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聚焦2023内蒙古两会

内蒙古能源经济发展底气从哪里来?

2023年01月16日 10:33 来源:北疆理论风景线 作者:

  能源产业,是我区起家的产业,更是当家的产业。

  今年自治区两会上,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能源经济多元化、低碳化、高端化”“努力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

  这样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令人深受鼓舞,也印证了我们发展能源经济有实力、有底气、有信心!

  01

  做好现代能源经济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殷殷嘱托

  “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校长宝音贺西在委员通道上发言时第一句就点了题。

  对于我区来说,能源和战略资源生产是发展支柱,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在优化国家能源战略布局、促进全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上,内蒙古都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牢记殷殷嘱托,我们要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聚焦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破题解题、见行见效,把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得势强劲足。”宝音说,“从我关注的领域来看,我们急需在内蒙古培育建设新能源领域的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更好地汇聚八方人才、实现自主创新,为我区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作为高校科研人员,我们有责任把内蒙古能源领域的关键问题解决在内蒙古大地上,更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把高附加值产业链留在内蒙古,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厚的能源家底。”

  02

  发展能源经济有着得天独厚、无可比拟的优势

  “我们内蒙古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自治区人大代表、远景能源北方科技公司鄂尔多斯总经理俞乐在代表通道上谈零碳产业园的发展时,首先提到了自治区的资源优势。

  确实,广袤无垠的内蒙古,煤炭、稀土等21种矿产资源储量全国第一,拥有全国57%的风能资源、超过21%的太阳能资源,油气储量丰富,新能源优势凸显。

  鄂尔多斯能源优势明显。在全国煤电供应紧张的时候,鄂尔多斯一个市就完成了国家交付的18个省煤炭保供任务。“风”“光”资源方面,鄂尔多斯可开发容量超过1.4亿千瓦。



  “正是因为鄂尔多斯资源充足,零碳转型场景丰富,远景携手鄂尔多斯落地了‘零碳产业园’。”俞乐介绍道,“现在零碳产业园建设取得初步成就,远景储能和动力电池基地作为第一个入驻项目已实现全面投产,电芯产能达每天2.5万支,日产值3000万元,在远景的带动下,上游电池原材料企业,包括正负极、铜铝箔、电解液等以及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陆续入驻,正在形成从电池上游材料至新能源整车制备的超长产业链,零碳产业园正在将内蒙古新能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03

  发展能源经济路径更明晰、任务更具体


  能源产业只应做大做强、不能做小做丢。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全力推动传统能源和煤基产业老树发新芽;全力推动新能源加快开发和全产业链建设。

  “煤炭、油气这些地下宝藏不能挖出来就拉走,一定要在内蒙古大地上转化增值”;

  “加快布局一批新型煤化工项目,也要促进煤焦、氯碱、氟硅化工产业延伸融合,靠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和延伸细分的好项目撑起转化增值的新天地”;

  “必须按照新发展理念、全产业链思维,一手抓新能源开发建设,一手抓装备制造业发展”;

  “加快大型风光基地和源网荷储、风光制氢等场景项目建设,力争并网装机2500万千瓦以上,建成拓展场景应用规模1000万千瓦以上”;

  “集中打造风光氢储产业集群和呼包鄂通装备制造基地”……

  既要“羊煤土气”,也要“追风逐日”,

  既要老树发新芽,也要新树再开花。


  “报告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自治区人大代表、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公司王美芳说,“托克托发电有限公司将持续推进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工作,逐步将传统燃煤电厂转为新型绿色智慧电厂,同时,总投资120.5亿元、200万千瓦容量的新能源打捆外送一期项目规划将于年底投产,围绕千万千瓦级综合能源示范基地战略目标,我们要把新能源一期项目打造成‘安全优、工期优、质量优、成本优’的精品工程,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现阶段新能源发展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风口”。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碳中和产业协会会长郝振宇对于这一点感受很深:“对于内蒙古来讲,‘双碳’经济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更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应该肩负的时代责任,我们希望通过碳中和产业协会的发力,在已有‘碳中和科普服务中心’和‘碳中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上,推动‘双碳科技研究院’‘综合控碳数据网’‘低碳零碳负碳产业园’等的建立,全力促成我区‘双碳’全产业链发展。”

  重大机遇就在眼前,虽然手握资源禀赋,但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在能源经济的发展上我们“等不起”,也“慢不得”,必须要大干快上、只争朝夕。 

责任编辑:柔倩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