物流成本、税费成本、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组合拳,工业企业利润率达到20%。另一方面,从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入手,通过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优化环境指标配置;通过水权转换、水沙置换,优化水资源配置;通过电力多边交易、增量配电改革,优化电力市场化配置。

明确重点方向,先行先试三项重点改革。建立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推出六种模式。比如,探索土地流转、土地托管、代耕代种、土地入股新型经营模式,将土地集中到其他农户和经济组织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经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有效增加了农牧民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行一个平台、一张图、一张表、一个窗口,管理地上的山水林田湖草荒和地下的矿产资源。鄂托克前旗编制完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被中国社科院认定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西北模式。创新对俄蒙开放方式,正在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国际交流城市,在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过程中发挥鄂尔多斯的作用。

建设开放鄂尔多斯,赢得经济发展新空间。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落实国家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推进蒙晋陕宁协作重要支点城市建设。近5年,累计利用外资居全区首位,汽车、手机屏幕、化肥、PVA新材料、纺织品等产品远销海外。2015年和2016年连续被评为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内陆港建设全面启动,国际航空口岸获批,开通7条国际航线,开放型经济正在成为鄂尔多斯经济增长的发展新空间。

三、扎实推进创新驱动,接续注入转型动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鄂尔多斯借助项目和各种平台广聚市内外英才,既求其在、更求其用,将发展模式由资源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推进产业创新。鄂尔多斯的重大技术创新,多是由企业推动、企业投入、企业实现的。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意味着成倍增加了我国的铝土矿资源量。建成世界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直接液化项目和我国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项目,对平衡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具有重大意义。汇能煤制气项目填补了国内采用水煤浆气化技术生产煤制气的技术空白,易高煤制乙二醇项目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催化剂及相应成套工艺技术,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与石油法相比制造成本大大下降。许多由企业承担的国家现代煤化工试验示范技术,已推广应用到国内其他地区。

以平台为载体,引才借智壮大创新主力军。建立一系列人才政策体系,以人才+项目+团队的捆绑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3.2万人、人才团队42个;以人才+基地+工程的联动方式培育优秀人才,吸引集聚专业技术人才13.3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3万人;打造京沪深人才工作站,面向发达地区招才引智,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54人。如今,大批创新人才已成为引领鄂尔多斯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

四、始终坚持绿色引领,坚定保持转型恒力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把生态作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本建设,持之以恒见成效。

以节能减排与环境整治为护绿关口。坚持产业发展为生态环境让路的思路,在增量上新引进项目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在存量上引导重点行业企业按照环保新标准限期实施技术改造。实施绿色工业制造,要求矿山企业每采10吨煤补种1棵树,黑色换绿色,坚决守住环境保护底线。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集中开展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减排任务,空气优良率达到85%以上。

以生态修复与生态建设为增绿措施。率先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草畜平衡制度,推行标准化舍饲养殖,不堪重负的1亿亩草原得到休养生息。在禁止开发区,大力度转移农牧民,推动生态集中恢复;在限制开发区,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建设新牧区;在优化开发区,发展现代种养加工业,建设新农村。集中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以及沿黄河绿化风光带、环城区城镇绿化带等四带工程,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70%,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25%。新世纪至今,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26.7%,植被盖度由30%提高到70%以上。

以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为治绿方略。用产业化方式开展生态建设,逐步培育形成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六位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生态产业体系。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参与治沙和沙产业开发的企业数量达80多家。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工业化道路,积极推进工矿业、农牧业、服务业发展方式向节约集约型、质量效益型、绿色循环型转变,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初步形成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生产与环境友好相处的局面。

以制度建设与生态文化为固绿保障。鄂尔多斯市在获得立法权之后,出台的第一项法规就是环境保护条例。率先在内蒙古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生态文明制度,用制度红线守住绿色底线。引导全市人民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像珍爱生命一样珍爱绿色,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绿色家园。从牧区大寨乌审召精神穿沙精神,再到库布其精神,爱绿、植绿、护绿已经融入鄂尔多斯人血脉。

五、统筹协调城乡区域,传导扩大转型张力

依托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发展更加协调;依托完善市域空间布局和推进市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向新型城镇化转型。围绕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区域性中小城市为支撑、重点产业镇和特色小城镇为节点、新型村庄为补充的新型城镇化空间体系,做优中心城区,做特旗府所在地和重点镇,做新农村牧区。在中心城区,以绣花功夫进行精品化建设、园艺化打造、智慧化管理,人口集中度、产业集聚度、资源集约度不断提升,使得原来人口不足20万、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演化为163平方公里、70万人口、东阿康一体化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旗府所在地和重点镇,以基础配套、产业支撑、功能完善、环境改善为重点,推动县域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产业、生活、生态一体化的特色城镇演进,成为城乡结合的一个个节点、一条条纽带。在农村牧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水、电、路、讯、房、科、教、文、卫、商等短板,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农牧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夯实基础、互联互通,向区域协调发展转型。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市域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全力推进。实现了旗区通高等级公路、乡村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呼包鄂、呼准鄂动车全线开通,通航城市达到54个,至北京直通光缆工程实现试运行,建成两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在呼包鄂榆城市群、乌海及周边地区协同发展中,鄂尔多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研究室原副主任、内蒙古北宸智库首席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