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中国精神

百年大党的精神密码 | 塞罕坝精神

2021-06-22      信息来源:实践杂志社     

  【总书记谈】

 

  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

 

  【精神内涵】

 

  牢记使命

 

  艰苦创业

 

  绿色发展

 

  【背景故事】

 

布面油画《塞罕坝的春光·植树》(郭维新 作)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历史上的塞罕坝曾经森林茂密、禽兽繁集,后来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到上世纪50年代,千里林海已变成人迹罕至、风沙肆虐的沙源地。面对“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1962年,原林业部在此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

 

  “高原筑梦50载,只图荒漠变林海,弱冠入坝古稀出,万顷碧绿慰我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接力奋斗,三代塞罕坝人在这片风大寒冷、人迹罕至的塞外高原上成功营造出总面积1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有效地阻止了风沙入侵。

 

  201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塞罕坝林场的成功实践证明,对于生态脆弱、生态退化地区,只要科学定位,久久为功,自然生态系统完全可以得到修复重建,让沙地荒山变成绿水青山;只要坚持绿色发展,完全可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弘扬精神】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使命,扛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重任;就要坚持艰苦创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就要推进绿色发展,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责任编辑:柔倩(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