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听,“菜果牛”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2020年09月04日 16:18 来源:赤峰日报 作者:

    听,“菜果牛”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宁城县打造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实现村美民富产业兴

  

   九月的中京大地,青翠火热,绿野流芳。记者一行驱车行驶在国道306线、508线,前往小城子镇、大城子镇、八里罕等地,饱览全长41公里的宁城县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探寻宁城县以林果产业、设施农业、肉牛养殖为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将示范带覆盖区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发展成果。

 

  林果产业成为“摇钱树”

 

  宁城县坚持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并重,林果产业发展迅猛,林果面积稳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目前,全县果树经济林面积已达23万亩,年产果品13.5万吨,产值6.8亿元,实现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有万亩以上林果乡镇5个、千亩以上林果基地38处、观光采摘园105处,形成了以蒙富苹果、新苹红苹果、南果梨和寒红梨为主栽品种的驿马吐川、坤头河川、黑里河川、热水川4条林果产业带。

 

  从宁城县政府所在地天义镇出发,沿国道306线驱车行驶45公里左右,来到了宁城县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的第一站小城子镇。小城子镇是该县的林果大镇,全镇总面积318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总人口3.01万人。多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发展果树经济林作为兴镇富民的主导产业来抓。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小城子镇更是严格按照中央、自治区和市县的安排部署,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把发展壮大林果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抓手强力推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实际、深得民心的高质量脱贫之路。

 

  记者一行来到小城子镇八家村5组宁海成家的果园时,他和妻子正忙着给果树浇水、拉枝,枝繁叶茂的树上结满了拳头大小的苹果。宁海成家境贫困,之前一直在外打工,家里有3个孩子,老大刚毕业,老二在读大学,最小的还在上小学,是典型的因学致贫。2004年,他和妻子张晓平响应政府号召,开始种植果树,2016年又扩大种植规模,现在已经有2亩地进入丰产期、7亩地即将进入盛果期,靠着果树种植一家人已经顺利脱贫。在村里的帮助下,宁海成还养了9头牛,空闲时兼做果树技术员,帮助有需要的人修剪果树、进行果树管理,仅此一项年可增收5000多元。

 

  “种植果树让我家脱了贫,等到苹果成熟卖个好价钱,今年又能攒下不少钱,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宁海成高兴地说。

 

  宁海成一家依靠种植果树脱贫致富,仅仅是小城子镇大力发展经济林的一个缩影。截至2019年末,小城子镇林果面积达到4.1万亩,其中盛果期面积1.8万亩,年产果品3.6万吨,产值1.8亿元。有318户97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直接栽植果树实现稳定脱贫,有无劳动能力贫困户65户195人通过土地流转带动实现脱贫,每年约有150人通过到合作社短期务工、采摘运输果品实现产业链带动脱贫。贫困群众通过发展林果产业年增收达576万元,人均增收4500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3103人减为13人,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10.3%降至目前的0.043%。全镇已建成林果专业村4个、万亩以上林果示范区1处、千亩以上林果示范园13个。

 

  小城子镇立足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重点优化林果产业布局,连点成线、集线成面,推动林果栽植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成坡连片规模化发展。在太平庄、柳树营子、八家、长皋四个村连片打造万亩林果产业示范带,重点建设莫力海沟5000亩高标准林果采摘观光园和八家长皋万亩林果扶贫产业园。八家长皋万亩林果扶贫产业园始建于2007年,先后整合各类资金1800万元用于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水、电、路配套及果农整地、苗木所需资金。通过在长皋四家后山、八家板德后山相向发展,实现了整流域推进。目前产业园面积达到9800亩,其中盛果期5500亩,带动贫困户132户390人实现稳定脱贫。

 

  在推进林果产业发展过程中,小城子镇不断探索完善“党支部+合作社+果农”统分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下足“绣花”功夫。由村党支部负责政策宣传、发动群众、土地流转、协调水电路配套设施建设等。针对产业发展中技术标准不一、市场信息不畅等问题,2007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推动下,柳树营子村原党支部书记白银江等人发起成立百氏兴林果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五统一分五共享”工作机制,五统即统一修剪造型、统一水肥管理、统一防虫灭病、统一产品标准、统一销售渠道;一分即分户经营受益;五共享即品牌、信息、技术、政策、平台共享。果农按照技术管理要求,主要负责做好果树日常管护工作。目前,全镇有林果专业合作社12个、技术服务人员360名,管理林果基地面积6万亩,服务范围覆盖三省区九旗县十八个乡镇,受益果农3000余户,通过合作社销售的果品约占总产量的40%。2015年,百氏兴林果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目前,小城子镇正全力推进“育苗、种植、冷藏、销售、深加工”全产业链发展,并加快林果产业与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持续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林果产业已成为全镇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幸福果”。

 

  设施农业鼓足农民“钱袋子”

 

  宁城县设施农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走过23年发展历程。截至2019年末,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48万亩,覆盖16个镇乡街201个行政村,从业7万余户17.3万人,年产蔬菜116万吨,产值46亿元,带动从业农民人均增收2.65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501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1.3%。建有大城子番茄、大双庙黄瓜、一肯中辣椒、八肯中圆茄、汐子韭菜、右北平食用菌6处高标准万亩专业园区,64处千亩日光温室园区,58个设施农业专业村,建成国道508线、县道兴哈线、铁苍线3条产业发展示范带,成为我国北方种植品种丰富、实现周年上市均衡供应的重要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和供应基地之一。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大城子镇作为宁城县设施农业重镇,也是该县积极打造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上的重要一环,全镇设施农业总面积达3.2万亩,主要栽植品种为硬果番茄,分冬夏两茬栽植,基本实现了四季都有番茄上市,年产番茄9万吨,产值4.5亿元,户均增收可达10万元。“宁城番茄”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成为北京、上海等地蔬菜外埠供应基地。

 

  大城子镇万亩番茄产业园区由上五家、下五家、瓦南、瓦中、瓦北、松树台六村联合建设,总面积2.4万亩,棚室4500栋。园区栽培品种全部为硬粉番茄,分越冬茬、越夏茬两茬种植,越冬茬番茄主要销往京津冀地区,越夏茬主要销往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目前,大城子镇共有番茄交易市场3处、合作组织32家,来自北京、上海、辽宁等地的常驻收购商200余人。由于独特的茬口、充足的日照时间,加之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地下水资源丰富等诸多利好条件,生产的番茄果型正、口感好、耐储运,深受消费者喜爱,每斤收购价格高出其他番茄主产地价格0.2—0.5元。

 

  坐落在万亩番茄产业园区内的大城子镇京蒙扶贫产业园,投入京蒙扶贫协作资金3079万元,占地1000亩,建日光温室158栋20300延长米。2019年8月建成投产,每延长米130元承包给江苏嘉仕农业科技公司。园区通过土地流转增收、就近就业增收、收益资金二次带贫三种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园区通过集中建设,使土地流转费由原来的每亩几百元增加到1000元,共流转3户贫困户土地9.8亩。吸纳周边贫困人口入园务工,每人每年收入1万元以上。园区每年上缴收益263.9万元。其中,87.4万元用于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设立防返贫基金;支付土地承包费94万元;投入11.5万元设立园区公益性岗位32个,主要从事园区保洁、看护等服务性工作;投入25万元在9个村建成9个爱心超市;投入46万元用于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下一步,园区将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设施农业产业升级为动力,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积极推进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将园区建成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试验示范基地,推动形成生产专业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和管理科学化的生产格局。

 

  记者一行来到位于松树台园区的大城子镇德源建设有限公司,公司2017年创办,投资2000余万元,占地600亩,全部用于种植硬果番茄,是镇上最大的个人园区。总经理张相柱说,公司年产番茄300万斤,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园区有长期工70多人,其中贫困户10余人,还不定期雇用采摘工、装卸工等,有效带动了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作为宁城县林果产业、设施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区,大城子镇还将通道绿化作为示范带建设的重要内容,投资390万元实施通道绿化15.4公里、面积200亩,实行一路一景和绿化美化香化设计,已栽植各类树木5500株,将其打造成产业融合绿化带、休闲农业美化带、乡村旅游景观带,构建起“产业兴、路树美、环境优”的生态走廊。

 

  肉牛养殖让日子“牛”起来

 

  做好“牛文章”、抓住“牛鼻子”。近年来,宁城县按照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肉牛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富民的“牛”路子。截至2019年末,宁城县肉牛存栏42万头,其中基础母牛存栏11.7万头。忙农镇、八里罕镇存栏肉牛10万头以上,存栏千头以上的肉牛养殖示范村98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场180处,从业农户达到2万户,从业农民人均增收2.1万元。目前,全县有肉牛交易市场3处、肉牛冷配站点120处,肉牛改良率达到95%以上。全县肉牛产业形成了“西繁东育”园区化、标准化养殖发展新格局。

 

  八里罕镇位于宁城县西部,辖26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是宁城县的肉牛养殖大镇。目前,全镇肉牛存栏10.1万头,现有养殖小区16处、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70余户,发展肉牛养殖合作社18家,建成管理非常规范的黄牛交易市场1处,年交易量可达20万头。

 

  八里罕镇万头肉牛扶贫产业园区位于北梁村,始建于2017年,占地600亩,由宁城县绿草地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项目总投资9200万元,规划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棚圈6万平方米、草料库2800平方米、青贮窖6000立方米、看护房5800平方米及相关配套设施。现存栏肉牛2600头,年出栏5000余头,实现收入1000余万元,并辐射带动周边多个地区肉牛产业发展。园区自运行以来,致力于脱贫攻坚事业发展,安置贫困人口41人在合作社就业,年收入2.4万元。2019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推动下,积极发展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将236户843口贫困人口的易地搬迁后续产业资金2225.6万元用于购买1349头肉牛,以委托经营的方式寄养到宁城县绿草地养殖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购置、饲喂、销售全链条经营,并承担经营风险,贫困户获得纯利润的60%,每年每个贫困人口能获得肉牛养殖纯利润2600元左右。壮大村集体经济,投入京蒙扶贫协作资金和重点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35万元,每年可产生分红资金23.5万元,用于发展8个重点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内小型公益性岗位设置。今年,在北梁村投资1476万元建设1处粪污处理厂,可对周边6个乡镇的畜禽粪污进行有机肥加工,年产有机肥3万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养殖业与环境协调发展。

 

  “合作社以八里罕黄牛交易市场为依托,实现一养带万户、一业带多业,积极带动周边畜牧业发展。下一步,我们打算运用电子耳标、传感器等现代化物联网设备,发展智慧牛场。”绿草地养殖专业合作社经理于学健说。

 

  行驶在宁城县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上,步步美景、处处欢歌,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该县大力发展“菜果牛”三大产业,积极打造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动力,增添了美丽乡村的底气,促进了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一幅生机勃勃、幸福美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中京大地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高欣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