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盐碱荒滩变身致富洼地

2020年09月23日 13:01 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

  托克托县还能种植水稻?带着好奇与惊讶,记者走进托克托县河口管委会树尔营村,只见阵风吹过,稻浪起伏,远远望去,犹如千亩土地铺上一张黄绿色的地毯。

 

  不远处的鱼塘,技术员从水里捞起一网兜虾高兴地向记者展示着:“看,这虾长得多好。今年我们从天津市聘请了水产方面的教授,由过去养鱼变为鱼虾混养,鱼苗投放密度大,鱼虾成活率高。”

 

  鱼塘负责人乔殿义的手机不时响起,他乐呵呵地说:“最近接待了好几拨人,有来钓鱼的、吃螃蟹的、旅游观光的、摄影的,来得人挺多。”近年来,树尔营村成了观光旅游之地,游客一边品尝味道鲜美的黄河鲤鱼和蟹虾,一边欣赏黄河的优美风光,这里年接待游客0.6万人次。

 

  谁曾想到,这里过去大多是白茫茫的盐碱荒滩,寸草不生,大片土地撂荒。“村里4000多亩土地,盐碱地就占到三分之二。由于可用耕地少,村里人均收入很低。”村民们回忆,之后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土地大面积无人耕种。

 

  2011年,一直在在乡镇工作的李广珍四处筹集资金,回到树尔营村成立了托克托县美源现代渔业生态观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源公司”),并承包了树尔营村和周边村的10600亩土地,尝试着用土地改良技术和特色种养殖产业,带领村民致富。深挖河道、鱼塘,整治和改良盐碱地,经过一系列努力,美源公司养起了鱼、虾、蟹、鸭,种起了水稻。“聘请的专家说,用水洗盐,种水稻能起到土地盐碱化治理的作用。”

 

  “现在我们树尔营村没有贫困户!”李广珍说。对于流转土地的村民,美源公司支付每人每年4000元的承包土地费。企业将当地的土地流转过来后,对土地进行了改良,开辟成多个水塘和稻田,养殖了螃蟹、虾、鸭子等鱼禽,并种植了水稻,流转土地的农户有劳动能力的可以在企业打工,一年下来,生活有了保障。

 

 

  “我的日子早就奔小康了,天天喝牛奶、吃面包。” 树尔营村的樊四奴老人一边在稻田里劳作一边对记者细数他的好日子:“流转土地的收入,我家5口人就是2万元。在这里打工,一天挣150元。我还是‘五七工’,每月还有退休金1600多元哩!”

 

  企业的发展还带动其他村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在临近的把栅村,52岁的张三留柱家几年前因病致贫,美源公司每月为其补助800元,逢年过节还为他送来米面油。加上驻村工作队鼓励他进行养殖,并给他送来了羊羔,如今张三留柱已经养了26只羊。“那几年看病欠下别人的钱,现在都还清了,我家正一步步致富呀。” 张三留柱说。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脱贫政策帮扶,把栅村搞起了养鸡、养羊等产业,村民们干劲十足,奔小康的意愿非常强烈,现在村里100%脱贫,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万元,人居环境和人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把栅村第一书记李全文说。

 

  不仅仅是张三留柱脱了贫,周边的贫困户都得到帮扶。作为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美源公司年用临时工人1000人次,从业人员全部来自当地农民和周边贫困人口。公司主动承担了周边村特困户帮扶任务,吸纳有劳动能力特困户进入公司就业,年平均收入3.5万元;对不具备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发放救助金、粮油等物品,仅2019年累计救助金额38.2万元,帮扶对象全部脱贫。

 

  经过以“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贫困户+返乡农民”经营模式的运作,以承包和流转土地的形式经营土地、水域,目前,美源公司形成稻田养蟹、养鱼为一体的种养区1200亩,具备了年产有机稻谷近百万斤,年产无公害蟹3万斤,实现了年创产值1874万。

 

  种植业、养殖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昔日贫瘠荒凉的盐碱荒滩已变身致富洼地,带动树尔营村及周边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责任编辑:高欣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