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重实干 务实功 求实效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王爱林:爱浸心林护成长 法润北疆担使命

2022年09月08日 09:22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王爱林,女,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一级法官。

  王爱林扎根基层法院十八年来,秉承着“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用爱心、耐心、责任心,为失足少年搭建心桥,她将法律的睿智理性与女性的柔韧感性融为一体,凭借扎实的法律功底和娴熟的办案技能传递人性温暖,让未成年人在前进中不迷路,走正道,被亲切地称为“法官妈妈”。2019年以来,先后获评“新时代双百政法英模”、“全国优秀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美志愿者”、“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

  心怀正义,创新少年审判“三个三”工作法

  少年审判,惩罚不是目的,关键在挽救。如何通过少年审判彰显国家少年司法的温度,是时代赋予的大命题。王爱林在长期的庭前、庭审、庭后工作中,创新总结出少年审判“三个三”工作法,用滴水穿石的韧劲,改变了涉罪未成年人“一步错、步步错、破罐子破摔”的错误心理。打开失足少年的心结,用心拉孩子一把,真正达到教育挽救的目的和效果,已成为阻止问题少年滑向深渊的牢固屏障,至今已有170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幡然悔悟,走向新生,其中120余名得以复学并成功考取大学。

  挽救少年,用行动诠释国家司法的温度

  2015年,一起案件引起了王爱林的注意。小强是一名高三学生,因涉嫌寻衅滋事在押,当时是高考报名期间,若不能按时报名,将无法参加高考。王爱林紧急赶往几十里外的小强家了解情况,原来在小强很小的时候,父亲因车祸几乎成为植物人,母亲独自拉扯两个孩子,照顾瘫痪的丈夫,生活特别艰辛。案发当日,小强看到母亲与一个同村妇女厮打,一时激愤也上前参与打架,导致该名妇女轻伤住院。了解了事情经过,王爱林马上赶回单位,为小强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几经奔走协调,终于在报名期限截止前,陪着小强赶回学校,顺利报上名。本案办理过程中,被打妇女抵触情绪很大,为了能从根源上化解矛盾,王爱林又多次前往小强所在村子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法院对小强判处缓刑,他也得以安心备战高考。案件审结后,王爱林一直跟踪回访,关注小强的成长,给予他生活上的帮助。小强后来顺利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考入沈阳铁路局,开启了新的生活。

  把人民放在心里,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自2006年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以来,王爱林所审结案件九成以调撤结案,大部分当事人都非常满意,没有缠访闹访情况。年轻法官问起她有什么高招儿,她说:“我只知道必须对人民有敬重,必须把人民装在心里,别怕烦,别怕累,多去走访,多做调解,把百姓的事做实做细,用一颗公心化解矛盾,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

  做有良心的法官,有同理心,又有人情味,王爱林既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把刚性的法律条文和人性化调解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和正义,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对每一个人生命、人格、尊严、情感的尊重和保护。

  一手握着法律公平正义的利剑,一手是爱的薪火相传

  王爱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主动担负起社会责任。她成立并带领“爱林工作室”牢固树立“塑、护、复”一体化的“复苗”理念,坚持“教育、感化、挽救、帮扶”的工作方针,深入推进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教育矫治工作。工作室从矫治挽救失足少年、犯罪预防、普法宣传延伸到关爱帮扶其他未成年群体。在未成年人工作领域不断延伸长度、拓展宽度。“爱林工作室”的足迹遍布学校、社区、村屯、嘎查,已成为一支关爱和帮教未成年人的有生力量。

  王爱林带领“爱林工作室”常年深入各大中小学校,为学生们讲解刑事责任年龄、校园中常见的犯罪行为和案例,以及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加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教育和引导孩子们学会辨别和抵制社会不良诱惑,远离各种极端思想和不良行为,培养学生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的意识。截至目前,已在近百所院校开展巡回法治课、模拟法庭等1200余场,先后邀请5.7万余名师生、家长参加法院开放日、观摩庭审等活动。“爱林工作室”已成为多功能的法治教育阵地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二课堂。

  用一颗剔透的心,折射出别样的法治华彩

  2010年初,医院一纸膀胱癌的诊断书让王爱林陷入彻骨的绝望。此后三次大型手术,哭过、痛过、绝望过,与癌斗争的日子让她更感受到生命之重。生命的长度不能把控,但生命的宽度、广度可以自己掌握!病情稍有好转,她便立即投入工作,令她倍感欣慰的是,通过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近三年,通辽市未成年人刑事犯罪人数同比下降近三成。

  这就是科尔沁草原上的“法官妈妈”王爱林,一个经历了生死考验的人,一个挽回了无数少年灰暗人生的人。历经多年风雨,归来仍是少年,坚守那份历久弥新的初心,用司法的力量和温度呵护迷途少年,在依法治国的征途中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刘珂琦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