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鄂尔多斯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推进高质量发展 谱写时代新篇
发布时间:2019-04-15        来源:实践        作者:奇海林

  多年来,鄂尔多斯市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西移的机遇,充分发挥能源资源优势,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加快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实现了由农到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多元、由贫困到全面小康的成长蝶变,成为西部地区地级市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鄂尔多斯模式 

  作为典型的成长型资源城市,鄂尔多斯市委、政府根据国家要求及时提出四大(大煤田、大煤电、大煤化、大循环)、六高(高起点、高科技、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效益、高度节能环保)的发展战略,突破资源诅咒现象,走出了一条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快速崛起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宝贵的鄂尔多斯经验。 

  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鄂尔多斯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立足资源型地区实际,着力推进经济发展由快不快好不好转变,谱写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章。 

  (一)精心打造现代能源产业四个基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鄂尔多斯强市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从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现状看,客观上存在着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问题。对标高质量发展,解决四多四少问题的关键在于精心打造现代能源产业的四个基地 

  一是国家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今后10年,鄂尔多斯煤炭产量将稳定在7亿吨左右,到2025年,煤炭产量的60%需要通过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到达全国各地,清洁绿色输出将达到100%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的80%将以清洁能源的形式输出到京津冀、呼包等地;3000多万千瓦火电、风电、太阳能电的二分之一将输往沿海城市。 

  二是国家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鄂尔多斯市已基本形成煤制油、气、醇、烃、醚等系列现代化工产品1500多万吨的能力,2017年以来,鄂尔多斯市14个企业园区列入国家和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打造煤电及其废弃物循环利用、煤化工及其废弃物循环利用、天然气及其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即全市大循环、园区中循环、企业小循环,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逐步实现能源工业经济的绿色循环发展。到2025年,全市将生产绿色清洁环保现代煤化工产品2000万吨以上。 

  三是国家现代能源技术集成基地。现代能源经济以技术为王、品质为王,发展现代能源经济要依靠创新驱动。鄂尔多斯市依托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根据产业路线图,绘制技术路线图。以建设大型、特大型安全高效矿井为重点,普遍实现煤炭开采机械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积极推广井下采选充一体化、保水开采、残留煤柱回收、较薄煤层综采、煤与瓦斯共采等先进采煤技术。紧盯煤炭地下气化、一步法制烯烃、煤基制氢、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铝电池、石墨烯等先进技术,率先研发示范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现代煤化工技术,把鄂尔多斯建成清洁能源、煤化工、高新技术等方面的先进的技术集成基地。 

  四是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基地。鄂尔多斯市坚持生态优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全力推进煤炭绿色生产,全面加强矿区综合整治,煤矸石、煤泥、劣质原煤等就地进行最大化循环利用,建设生态矿区,争取实现产煤大市不见煤。全面推进现役煤电机组减排升级与节能改造,严控煤电新建机组准入标准,执行超低排放标准,采用高效节水、节能技术,同步建设先进高效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集中攻坚煤化工高煤耗、高水耗、高碳排放、高浓盐水处理等技术难点,推进煤化工低碳发展乃至无碳发展。 

  (二)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委、政府提出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将发展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着力在承接发达地区先进产业转移上求突破,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新增长极。 

  一是新能源方面。从未来发展角度看,鄂尔多斯新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年日照可达3200小时,仅荒漠土地上太阳能光伏开发潜力就在1000万千瓦以上,其境内具有开发价值的风能资源总储量在5000万千瓦以上。要加快能源生产智能化体系建设,推进能源协同综合能源网络建设,培育能源大数据的新兴服务业态,打造能源产业发展新动能,建设新型电源-电网-负荷-储电-输出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产业链条,形成优质新能源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发电突破500万千瓦。 

  二是新材料方面。依托甲醇、烯烃、乙二醇、高岭土等基础材料量大质优的优势,鄂尔多斯市积极引进了兴洋新材料、伊腾高科、新长江铝业、新奥石墨烯等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1000吨聚苯硫醚、3000吨电子新材料硅烷、3万吨聚乙烯醇特种纤维、4.2万吨高纯铝、10万吨PVC糊树脂的年生产能力。隆通碳纤维、索能碳化硅、新奥石墨烯等一批高端新材料项目正在建设,易高碳纤维、华夏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等项目正在开展。 

  (三)建设国家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鄂尔多斯市建设国家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新任务,鄂尔多斯市以提升农牧林业产业化水平为重点,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现代农牧林业发展体系,全力建设呼包鄂城市群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积极实施以种促养的发展模式,落实稳羊增牛发展思路,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等组织体系和运行模式,支持肉羊、肉牛、家禽、瓜果蔬菜、林沙五大行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张规模,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托管、代耕代种代收、股份合作、订单农业等方式,与农牧户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推进规模种养、就地加工、产销衔接、生产生活交叉渗透。支持加工型农牧林业龙头企业向一、三产业拓展,发展集生产、生态、旅游、休闲、科教为一体的农牧林业产业经济。多年来,阿尔巴斯羊绒经能工巧匠之手成为著名品牌鄂尔多斯旗下精品品牌“1436”之珍品,代表着顶级的羊绒品质。人们有理由相信,鄂尔多斯草原上盛产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再次刮起新时代的鄂尔多斯风暴 

  (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市每年将可用财力的80%以上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持续实施民生改善工程,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和共建共享水平,改善民生由总量累积向普惠均衡转变,使人民群众最大程度享有转型发展成果。按照明确两个关键、聚焦五大重点、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做好一个结合、开展专项治理的要求,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实现了贫困旗、贫困嘎查村全部退出摘帽。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鄂尔多斯市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是做优中心城区。围绕建设生态宜居、产业宜业、生活宜游的草原品质城市,全力打造功能完善、内涵丰富的城市核心区,东胜、康巴什、阿勒腾席热镇中心城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按照高标准规划、同步性建设、规范化管理的原则,实现城区、园区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并逐步扩大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覆盖范围。大力推进中心商务区建设,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增长极。 

  二是做好副中心城市。薛家湾、树林召已具备进一步做好鄂尔多斯市副中心城市的基本条件,市委、政府提出要依托大路、三垧梁两个工业园区,努力将薛家湾、树林召打造成为对接呼包的重要节点。 

  三是做特旗府所在地和重点镇。坚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以基础配套、产业支撑、功能完善、环境改善为重点,全力推动县域内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产业、生活、生态一体化的特色城镇演进,产城互动、产城融合水平不断提升,全面推进10个重点镇开发建设水平,使之成为各类服务便捷、矿产资源生产加工型、商贸流通型、文化旅游型等各具特色、连接城乡、带动农村牧区的重点城镇。 

  四是做强各类园区。鄂尔多斯市现有工业园区18个,要坚持开发一个、建成一个、收益一个、成功一个的原则,重点确保当年在建和续建完工项目,做好供水工程、输电网络、公路、铁路、管道等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提升园区发展的支撑力。引导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协作发展,将当前实力较强且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的工业园区作为重点,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全市承接外资、提升产业的高档次平台。 

  五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主要路径,以促进农牧民共同富裕为主攻目标,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构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一带一路建设为鄂尔多斯带来又一次走向世界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市委、政府坚持把开放作为实现富民强市的必由之路,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强化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形成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新格局。一是积极主动对接各类新政策,二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是持续深化经贸金融合作,四是着力建设交流合作平台,五是进一步密切人文交流,六是全力做好保税区建设。 

  如今的鄂尔多斯已逐步告别一煤独大的煤城历史,特别是在延伸能源资源产业链方面,创造出一系列国家与世界奇迹。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已形成现代煤化工产能1428万吨,在建现代煤化工总规模500万吨以上。2017年,全市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地级区域55位,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7万元,跻身全国三甲;一般财政预算收入达356.8亿元,占全自治区比重达到20.9%;固定资产投资达3065.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77.9亿元,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559元和16729元。 

  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鄂尔多斯市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扎扎实实、久久为功,也需要立足市场、科技推动,还需要政策支持、制度保障,更需要改革开放、融入大局,跳出鄂尔多斯,深度融入世界。 

  (作者系鄂尔多斯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责任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