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 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2025年10月15日 16:36 来源: 作者:王海霞

  内蒙古作为我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在国家战略全局中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战略地位。内蒙古拥有八千里边境线,边防稳固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近年来,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边固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政治安边为统领,构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防新格局,形成了上下联动、军地融合、全民参与的边防工作体系,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构建“一盘棋”组织体系,夯实强边固防政治根基

 

  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核心在党的领导,关键在统筹协调。内蒙古始终把强边固防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将其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作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举措,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军警主责主业、群众广泛参与”的组织领导体系,确保边防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推进。

 

  在组织架构上,自治区、边境盟市、旗县(市、区)成立边防委员会,由党委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统筹协调边境地区党建、维稳、治理、发展等各项工作,将边防工作与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边境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开展联合研判,及时解决边防管控、矛盾纠纷化解、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以呼伦贝尔市为例,该市建立“市级统筹、旗级主责、苏木乡镇落实、嘎查村联动”的四级工作机制,将边境线划分为128个责任区,由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联,责任到人、覆盖到边。

 

  在政策保障上,内蒙古聚焦加强新时代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以及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规划,先后出台相关政策,从财政投入、人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边境派出所、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实施“边疆人才计划”,鼓励教师、医生、科技人员到边境地区工作,形成合力改善边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边防工作群众基础。

 

  在党建引领上,内蒙古深化“边疆党旗红”工程,推动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与军警部队党组织结对共建,建立“支部联建、党员联管、事务联办”机制。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将“党员中心户”与“草原110”“蒙古包哨所”相结合,选拔120余名优秀党员担任边境信息员、矛盾调解员,形成“一名党员一面旗,一片党员护边疆”的良好局面,让党的旗帜在边疆一线高高飘扬。

 

  二、打造“立体化”防控体系,提升强边固防硬核实力

 

  强边固防,防控是关键。内蒙古立足边境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管控难度大的实际,坚持科技赋能与传统防控相结合,构建“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边境有卡点、群众有参与”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全面提升边境管控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智能化防控体系提升边境管控能力。王海霞/摄

 

  内蒙古推进数字化、立体化、智能化边境防控体系建设,在边境线重点区域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热成像仪、无人机侦测系统等设备,实现边境线重点地段、重要通道全覆盖。同时,开发边疆治理大数据平台,整合公安、边防、应急、气象等部门数据资源,实现数据共享、精准预警、快速处置。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利用无人机开展边境巡逻,解决了传统巡逻人力不足、响应不及时、效率不高的问题,巡逻覆盖率从原来的60%提升至95%,巡逻时间缩短了一半,有效缓解了边境线长、警力不足的实际困难。

 

  军警协同强强联手,让“守边有责”落到实处。内蒙古军区、武警内蒙古总队、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等军警部队始终牢记“守边有责、守边负责、守边尽责”的使命,坚持常态化巡逻防控与专项整治相结合,严厉打击偷越国(边)境、走私、非法捕捞等违法犯罪活动。在中俄边境的满洲里市,边防检查站与俄罗斯后贝加尔边检站建立“信息互通、联合管控、应急联动”机制,每年联合开展演练,有效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同时,军警部队积极参与边境地区抢险救灾、生态保护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边境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内蒙古始终坚持“人民边防人民建,人民边防为人民”的理念,充分调动边境群众参与边防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军警民一条心、共筑边疆安全线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加强边防宣传教育,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举办讲座、播放宣传片等形式,向边境群众普及边防法律法规,增强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守边护边责任感。另一方面,健全群众参与机制,组建“草原110”“马背巡逻队”“驼峰哨所”等群众护边组织,吸纳护边员、信息员共同参与,形成“村村有哨所、户户有哨兵”的群众防控网络。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格日勒敖都苏木呼格吉勒图雅嘎查护边员乌尼孟和,家中三代人接力护边,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边境线上,不仅发挥护边员作用协助军警部队全力做好边防工作,还作为党员中心户、致富带头人,为兴边富边贡献力量。正是这些普通的边境群众,用脚步丈量边疆,用坚守守护安宁,成为北疆边防线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三、完善“一体化”保障体系,凝聚强边固防强大合力

 

  强边固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政军警民各方面密切配合、协同发力。内蒙古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协同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深化军地融合,推动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

 

  内蒙古建立党政军警民“信息共享、联合研判、应急联动、考核评价”四项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整合。在信息共享方面,建立边境地区信息共享平台,公安、边防、应急、苏木乡镇等部门实时推送涉边信息,确保信息互通、情况明了;在联合研判方面,每季度召开军警地交流会商会,分析边境安全形势,制定防控措施;在应急联动方面,制定《边境地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开展联合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在考核评价方面,将强边固防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和军警部队年度考评,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内蒙古始终把服务保障作为强边固防的重要支撑,着力解决军警部队和边民的实际困难,让守边人员无后顾之忧。在服务军警部队方面,各级政府积极协调解决部队训练场地、营房建设、后勤保障等问题,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为军人军属提供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安置退役军人、解决军人子女入学问题。在服务边民方面,实施“边境惠民工程”,通过推进边境地区“水电路讯”一体化工程改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发展边境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旅游业、畜牧业、民族手工艺品等产业,带动边境群众增收致富。让边民在守边的同时,也能共享发展成果,增强了边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王海霞/摄

 

  内蒙古坚持军地“一盘棋”思想,推动军地在经济建设、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深度融合,实现军地双赢。在经济建设方面,军警部队积极参与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群众修建公路、桥梁、水利设施等;在社会治理方面,军地联合开展平安边境创建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边境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在生态保护方面,军地共同实施“边疆生态保护工程”,开展植树造林、草原修复等工作,既改善了边境地区生态环境,又为边防管控提供了良好条件。此外,军地还开展“文化艺术进边关”“文化融合”等活动,军警部队与边境群众共同举办那达慕大会、文艺汇演等活动,增进了军地情谊,营造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边疆稳,则国家安;边疆兴,则民族兴。内蒙古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边固防的重要论述,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作者系鄂尔多斯市委党校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吴乐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