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

阿拉善盟:“三位一体”生态治理绿了沙漠富了农牧民

2022年04月12日 10:08 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刘宏章

  沐浴着冬日暖阳,记者走进阿拉善左旗头道沙子飞播造林区,登高远望,尽管冬季大漠的植被已枝黄叶枯,但在飞播造林区内,成片的花棒、沙拐枣、白沙蒿等沙生植物密布在沙丘上,在冰天雪地中铺向天际,甚是壮观。
  
  “过去这里沙漠多、植被少,风沙也特别大,通过飞播造林,植被多了、环境美了,风沙也小了。”每天骑着摩托车在头道沙子飞播造林区巡查的护林员阿拉腾图格,边查看植被的长势情况边对记者说。护林员阿拉腾图格在此工作有6年多了,亲眼见证了这里环境的变化,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你看看这飞播造林区的植被长得多好,花棒、沙拐枣等植被最高都长到2米多高了!”阿拉腾图格说。
  
  近年来,阿拉善盟为了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洁净,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保护、飞播、封育、造林等举措,营造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并依托沙漠丰富的沙生植物资源,因地制宜种植梭梭林着力培育肉苁蓉、锁阳等为主的特色沙产业,如今,阿拉善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戈壁沙山已成为了富民的金山银山。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大漠戈壁绿起来
  
  27万平方公里的阿拉善盟,1/3是沙漠,1/3是戈壁,1/3是荒漠化草原,生态脆弱区占到整个面积的94%,是自治区乃至祖国西部生态安全的咽喉和要塞。
  
  为了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阿拉善盟以绿色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围绕建设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屏障的战略目标,相继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三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重点建设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采取“以灌为主、灌乔草相结合,以封为主、封飞造相结合”的防沙治沙技术措施,形成了围栏封育——飞播造林——人工造林“三位一体”的生态治理格局。使全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自然植被得以休养生息。截至2021年末,全盟累计完成荒漠化治理任务8940.43万亩,实现了连续7年每年完成营造林生产任务超过百万亩,全盟草原和森林资源总面积分别达到28005.67万亩和3580.42万亩。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整体遏制、重点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截至2021年底,阿拉善盟重点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巴丹吉林沙漠南缘连续40年实施了飞播林草治沙,累积飞播造林675.7万亩。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和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形成了两条总长460公里,宽3到20公里的大型防沙、阻沙“锁边”防护林草带,有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的前侵蔓延,形成了“绿带锁黄龙”的壮丽景观。如今,飞播造林治沙已成为阿拉善生态建设的最大亮点和全国治沙示范。
  
  近年来,阿拉善持续植树披绿,使该盟森林面积、资源总量实现双增长,目前,全盟已建成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植物种类数量不断增加,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其中贺兰山国家级森林保护区森林面积由2001年初的51.83万亩增加到58.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1%增加到57.3%,区内林草植被总盖度达到了80%,主要野生动物马鹿2000多头只增加到7000多头只,岩羊由1.6万只增加到近5万只,整体生态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绿色”沙产业高质量发展 点沙成金绿富同兴
  
  这几天,尽管气温骤降天气寒冷,但家住阿拉善左旗巴彦诺日公苏木苏海图嘎查的牧民马忠强依然很忙,每天查看完自己种植的梭梭林长势情况后,就和家人开始对2021年采挖晾晒好的肉苁蓉进行分类包装。“2021年肉苁蓉长势不错,入冬前就采挖了10吨左右,肉苁蓉价格也好,这些都销售完,能卖个三四十万元不成问题。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发展特色沙产业是一条既致富又改善生态环境的双赢路。”马忠强边熟练包装肉苁蓉边满面笑容地说。据介绍,近年来马忠强种植了1万多亩梭梭林,其中3000多亩接种了肉苁蓉。
  
  种植梭梭林嫁接肉苁蓉发展生态沙生新产业,是阿拉善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盟情发展绿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举措。近年来,阿拉善盟在推进生态建设中,紧紧围绕建设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战略目标,把沙漠生态劣势变为资源优势,依托以梭梭林等丰富的沙生植物资源,向沙漠要绿色、要效益,因地制宜着力培育肉苁蓉、锁阳、沙地葡萄、文冠果等为主的特色沙产业,实现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
  
  在生态沙产业发展规划的引领下,该盟启动了梭梭肉苁蓉、白刺锁阳、黑果枸杞“三个百万亩”林沙产业基地建设。目前已形成了肉苁蓉、锁阳、黑果枸杞、沙地葡萄等多个沙产业基地。如今,阿拉善“肉苁蓉”“阿拉善锁阳”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著名商标。阿拉善盟也被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肉苁蓉之乡”称号。
  
  为使生态沙生产业形成产业化,该盟以“沙地绿起来、企业强起来、牧民富起来”为目标,依托肉苁蓉、锁阳等沙草充足的原料资源,先后培育和引进了44家企业投资沙产业,大力实施“企业+基地+科研+合作社+农牧民”的产业化模式发展沙产业。目前,已完成梭梭人工林种植785.15万亩,接种肉苁蓉146.65万亩,年产肉苁蓉1980余吨;接种锁阳30.97万亩,年产锁阳2550吨以上;围封保护黑果枸杞8.84万亩;种植黑果枸杞、沙漠葡萄等精品林果业7.69万亩;形成了集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加工转化率达到68%。仅“十三五”期间,全盟林草产业产值达199.5亿元。
  
  蓬勃发展的生态沙产业如今已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阿拉善通过“公司+基地+科研+合作社+农牧户”的模式直接和间接从事生态沙生产业的农牧民达3万多人,人均年收入3到5万元,部分牧户达到10至30万元。实现了“沙漠增绿、产业增值、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责任编辑:刘珂琦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