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领航中国

领航中国·我们的新时代 | 从湘西十八洞村到卓资县“五福”小区:同绘一幅由精准扶贫到梦圆小康的时代画卷

2022年10月06日 13:40 来源:奔腾融媒 作者: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十八洞村,是一个湘西群山阻隔的千年苗寨,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十年间,十八洞村全部脱贫,人均收入增长了12倍。距离十八洞村1800多公里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这十年将全县近40%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出穷山沟,通过产业带动实现了乡亲们拔穷根、奔小康的梦想。
  
  夏末秋初,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的苗绣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游人如织,当地的绣娘在现场绣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工艺品。这些绣娘都是十八洞村的村民。基地接单售卖,绣娘领单制作,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年初,除了支付给绣娘的手工费,每年可以为村集体提供20万元的纯收入。走在十八洞村干净整洁的石板路上,看着村里络绎不绝的游客和村民们的笑脸,很难想象这里曾经被重重深山隔绝,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村里有一半以上都是光棍儿。
  

  正一 内蒙古台记者

  2013年的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调研,就是在我现在所在的这个院子里面,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这十六字方针就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重重大山锁闭的村庄,现在的十八洞村不仅把“精准”二字落地生根,更是走出了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精准扶贫好路子。
  
  随着种养殖、农家乐、苗绣等产业的发展,如今的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曾经深度贫困的苗乡如今已变成了小康示范村寨。
  

  施康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

  我是2020年回来返乡创业的,现在在村里面给家乡直播带货,(现在)家乡发展这么好,我也找到自己的媳妇了。
 

  李玉翠  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温都花村村民
 
  ( 记者:大娘,您抓了哪个楼啊?)抓了2层楼,7号楼。

  (满意吗?)满意,乐得牙也没了。

  这是2019年5月16日我们拍摄到的画面。那一天,卓资县县委组织贫困户选房抓阄,72岁的李玉翠老人脸上幸福的笑容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2021年2月,李玉翠老人搬进新居。那天她专门洗了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就想讨个新生活的好彩头。

  卓资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重点贫困村就有64个。“十三五”时期,卓资县易地搬迁一万一千多人,超过一半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久居偏远山区的群众挪出深山沟,住进了崭新的楼房。
  
  如今,李玉翠老人居住的福安、福康、福祥、福源、福佳“五福”易地移民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就建在高铁站旁,小区里配套的扶贫车间已经形成规模,帮助挪出深山沟的百姓找到了就业的门路。
  

  图片燕妮 内蒙古台记者
  
  这里就是我们的卓资县卓资山镇福康小区异地搬迁就业车间,而我旁边的这位大姐就是住在我们福康小区的居民,她一天可以加工20件吨袋。
  

  乌兰察布市卓资县福康小区居民

  做这个袋子一件3到5元的工资,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一天能做20来件,来这里生活挺好,也挺有奔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12.5万人搬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穷乡僻壤,全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部完成,全区农牧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0% 。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118.3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幸福铺展。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从十八洞村千年苗寨精准脱贫,到五福小区古稀老人小康梦圆,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密码。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人民的美好生活是新时代的中国最动人的时代画卷。 

责任编辑:刘珂琦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