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赤峰市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2019年09月11日 11:05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作者:

                     中共赤峰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宪东 

                            2019年9月10日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很高兴与各位媒体朋友见面,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向大家晒一晒赤峰发展的成绩单。首先,我代表赤峰市委、政府,对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给予赤峰的关注、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栉风沐雨、风雨兼程,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与全国一样,在这个历史进程中,赤峰各族儿女始终念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锐意进取、励精图治,绘就了波澜壮阔、流光溢彩的历史画卷,赤峰大地发生了亘古未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的赤峰,经济总量大幅扩张、综合实力节节攀升。70年来,赤峰主动对接和融入国家、自治区发展战略,奋力推动经济建设取得新突破,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的历史性转变。地区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2.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549.8亿元,增长703倍;财政总收入从1982年的9190万元增加到195.3亿元,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全区第四位,蒙东地区排头兵位置日益巩固,新一轮跨越崛起的势头正在形成。

  今天的赤峰,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经济结构持续升级。新中国成立初期,赤峰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经过70年的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49年的83.2:5:11.8调整为2018年的19.7:30.8:49.5,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粮食产能稳定在百亿斤以上,年蔬菜产量800万吨,家畜存栏由134万头只增长到1411万头只,是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供应基地”。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飞跃,千亿级有色冶金产业升级提效,百亿级医药产业发展迅猛,国家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加快建设,新型化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规划面积129平方公里的赤峰高新区已成为集约发展的工业走廊,正在挺起赤峰工业脊梁。服务业成为全市经济的主力军,商贸物流、现代金融和旅游业互促发展。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1亿元,物流业实现销售收入550亿元,存贷款余额达到2310.4亿元和1868.5亿元,接待旅游人数18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6亿元。通过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新动能在各个领域蓄势发力。

  今天的赤峰,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绿色大市名不虚传。新中国成立初期,赤峰市的生态状况十分恶劣,“风沙曾使田庐没”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不懈推动森林草原保护与建设,连续多年实施了植树造林生态建设大会战、小流域综合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对境内浑善达克、科尔沁两大沙地进行了集中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政治任务,先后启动实施了老哈河上游、达里诺尔流域等重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奋斗,赤峰的人造林面积达到2248万亩,占全市森林面积的50%,全市森林覆盖率由5.2%提高到35.7%,天然草原植被盖度达到58.8%,沙化面积由4010万亩减少到2830万亩。先后被授予“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敖汉旗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环境奖。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到我市马鞍山林场调研,对赤峰的生态文明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现在,曾被誉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一面旗帜”的赤峰,正在大步迈入建设更高层次秀美山川的新时代。

  今天的赤峰,城市建设全面升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新中国成立初期,赤峰城区只有3万多人,城区面积仅有几平方公里。70年间,我们持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中心城区绿地率达到3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9.2平方米,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0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26.8万人,已成为自治区第三个人口超百万的城市,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连续24年捍卫了“国家卫生城”荣誉称号。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旗县政府所在地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46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0.4%。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累计改造危土房23.7万户,在全区率先实现了农村牧区电视信号和网络宽带全覆盖,广大农村牧区面貌发生了化茧成蝶的美丽嬗变。

  今天的赤峰,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保障能力空前提高。坚持交通先行,公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27公里增加到2.7万公里、增长36.2倍,境内所有旗县都有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总里程1549公里,2万多个自然村全部实现油路通达。铁路里程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14公里增加到1101公里、增长8.7倍,赤峰高铁将于2020年全线贯通,届时赤峰将融入北京、沈阳两小时经济圈。玉龙机场开通国内航线14条,旅客年吞吐量近200万人次。一大批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工农、城乡供水能力大大增强。全面推进和升级改造城乡电网建设,新增66千伏及以上变电站45座、输电线路1460公里。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推动赤峰发展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让赤峰经济跨越崛起有了更加可靠的支撑。

  今天的赤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极大改善。我们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累计打造自治区级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240个,取得自治区级以上科技成果近500项,赤峰高新区即将晋升为国家高新区,连续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兴办学校1551所,高等教育从无到有,基础教育位居全区前列。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卫生机构由12个发展到4764个,全市7所综合医院和3所蒙医中医医院晋升为三级医院。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新建各类文体场馆1.3万处、46.3万平方米,苏木乡镇文化站、嘎查村文化室实现了全覆盖。脱贫攻坚取得了史无前例的突破性成就,累计投入资金700亿元以上,减贫90万人;特别是党中央启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46.8万锐减至5.3万,贫困发生率降至1.48%,6个贫困旗县区整体出列,赤峰市获批全国西部地区首个“扶贫改革试验区”。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931元和11373元,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79倍和210倍。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扎实推进,民族历史文化得到保护传承,蒙古语言文字推广工作位居全区前列。民生和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正在显著地增加着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天的赤峰,平安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不断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全面强化公共安全监管,安全生产、食药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保持总体下降趋势。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荣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市”荣誉称号,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地区”,连续两次被评为“百姓幸福感最强城市”。

  今天的赤峰,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质量水平不断提高。70年来,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加强党的建设,基层党组织达到1万多个、党员24万多名,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好干部”标准培养选拔干部,持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驰而不息转变作风,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党的建设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70年励精图治,铸就了赤峰大地的沧桑巨变,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实现全面小康、推动跨越崛起的决心和信心更足了。令460万赤峰儿女倍感幸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年亲临赤峰考察指导工作,对赤峰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赤峰的发展建设注入了磅礴力量。展望未来,赤峰各族干部群众正满怀憧憬、团结奋斗,把总书记对赤峰的巨大关怀转化为推进各项事业建设的有力实践,奋力谱写新时代赤峰发展壮丽辉煌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赵双喜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