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将生态引入城市 让城市融入自然

2020年08月25日 11:23 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

  生态优先用先进理念打造美丽城市 

 

  今年,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通过不断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和做法,在绿化建设思路上进一步拓展,实现了建设理念的提升、建设思路的改变和建设水平的提高,为建设更高品质的首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建设更加宜居的首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生态优先,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引领,牢固树立起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按照因地制宜、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的原则,通过透景留白、营建花田花海等多重手段,营建疏林草地,着力打造层次丰富、地域特色鲜明的美丽草原都市。

 

  尊重、顺应、保护自然,营造自然景观。依据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根据当前发展现状,多做减法,收缩种植阵地,不再种植特别是不适宜在城区内的乔木。同时对园、街密植区域以及需要补充区域进行双向均衡调整,大量补充草类、花卉类等植物品种,让现有植被恢复层次感,形成疏朗通透、疏密有度的效果。构建物种协调、景观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打造以草原风貌为主的自然景观。

 

  进行本土化节约型园林建设,突出地域风貌。通过推广应用乡土物种,加大本土化、自然化植物的运用,优化配置草、花等植物品种,打开透景线,打造以草为底色,草、木、花、灌、树合理配置的绿地系统,同时在机场路沿线播种适应性强的牧草品种,打造开敞舒朗的优质门户景观,突出体现地域风貌特色。

 

  加大科研力度,实现科学建绿、兴绿。走研学助力、科学建绿、科技兴绿之路。科学筛选园艺景观配植物种,致力于呼和浩特市苗木配植分布地图的绘制以及呼和浩特市园林园艺配植导则编制工作。加大园林绿化建设科研力度,深入开展植物病虫害防治和耐寒、耐阴乡土野生植物的引种驯化研究,建设国家冷凉花卉资源圃及引种筛选繁育推广实验室,倡导栽植节水耐旱耐寒的乡土物种,构造健康可持续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

 

  规划先行构筑科学的城市空间布局 

 

  经过多年的发展,呼和浩特市逐步构筑起以山为屏,路为骨,水为肌,城市楔形绿地与城市公园为血肉的“多层次、多格局”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框架。城市外围以大青山为天然屏障和绿色背景,同时城区内按照一山一川一城,一园一特色,一街一风貌的原则,整体串联全市景观道路,构筑起系统的城市道路绿化网络,近5年内累计完成新建道路绿化建设60余条,完成全长65公里的二环快速路及8个互通立交和8个出城口景观建设,逐步构建起科学的城市道路绿化网络。并且通过大小黑河生态景观改造提升工作,打造沿河盛景,营建呼和浩特市水系生态景观。

 

  重视城市绿地的规划与设计,抓好建设统筹。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要坚持把规划与设计放在首位,牢牢把握住全市绿化建设“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发挥行业龙头引领作用,加强与城市管理相关各部门的协作,形成建设管理合力,全面统筹推进城市各项建设工作。同时将山水引入城市,将城市道路、公游园、环城水系、花海及城市重要节点的景观建设融为一体、相互呼应,同时注重乔、灌、草、花的合理配比,优化调整现有绿地物种,使景观建设和城市建设融为一体,各类园林园艺景观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一个有生命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对于城市的绿地生态系统的建设由中心专业科室进行严格把关,指导市四区园林部门开展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工作,为全面建设科学有序的城市绿化体系奠定基础。

 

  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抓好绿地建设。关注人民的需求,将城市建设回归到人民对城市最本质的要求和需求,以生态亲民、生态惠民的建设思路,最大程度考虑人民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最大程度发挥城市景观建设的惠民性。在建设中立足以人为本的理念,跳出园林看园林,从人民视角出发,重点提高道路、临街面、机关单位以及重点街口的绿地系统的建设,提高观赏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加合理、更加舒适、更加美丽的居住和游览环境。

 

  打造精品化的园林园艺景观,平衡绿地布局。通过整体实施绿地精品化提升,平衡、优化优质绿地与缺绿少绿区域的衔接和过渡,实现城市绿地品质的整体提升。通过老旧小区的改造和精品特色街道的建设,着力补齐呼和浩特市老旧城区与核心区绿化少的短板,不仅打通了绿化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还使城市绿地系统更加充实、完整。

 

  提升绿地系统科技感、智慧感,提高城市颜值。科技为当前城市景观建设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科技应用于园林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将科技与园林绿化建设相互结合,可以营造出更加美丽的园林绿化景观,通过科技为城市园林带来了新的魅力。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环城水系的建设本着“以人为本、科学布局、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结合现代科技,将光、影与城市绿地景观建设融为一体,气势磅礴的东河广场,利用现代科技打造的“三位一体”的大型水幕音乐喷泉为城市绿地增添了光彩,也为首府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游览的好去处,随着科技的融入,将进一步实现城市绿地景观“由绿变美、由美变雅”的现代园林绿地景观,推进城市和谐的绿地生态系统的建设。

 

  以人为本让市民充分享受绿色空间 

 

  深刻认识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增强绿地系统的亲民性和普惠性,让市民共享绿色生态福利。

 

  拓展公园绿地布局,有效增加绿地面积。全面优化调整现有景观布置,打开绿廊通道,透绿透景,在实现城市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的基础上,让市民真正走入绿地,看到绿、走进园、触到荫、闻到香,弱化城市硬质界限,使民众能够真正享受绿色空间。对草原丝绸之路文化公园、锡林公园、满都海公园等现有公园进行改造提升,使公园焕发新生机,有效提升市民的游园体验,进一步提升城市景观颜值。同时根据市民的需求,以惠民、便民为主题,利用城市的边角地、废弃地通过摆放景石、营造花境,花木小品等在小微空间建设独具特色的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在提升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的同时,更是承载了亲民惠民的功能,不仅拓展了城市绿地空间,更是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打开隔离,让市民真正走进绿地。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着重打开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亲民、惠民的绿色空间,让市民真正走入绿地。通过打造样板生态绿地,试点推行建设抗旱、节水、耐践踏的生态草坪,让市民生活融入自然。在成吉思汗公园北区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生态草坪停车场,在草原丝绸之路文化公园建成约1500平方米儿童嬉戏草地,真正让市民实现与自然的亲近与接触,共享绿色生态福利。

 

  营造疏林草地,让绿色映入眼帘。践行美丽草原都市的城市定位,突出展示草原都市风貌,以草为底色,打造疏朗通透的疏林绿地景观,通过调整植被结构,占边把角,点缀大树,优化整体空间的林缘线,乔灌木组团,草花点缀,形成草原都市风貌。

 

  提升园林园艺景观,提供美的享受。今年呼和浩特市着重提升园林园艺景观,有效提升城市颜值,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美的享受。在街景道路及小街巷、公游园绿地、沿重要街道单位、社区庭院附属绿地园以及出入城口绿地园艺进行园林园艺景观的品质提升。同时在敕勒川大街全线、腾飞路(市政府东门对面)、北垣街、丁香路全线等9条特色景观街,在原有基础上确定主题营造特色街景,利用绿化美化措施,提升路域环境品质,打造“畅、安、舒、美”的道路景观绿廊,通过校正微调植被结构、优化调整绿化空间布局,“留白添彩”,加强节点设计,强调特色,打造多条特色街景道路,提升首府线性廊道系统景观品质,突出地域人文风貌,为市民提供美的享受。

 

  做水文章营造城市水系生态系统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结合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市委市政府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加强城市水系的水体环境治理,重点推进黑臭水体治理,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具体原则,确保首府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在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的基础上,努力营造“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滨河水生态环境,形成完善可持续的城市“蓝脉”系统,以良好生态增加群众的幸福感,加快推进建设生态、品质、宜居首府。

 

  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升做好河道治理工作。引进专业清淤企业,做好河道清淤工作,对小黑河赛罕段、玉泉段、扎达盖河268500平方米水域进行清淤,着力恢复水系生态环境。

 

  强化工作措施,智能化科学调度确保城区水清、岸绿。引进专业水体养护公司和物业化卫生保洁公司,采用生物防治和人工打捞相结合的方法,对水质较差,易形成黑臭的水域进行养护治理,有效抑制水体内蓝藻、绿藻、水绵等有害水生植物生长蔓延,大幅降低黑臭风险。同时对环城水系两侧绿地垃圾及河道内水面浮游垃圾进行及时清理,确保环城水系两侧绿地及水面干净整洁,在水体流动性较差水域安装水体增氧装置,不断增强水体含氧量和水体活性。

 

  打造沿河景观,做好沿河带状公园规划建设。开展河道护坡、滨河道路建设和沿河绿化,在带状公园里植入休闲旅游业态,增加体育健身设施,将城区河道变成广大群众锻炼、休闲的生态廊道。在符合栽植条件的水域内,运用废旧戗杆打造木质驳岸等方法,加大黄菖蒲、水葱、荷花、千屈菜等水生植物的栽植,在较大较空水域计划打造4000平方米生态浮岛景观,努力营建适宜水、花、草、鱼、虫、鸟各种生物生存生长的良好生态,让河岸有花有草有荫,打造岸绿、景美的幸福河。

 

  聚焦民生提升首府市民幸福感获得感 

 

  加大蒿草治理力度,服务首府人民。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因蒿草致敏人数逐年增多,很多市民倍受过敏性鼻炎的困扰,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对蒿草致敏这一事关民生的课题,多次研究整治方案,并责令全系统以党支部为龙头,全面推进治理力度。现已建立起常态化、规范化的治管并重的工作体制,为全力造福首府人民提供了有效保障。由园林科研所针对较强致敏蒿属植物,制作了《呼和浩特地区较强致敏植物蒿属植物识别手册》,并为每种较强致敏蒿属植物制作了识别二维码,于市核心区重点公园、公共绿地以及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协同市四区园林部门共同推进科普工作,增强广大市民对较强致敏蒿属植物的科普和认知。同时,根据《呼和浩特市高致敏蒿属植物治理实施方案》,联合市四区绿化部门和各养管单位对全市范围内的绿地下垫面进行整理,采取人工全面干预的方式,抑制蒿草的生长,对城区内居民小区、道路、绿化草坪内的较强致敏蒿属植物进行拔除或开花前期割除,并根据蒿草反复生长的特性,科学调配工作人员和设备,进行反复清理。并组织中心所有干部职工开展清除蒿草的主题党日活动,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引导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增强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打造更加宜居的首府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合治理杨柳飞絮,提升环境质量。杨柳飞絮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治理杨柳飞絮是建设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打造宜居城市,保护居民健康。关于杨柳飞絮治理工作,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按照“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原则,通过在城镇绿地、公园绿化等各项园林绿化建设中选用杨柳树雄株或采用无毛新品种,并通过科学配置树种,营造多树种、多品种、乔灌草相结合的混交林模式实现源头的控制,在不影响树木生长、树形、景观、功能的前提下,对杨柳树的雌株进行适量修剪,减少杨柳飞絮的产生。同时对裸露土地进行绿化治理,科学应用乡土地被植物改造建设附属绿地和绿化隔离带,形成有效的立体缓冲区,增加对杨柳飞絮的吸附滞留能力。在杨柳树产絮及飞絮期间,利用雾炮车或高压水枪对树冠进行喷淋,迫使杨柳絮落地,降低飞絮影响。通过注射生长抑制剂来抑制植物花芽分化,减少杨柳树开花,以达到控制第二年杨柳飞絮的目的。

 

  加大病虫害防治,保护城市生态。针对国槐刺吸类害虫专项治理的民生问题,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坚持防治并重的治理理念,年初通过召开专项工作协调会,对需要着力解决的国槐刺吸类害虫治理问题进行了工作部署。同时及时向各养管单位发布针对该害虫发生发展情况的预测预报,通过提前的测报为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在具体工作中依据测报信息及前期调查,积极进行刺吸类害虫专项防治工作,共出动药车170余车次,对新华大街、敕勒川大街、石羊桥路、呼伦路、通道街、成吉思汗大街、腾飞路、兴安路及青城公园、满都海公园、敕勒川公园等中心属养管主干道、公游园内的国槐进行全面药物普防。在防治关键时期,与各养管单位及市四区园林所积极配合、联防联动,群防群控,早防早治。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要求各养管单位履行好园林植保工作主体责任,抓好防治适期,认真做好养管绿地该害虫的防治工作。并向市四区、开发区园林主管部门及中心所属二级单位下发用于防治刺吸类害虫的生物药剂,对于病虫害比较典型和比较严重的地方,组织技术人员亲临现场进行防治,并注意做好示范工作。同时通过媒体积极向市民群众宣传国槐刺吸类害虫的知识,避免引起群众恐慌。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加强黑臭水体治理,推动生态修复。今年,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不断开拓新思路,积极探索新举措,加强了黑臭水体的治理工作,在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城市水系生态景观,切实推进城市水系生态环境的恢复。

 

  注重内涵推进城市文化景观品牌建设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日益成为城市竞争的核心力量,呼和浩特市绿化建设将更加注重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增加公游园文化内涵,实现公园文化品牌的创建与宣传,助力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

 

  公园绿地景观中再现历史文化底蕴。近些年,呼和浩特市结合首府城市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内涵,相继建成动物园、阿尔泰游乐园、成吉思汗公园、植物园、春度廉政文化公园、草原丝绸之路文化公园等一大批公园、游园建设项目,力求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园林系统体系。以成吉思汗公园为例的首府蒙元文化主题特色公园的建设,为呼和浩特市建立起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品牌。蒙元文化是内蒙古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游牧文化特点,成吉思汗公园以体现蒙元文化为主要特点,将地域文化与景观建设相融合,景观内体现出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成吉思汗公园的建设不仅使城市绿地系统更加完整,也为传承弘扬蒙元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以地域文化特色为主的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公园现已成为了市民休闲游览的好去处,同时也承载了文化教育的重要功能,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公园通过古城新韵、茗茶清苑等景观节点,重点展示了该时期下民族融合、贸易繁荣的盛况,进一步推进了呼和浩特市地域文化特色品牌的建立。以弘扬廉洁从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为目标建设而成的春度廉政文化主题公园,秉承“寓情于景、寓教于游、润物无声”的设计理念,使廉政文化教育从室内、书本延伸到社会公众场所,从面对党员领导干部延伸到社会大众,使廉政文化成为大众文化,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意识,形成扬正气、倡勤廉、促和谐的思想道德氛围和文化氛围。这些以文化内涵为基础的公游园建设,不仅增加了城市的绿地面积,更是为城市文化品牌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废弃地的改造为文化品牌增光添彩。为补足核心区缺绿的短板,持续拓展绿地服务半径的覆盖范围,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创新发展思路,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巧妙利用地势地形依山造景,将城市拆迁腾退地、边角地、受损弃置地通过园林造景,转化为公园绿地,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成为城市新亮点。同时充分结合城市双修理念,顺应自然肌理,优化山水格局,变废为宝,推动城市绿化建设向更加多元、更加科学人文的方向上深入拓展,取得更为优异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几年推动以成吉思汗公园、沙坑公园、南湖湿地公园为代表的废弃地绿化改造建设,打造多个个性与品位兼具的城市生态片区。以二环路沿线山体公园建设为例,通过3年的努力,将沿二环快速路分布的废弃渣土堆放场整合改造为7个主题各异的山体公园,总占地面积约118公顷,释放山体表面绿地规模达190公顷,治理渣土土方量总计约为800万方。废弃地改造最具代表性且最为成功的是沙坑公园,通过对该地区的改造,使得该生态片区的绿化构架基本稳定成熟,且成为了兼具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城市文化品牌,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绿色生态福利的全民共享。废弃地改造的有效应用,为城市的绿化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新型途径,不仅拓展了城市的绿地空间,更是有效地践行了“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不仅为首府市民提供了更加普惠的绿色民生福祉,更是为首府树立起靓丽的城市文化品牌名片。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惟担当”,首府园林绿化建设当前正处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和攻坚期,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呼和浩特市发展的系统性战略来布局,全面构建起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首要政治担当,以“咬紧牙关、爬坡过坎”的坚强意志和“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的坚定行动,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推进呼和浩特市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更高的发展层次,卓有成效地擦亮首府城市形象中绿色这个生命色和城市底色,牢牢构筑起北疆的绿色长城。

责任编辑:高欣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