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包头: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2024年02月01日 15:35 来源:包头日报 作者:崔妍

  包头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重要枢纽,是国家、内蒙古对外开放的重点发展地区,是文明和谐城市、现代工业城市、科技创新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是发展宝地、创业福地、投资高地。
  
  近年来,包头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传承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草原英雄小姐妹三段民族团结进步历史佳话,走出了一条富有新时代特点、彰显中华民族精神、体现包头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提档升级之路。2023年,包头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包头市首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在石拐区建成。(来源:包头市融媒体中心)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着力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基础
  
  包头市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坚决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办,认真履行民族工作主体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市委书记带头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谋划部署、把关定向,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督导落实,召开会议专题安排部署全市民族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每年定期开展创建工作专项检查、专题调研。发挥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完善民族工作协调机制、民委委员制度,加强政策研究、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定期调度民族领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在市、旗县区成立党政主要领导“双挂帅”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市821个社区嘎查村配备了915名民族工作助理员,建立健全组织调度、联席会议、专项推进、监督检查、综合保障“五项工作机制”,构建了市、旗县区、街镇(苏木)、社区(村、嘎查)“四级联动”创建工作体系,制定了“双挂点、双包联”“双提醒、双通报”工作制度,及时督促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022年9月1日,包头市第39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启动仪式在昆都仑区举行。(来源:包头市融媒体中心)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高位推动、系统谋划下,全市民族工作始终沿着党中央的正确道路不断前进。
  
  构建宣传教育体系,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行走在包头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多年来,包头市始终坚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作为长期重大的战略性任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以时代精神面貌赓续优秀传统,推动“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大力开展分众化宣传教育,实施党员干部示范工程、各族群众强基工程、青少年筑基工程。近三年以来,党员干部参加相关培训40余万人次,实现全市干部学习培训全覆盖;组织全市各级“理论宣讲团”“讲师团”“乌兰牧骑”开展多种类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活动,受众超150万人次;全面加强校园以德育为核心的文化建设,全市大中小学师生同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学第一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达标率超过93%。
  
  包头市达茂旗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组织开展“弘扬传统文化 喜迎新春佳节”系列活动。(来源:包头市达茂旗委统战部)
  
  打造“端、网、微、视、报、屏”六位一体宣传矩阵,主流媒体开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专题12个,推送重点报道1万余篇,电视台重点时段公益宣传5000余次。推广原创短视频1500多个,点击量达5000余万次。张贴各类海报170余万张,制作宣传展板3万余块,在各商业街区800余块电子屏和8000个移动车载媒体滚动播放民族团结进步内容,宣讲民族政策1万余次,接待群众咨询100余万人次。
  
  深入挖掘西口文化、敕勒川文化、军工文化等包头特色文化,设立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景观小品150多处,原创漫瀚剧《都贵玛》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双翼神马》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
  
  包头市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各民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包头,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民族团结为发展增添动力,民生幸福谱写着和谐画卷。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3.4%;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4.3%;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4.9亿元,比上年增长8.5%;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这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就是包头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同心共建美好家园的最好印证。
  
  包头市达茂旗教育系统开展“弘扬蒙古马精神 凝聚大团结力量”主题活动。(来源:包头市达茂旗委统战部)
  
  围绕新开工亿元项目、新增规上企业的“两新”导向,引导各族干部强化成果意识,聚焦“新增”“抓实”“干成”抓项目;着力创建“两个稀土基地”,打造“世界绿色硅都”,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热情拥抱和贴心服务让来包工作的新市民感受到包头温度,愿意留在包头安家扎根、乐居乐业,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不断擦亮“包你满意”“包你放心”营商环境品牌,聚力“双招双引一优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为实现新增量打牢基础,把包头打造成为国资敢干、民资敢闯、外资敢投的发展高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全力打造教育、医疗、文化“三个高地”为引领,切实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身边小事,让“惠”的力度持续加大……
  
  团结催生希望,奋斗铸就辉煌。因为民族团结,包头各项事业进步更有保障,群众生活也更加幸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包头市各族干部群众奋力书写包头高质量发展精彩答卷,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包头力量。
  
  深化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包头市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始终坚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从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五个维度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共同建设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认真落实国家“三项计划”,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活动品牌,搭建“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与防城港市、宜昌市、银川市等11个地市签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联动协作协议》,从就业落户、社会保障、就医就学等方面完善各族群众融入城市的政策措施,规范城市民族工作服务管理机制。
  
  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承办“携手青春伙伴,共创地球家园”“包头会客厅——2023年中蒙俄友好省市青少年线上交流”活动,开展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西部计划”包头专项行动、“小鹿回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5万多名大中小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参与社会实践。
  
  落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在全市86个街镇(苏木)和334个社区(村、嘎查)建立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创业孵化基地106个,为求职者提供就业服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万余人次。
  
  落实“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组织开展马文化主题活动和体育赛事,打造“鹿城双马”品牌。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形成黄河文化旅游线、大青山革命文化旅游线、军工文化旅游线、草原生态旅游线4条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旅线路。在国家文化公园和景区提档升级项目中注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建设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湿地国家文化公园。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如今,包头市民族团结氛围日益浓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入,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新征程上,包头各族儿女将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以赴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完成好“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包头力量。
责任编辑:崔致瑄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