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后停伐时代”林区新业态

2019年07月03日 10:31 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作者:王英楠

  5月的大兴安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从开发利用到全面保护发展,从全面停伐到吹响生态保护建设的号角……在生态为本、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内蒙古大兴安岭立足资源富集优势,致力于将绿色价值、生态价值在保值增值的基础上转化为经济价值。进入“后停伐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在大兴安岭林区的改革实践中得到了生动诠释。

  思变——

          工人创业助推转型发展

  远山连片的碧绿中,星星点点缀饰着白色,那是兴安落叶松、樟子松和白桦树搭配出的林海中最美的颜色。这里,唯一的“噪音”是鸟鸣,唯一的“污染”是松香,这里就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

  2015年3月31日,当最后一声采伐号子在根河林业局乌力库玛林场响起时,“万米采伐手”王铁昌伐下最后一根木材,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持续了63年的天然林采伐划上了句号。自此,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全面禁止砍伐天然林的国家。

  位于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内的517工队,原本是根河林业局的一个木材生产工队。过去,“好女不嫁山上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转,背回一身油衣裳”是采伐工的真实写照。停伐后,虽然有林场职工转岗不下岗这一保障,但想让职工不仅吃饱,更能吃好,还要靠产业发展。2015年6月,14名职工集资240万元,凑成了创业的第一笔资金。他们在原517工队最后一个作业点上建起了集住宿、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帐篷主题酒店,曾经的集材工、油锯手、清林人,变成了厨师、服务员、讲解员。3年来,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实现产值100多万元。

  说起大伙儿现在的转型,当年517工队的队长董永胜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保护好这绿水青山,引导职工勤劳致富。”

  并驱——

         “旅游+种养殖”产业多元发展

  中国冷极村,坐落于内蒙古金河林业局静岭脚下,是距中国冷极点最近的一个村落。金河林业局不断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将林场废弃的办公室改造成现代化特色宾馆,修建了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房车营地和冷极村万亩采摘园,打出了做“强”旅游景区、做“靓”森林、做“足”山水、做“热”冬季、做“活”文化的组合牌。

  随着“中国冷极村”日渐成为国内外游客热捧的冬季冰雪旅游品牌,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村里观赏林雪美景。

  尚建林原本是金河林业局金林林场的一名采伐工,家庭的担子全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由于长期从事山场采伐工作,他患上了腰间盘突出。2013年,林场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把他从山场一线调到金林管护队,并帮助他承包了冷极村的“幸福人家”驿站。靠着勤劳的双手,夫妻二人把“幸福人家”经营得红红火火,2018年,纯收入就达到了10多万元。

  同为金林林场管护员的王炳柱,在林场的扶持下养起了野猪。“旅游火了,野猪肉销量也好了,生活也有盼头了。”王炳柱说。

  和尚建林、王炳柱一样,无数放下斧头的林区职工,都成为转型发展的受益者。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入推进和“旅游+”思维的不断强化,在林区各地,特色养殖、食用菌种植、经济林果种植和种苗繁育等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创新——

         将林区“碳库”变“钱库”

  在绰尔林区,林海中、山峦间长满了落叶松、云杉、白桦,一派青山吐绿、松涛起伏的景象。这片静静矗立的林子,不仅通过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周边气候等方式发挥着自身的生态价值,还能为当地林农提供一笔丰厚的碳汇收益。

  2017年12月18日,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下属的绰尔林业局与浙江华衍投资管理公司成功进行两笔总金额为120万元的林业碳汇交易,这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第一笔林业碳汇交易,也标志着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效益真正转化为了经济效益。

  碳汇交易是指绿化实施单位测定森林可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后,将碳汇在碳市场挂牌交易,碳排放单位通过购买二氧化碳量来抵消其工业碳排放。它让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碳汇产生了价值。2013年以来,我国先后启动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和福建8个碳交易试点,国内多地开始尝试林业碳汇交易项目开发。

  2014年,大兴安岭林区成立碳汇工作领导小组,在绰尔、乌尔旗汉、根河、克一河、满归、金河6个林业局试点开发碳汇项目,项目面积共计136.6万亩,核定年碳减排量近70万吨,核定碳减排总量3000万吨以上。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采伐历史宣告终结后,国有林区改革提上议事日程。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副局长韩锡波说:“全面禁伐之后,林区主要依靠政策补贴,但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各种市场化的补偿方式。”林业碳汇交易的创新实践,将林区“碳库”变为了“钱库”,对于从资源消耗型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国有林区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两笔林业碳汇交易额突破100万元,看起来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林业碳汇管理上迈出的一小步,实际上是在促进生态产品交易,生态产品市场化、货币化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时任绰尔林业局局长牛广忠说,这次成功实践给广大林区职工吃了一颗定心丸——虽然不砍一根木头,但生活将会越来越有奔头。

  面临停伐阵痛,惟有勇立潮头。从昔日伐木人变为创业者投身林下产业发展,到职工群众探索发展“旅游+种养殖”产业,再到实现首笔林业碳汇交易,内蒙古林区产业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逐渐走出了一条绿色的、持续的、富民的林业振兴之路。

责任编辑:李桂荣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