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

内蒙古赤峰市:推动体育事业不断实现新突破

2023年12月21日 17:35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2023年,赤峰体育的面貌愈发多彩。
  
  从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首次以“赤峰市代表团”的名义组队参加到亚运会冠军拳击运动员杨柳、射击运动员海丽玕荣归故里;从亚残运会上,赤峰市运动员徐立立两次打破记录勇夺冠军到内蒙古自治区顶级篮球赛事—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男子篮球联赛(蒙BA)东部赛区比赛为赤峰再添56场顶级篮球对决……这一年赤峰体育健儿在世界赛场上奋斗拼搏,展现龙乡儿女体育精神。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全面发展、亮点频出……体育强市建设蹄疾步稳,留下一幕幕精彩难忘的画面。
  
  党建赋能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赤峰市体育局开展党建活动
  
  体育事业是党的事业,体育事业不仅是抓体育业务,还要通过党建指引,找到全民健身的方向,找到为民服务的方向,找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抓手。赤峰市以红色党建为引领,以创新党建为动力,以多彩党建为抓手,以幸福党建为目标,不断深化“全民办体育、开放办体育、融合办体育、绿色办体育”理念,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参与体育事业。
  
  这个冬天,赤峰市松山区的市民赵文龙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锻炼。
  
  赵文龙表示,每天早、晚坚持锻炼已经坚持了30多年,而近些年自己的锻炼场地便是“大坝”。赵文龙口中的大坝便是市体育局依托城区相关河道及环城水系,植入相当比例的体育元素打造滨河健身长廊。
  
  这让老百姓从单纯的体育场走到了形式多样的健身长廊,不断丰富的健身场地设施,让百姓能健身、会健身、健好身,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生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健身是全民健身,不仅居住在市区里的百姓能享受到,居住在乡村的百姓也理应享有健身、运动的权利。为了最大限度助力农区旗县健身项目提档升级,市体育局全力打造‘一村一响,村村响起来,村村动起来’品牌工程助力乡村振兴,让每一个热爱健身的人都能有条件动起来。”赤峰市体育局局长张吉信表示。
  
  这,是赤峰市体育事业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赤峰市坚持以幸福党建为目标,绘就民生幸福底色。坚持以百姓健康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努力把体育事业办成全市人民的幸福事业。赤峰市体育局根据人口规模、存量资源、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因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着力打造四种特色,即“牧区特色、农区特色、社区特色、城市滨河区特色”。
  
  今年以来,赤峰市体育局以坚持党建引领,以创建模范机关为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建设人民满意的体育,积极推进党建工作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工作齐头并进、深度融合,不断把党建成果转化为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将体育事业办成全市人民的幸福事业。
 

赤峰市代表团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
  
  竞技体育书写时代篇章
  
  11月5日晚,与赤峰远隔万里的广西体育中心流光溢彩。
  
  这一晚,赤峰体育人倍感骄傲和荣幸,这对赤峰体育事业来说,是值得铭记的时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赛场上,57名代表组建的“赤峰市代表团”的名字首次出现在国家级综合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入场上,赤峰市代表团走出了敢为人先、勇立潮头、自信且自豪的步伐!
  
  曾几何时,赤峰选手都有着一个竞技国家级综合体育赛事的共同梦想,而新一代赤峰体育人已经实现了从没有机会当配角到成为比赛配角、再到担当主角的划时代转变。
  
  “使命在肩,奋斗有我。”在青运会男子链球比赛现场,孟令麒、许铮克服了年龄尚小、训练年限短等劣势,以小搏大,敢打敢拼,最终摘得该项目的金牌、银牌。尽管两名运动员在年龄上还属少年运动员,但手上的双茧写满了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
  
  龙乡体育健儿用自己的汗水和成绩,完美诠释着“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也诠释着体育的本源和真谛。在此次青运会上赤峰市体育代表团金牌数在69个城市代表团中位列第35位,在22个地级市代表团中位列第6位,成绩位居全国前列,内蒙古自治区首位。
  
  玉龙腾飞,体育先行。这一系列突破对赤峰竞技体育来说意义非凡,有力提升了赤峰体育在中国体坛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赤峰市代表团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向全国人民展示了赤峰市学生青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勇往无前的精神面貌,青春心向党,百年再启航,通过本次学青会赤峰市代表团上下齐心、不懈努力,在全国赛场上再一次把赤峰市的形象立了起来。
  
  在重大体育赛事的征程中,赤峰体育健儿的个性与风采愈发彰显。
  
  10月16日,刚刚在亚运会上勇夺金牌的赤峰拳击运动员杨柳荣归故里,而这离不开他的启蒙教练许峰的教导。正是前辈倾囊相助,后辈刻苦训练,一代代体育人的无私奉献才造就了一个又一个赤峰籍冠军的诞生。
  
  905名运动健儿组成的强大阵容在自治区十五运斩获了79枚金牌、84枚银牌、116枚铜牌的好成绩;内蒙古自治区顶级篮球赛事—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男子篮球联赛(蒙BA)东部赛区比赛为赤峰再现56场顶级篮球对决……“十五运”火炬传递燃冬赤峰;“奔跑吧·少年”2023年赤峰市青少年围棋锦标赛400余名棋手“黑白”对决……一场场激烈的比赛是一代代赤峰体育人以体育精神发展体育事业,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毅力取长补短,不断推进赤峰体育事业实现新突破的生动写实。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来到赤峰市调研青少年体育工作开展情况让青少年体育发展底气十足;体教融合《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方案》解决了青少年运动员选材、升学、后备人才梯队等诸多的难点。赤峰4所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传承的体育精神、充足的“底气”力量让赤峰体育造就一个又一个巅峰。
  

赤峰市第二届体育节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开幕式
  
  全民健身提高人民健康生活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竞技体育大放异彩的同时,群众体育亦有声有色、可圈可点。
  
  体育融入生活,全民健身跃动美好城市。在赤峰,如果你问周末空闲会做些什么?不少人都会回答去运动。可一到冬季,打球没处去成为篮球爱好者刘占锋最苦恼的事。
  
  在今年,这件苦恼的事也解决了。通过公众号预约便可实现体育馆分时段预约打球。“打球有地去、还不挨冻,这就是实事。”篮球爱好者刘占锋说。
  
  群众有需求,相关配套就要跟得上。今年来,赤峰市体育局不断优化体育服务供给,持续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均衡发展,努力破解“健身去哪儿”这一难题,让体育公共服务配套更充实、更完善。截至目前,市本级、旗县区、苏木乡镇三级全民健身场地保障网络基本建成,全市现有体育场地10996个,涵盖室外场地8687个,室内场地2309个,共有免费供群众使用大中型体育场馆18处,全民健身网点94处,农牧民健身工程462个,嘎查村和城市社区健身点2635处,基层乡村健身场地和设施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6平方米。国家支持建设的格斯尔体育公园、中京体育公园现交付并投入使用。翁牛特旗全民健身中心、林西县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进入国家发改委的项目库,赤峰市松州公园、赤峰市应昌体育公园等40个项目进入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项目库,让百姓能在家门口乐享体育。
  
  体育设施的逐步完善也带动着群众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从开年的阿鲁科尔沁旗冰上阿日嘎那达慕到赤峰人最喜欢的一次次对调比赛;从翁牛特旗太极拳展演到克什克腾旗中国象棋比赛、敖汉旗秧歌比赛;从大漠飞沙的越野赛到万人携手的健步走……“贯穿全年、覆盖全市、人群多样、特色鲜明”的全民健身系列主题活动接续不断。
  
  参加体育运动不仅成了群众的生活方式,还成了一种社交新时尚。赤峰市推动春季以“体育大拜年”为主题、夏季以“点亮红山,步步登高”为主题、秋季以“体育节”为主题、冬季以“庆丰收,迎冰雪”为主题的“四季体育”全民健身活动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各类全民健身赛事超600场次,参与群众人数超百万。
  
  借助“十四冬”在赤峰举办的东风,我市冰雪运动备受欢迎。“自从雪场开业到现在,每年我都会带着孩子来这里滑雪,这不仅增强体质还能让孩子的自信心提升。”前来滑雪的红山区市民王晓伟说。
  
  生逢伟大时代,置身幸福赤峰,追逐体育梦想。赤峰市体育局局长张吉信表示,未来,赤峰市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传统、现代体育项目融入旅游,催生一批精品赛事活动,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景点,提升“体育+”的粘合度,将“体育+旅游”的文章做成产业精品、做出市场效益,激发体育项目在产业链条中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张姝玥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