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筑绿色生态屏障 绘富美林西画卷——林西县全力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020年07月01日 10:34 来源:赤峰日报 作者:

技术人员给果树剪枝

 

东山生态扶贫产业园一角

 

美化环境扮靓家园

 

  塞外小城妆成锦绣,松漠大地绘成丹青。从国道306线一路向北,穿过西拉木伦河,就进入了林西县。国道两旁一行行云杉挺拔苍翠、一排排景观树色彩缤纷,在唐槭、金叶复叶槭、榆叶梅、暴马丁香、密枝红叶李等小灌木的装扮下,一路碧波旖旎、花团锦簇。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近年来,林西县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推进生态绿化造林工程,将特色优势经济林作为生态建设的主攻方向,造林绿化与富民产业齐头并进,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之路。

 

  推进经济林建设释放绿色发展动能 

 

  迎着朝阳,踏着晨露,新城子镇七合堂村村民王儒合早早来到自家的果园里修枝、除草。“这时候给果树抹芽非常重要,不然会影响后期上果。发展生态经济是件大好事,政府鼓励我们种植果树,为我们老百姓谋划挣钱的路子,我们肯定要把果树种好、管好。”王儒合一边干着手里的活儿一边说。

 

  王儒合家的果园栽种了吉红123、沙果、梨、李子等多种果品,经过他的精心培育,果树长势喜人。“我的20亩果园现在每年能收入8万多元,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提起果园给他家带来的变化,王儒合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

 

  新城子镇七合堂村是依靠内蒙古野果产业过上好日子的典型村。30年前的七合堂村是一个靠山吃饭、以养山羊为主的贫困村,由于过度砍伐、超载放牧、水土流失等原因,七合堂村生态环境极度恶化。为了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七合堂人开始大胆尝试“砍山羊、栽果树”,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和生态治理,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建设发展之路。七合堂村现有果树面积7300多亩,农民年人均销售果品纯收入达2万元,占年收入的80%,已形成一种具有现代庄园经济雏形的新农村发展模式。“山上绿树成荫禽兽齐鸣,山下花果飘香蜂蝶共舞”的幽美景观就是如今七合堂村的真实写照。

 

  “七合堂模式”是林西县推进经济林建设的一个缩影,以“七合堂模式”为引领,林西县重点构筑经济林产业基地,以发展现代林业助力脱贫攻坚、富民增收为主线,采取多种有效举措,强力推进特色经济林建设。按照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原则,采取“整村推进先布点,再向周边村扩面,最终各村连成片”的方式进行。先期侧重在与七合堂村距离较近、资源环境相近的新城子镇海棠湖、老虎石沟、樱桃沟、大金沟、十二吐乡枕头沟村等实施“七合堂再造工程”。在十二吐乡西山根村、官地镇上官地村、新林镇太平村实施田园综合体和高标准果园建设工程,带动全县村镇大规模发展内蒙野果特色经济林。

 

  林西县以经济林建设为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2020年上半年新增种植面积10000亩。截至目前,全县开展经济林项目的行政村扩大至36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35%。果树经济林基地15万亩,进入盛果期的5万亩年产水果5万多吨,销售收入1.15亿元,以南部乡镇为主的内蒙野果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通过低产低效经济林改造,山杏嫁接的扁杏林进入产果期的5万亩年产杏核1000吨,销售收入1600万元,经济林正在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经济林建设不仅促进了林西县林业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而且更好地以经济效益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实现了储绿与富民双赢。

 

  打造良好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宜居城镇 

 

  仲夏时节,放眼望去,林西县西山公园绿树成荫、山花竞开,拾阶而上,清风徐来,阵阵花香混合着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

 

  家住铜都社区的孟昭有今年81岁了,他和老伴儿每天早上都要来西山公园散步,看着眼前美丽的景色,不禁感慨:“原来这里秃山荒岭的,一刮风一身土,现在可不一样了,县里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看看现在这西山,又绿又美,闲暇之余大家都愿意过来溜达一圈儿。”

 

  林西县于2013年规划建设西山公园,以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一路一景、一山一景的生态景观园为目标,以园内游步道路为骨架,园区划为12个绿化板块。在绿化树种选择和植物搭配上,坚持以常绿树种、彩叶树种和花灌木为主。在落叶树种为主的板块重点添加常绿树种,在针叶树种为主的板块主要为彩叶树种和花灌木等植物。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大苗绿化、大坑栽植、大水浇灌、精心养护的措施,提高公园绿化效果和树苗成活率。

 

  如今的西山公园,为城镇居民打造天然的绿色氧吧,成为人们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天登山健身、观景娱乐的人络绎不绝。

 

  林西县将改善民生作为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建设公园式森林城市目标,以绿化美化为重点,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小城镇。

 

  通过财政投资和社会融资建设集生态涵养、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东山生态扶贫产业园。该产业园一期工程投资3亿元,以1000余亩山地造林类型建设高标准景观林为重点,栽植樟子松、云杉、红叶李、王族海棠、金丝垂柳、金叶榆、四季玫瑰等乔灌木,构成蔚为壮观的景观林风景区。123小苹果、龙丰、锦绣海棠、秋白杏、李子等果树为林果采摘、旅游休闲提供了场所,初步达到冬有绿、春有花、夏有叶、秋有果的生态景观效果。还建有玻璃栈道、自行车赛道、采摘园、农家乐、生态农业、花海等配套设施,实施扶贫移民搬迁100户。东山生态扶贫产业园的建设,使林西城区及周边形成多条生态防护林带、村屯绿化带与道路绿化带,成为林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乡村旅游逐渐升温的今天,林西县东山、西山依托特色产业、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资源,形成了集现代林业、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田园风景区,成为林西县及周边居民郊野及休闲的好去处,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人居环境,塑造了林西新形象。

 

  大力推进造林工程打造秀美林西生态屏障 

 

  林西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以自然恢复和工程带动加速推进全县国土绿化进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山川绿化活动。

 

  全县实施一、二期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57.0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63.21万亩,封山育林90.82万亩,飞播造林3万亩;高效节水经济林建设15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20万亩;前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共计完成55.9万亩,其中耕地造林30.8万亩,荒山、荒地造林22.9万亩,以封代造2.2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共计完成4.72万亩;实施完成植被恢复项目10万亩。全县造林主要栽植樟子松、油松、云杉、杨树、柳树、榆树、山杏、沙棘等树种。在林业建设工程上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和管理,保证成活率在85%以上。

 

  足声铿锵,踏石留印,经过全县广大干部和群众数十年坚持不懈的生态建设,昔日荒山秃岭、满目黄沙的林西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色林西,林西县也因此获得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的“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

 

  截至目前,林西县林业用地达到302万亩,森林面积238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2%。林西大地上纵横交错的条条林带,山峦岭坡上的万亩林海,南中北三块沙地上连片的乔灌木,绿化美化着林西的山川,提高了森林生态功能,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环境调节能力,使荒漠化、沙化、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增加了水资源储量,提升了水资源质量,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生态平衡得到促进,在塞北矗立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

 

  “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切实加强生态治理修复,继续开展土地绿化工程,全面提升林西县林草事业发展水平,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林西县林草局局长刁建华说。

 

  进入新时代,书写新答卷。林西县将坚持绿色发展,强化标本兼治,推进综合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屏障,绘就富美林西精彩画卷。 (赵妍 李如慧)

责任编辑:高欣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