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弘扬蒙古马精神

立足“四个安全”推进我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020年10月19日 10:11 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作者:王金豹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围绕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生态安全来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这为我区落实平战结合思想,突出创新引领作用,探索符合中央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的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指明了方向。

 

  一、立足粮食安全,做强现代农牧业

 

  我区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8个规模粮食调出省区之一和6个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常年调出粮食250亿斤以上(2019年调出285亿斤),是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粮食结构看,2018年玉米产量达到540亿斤,占粮食产量的76%。从保障能力看,我区现有耕地1.33亿亩,平均等级为6.28等(全国平均等级为4.76等);高标准农田408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不足1/3。从承载能力看,我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相当于全国的56%。从科技支撑看,2019年我区农牧业科技贡献率为5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个百分点。对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对标现代农牧业发展要求,农牧业产业结构、“粮经饲”种植结构亟需调整。“十四五”时期,必须统筹考虑国家粮食安全和农牧业结构调整需求。

 

  一是保能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守住耕地红线和基本农田红线,切实提高和保护好我区粮食生产能力,这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需要保持粮食总播种面积不减,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二是提质量。提高耕地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及盐碱地改良、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等行动。

 

  三是调结构。根据水、土地等资源承载能力,科学动态调整种植业结构。根据国家粮食安全形势,适时调整玉米等高耗水品种,减少“镰刀弯”冷凉干旱地区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燕麦、荞麦等特色作物。创建国家农业高新区,推动农牧业集群集聚发展。

 

  四是强链条。在完善农牧业生产、经营、产业体系的基础上,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一批以优势作物为主的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提高草种、畜种繁育体系建设,建设中国草种资源库,增强种子安全,改变部分品种过度依赖国外、受制于人的局面。

 

  五是塑品牌。实施绿色兴农兴牧、质量兴农兴牧、品牌兴农兴牧战略,深入实施“蒙字号”品牌提升行动,提升“蒙字号”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加大知名品牌和特色产品供给,采用“标准+认证”的方式,提升绿色附加值,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推动更多优质、绿色的“蒙字号”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二、立足能源安全,发展现代能源经济

 

  我区能源资源丰富,已查明的煤炭、风能、天然气储量全国第一,太阳能资源全国第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截至2019年底,煤炭产能达到13.36亿吨,占全国总产能的1/4;原煤产量10.4亿吨,发电装机13012.6万千瓦,居全国第3位。从能源供给结构看,火电仍居主导地位。2019年发电量5447.1亿千瓦时。其中,风电665.8亿千瓦时,占12.2%;光伏发电160.4亿千瓦时,占2.9%;水电57.3亿千瓦时,占1.1%;火电4563.2亿千瓦时,占83.8%。从能源利用看,煤炭就地加工转化利用不足,2/3直接以原煤形式运出区外销售,留在区内的50%直接燃烧发电,约20%转化为煤化工产品;2018年发电量5003亿千瓦时,1/3通过外送通道输出(外送电量1652.7亿千瓦时);天然气年产量大约240亿立方米,自用量60亿立方米,3/4输送到全国各地。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的要求,对标建设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战略定位,“十四五”时期,我区必须统筹谋划好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发展现代能源经济。

 

  一是保供应。在未来较长时期,煤炭等化石能源仍居于主导地位。优化提升鄂尔多斯煤炭产能,严控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新增煤炭产能。加大苏里格、大牛地、东胜等气田的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推进鄂尔多斯、乌海、阿拉善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推进鄂尔多斯、巴彦淖尔页岩气勘探开发,保障天然气增储上产。加快阿拉善石油勘探开发,不断增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主动权。

 

  二是优结构。加快开发绿色能源,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光伏、风电项目有序迁出草原核心区。重点在乌兰布和沙漠和科尔沁、浑善达克、乌珠穆沁沙地等地建设大型沙漠光伏发电基地。在呼伦贝尔、通辽、锡林郭勒、鄂尔多斯、乌海等地的采煤沉陷区、露天矿坑和排土场建设大型光伏发电基地。全面落实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科学制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开展风光水火储互补系统一体化运行示范。适时推广氢能、核能的应用。

 

  三是建通道。实施“通道+基地”打捆建设,重点在鄂尔多斯等地区布局一批面向华东、华中、华南的保障性外送煤电项目。优化提升清洁能源外输能力,形成辐射广泛、输出稳定、运行高效的绿色电力输送走廊。

 

  四是拓应用。积极推进煤电冶、煤电铝、煤电化等煤电用产业链建设,推动“煤电冶加”“探采选冶加”一体化发展,构筑现代煤基产业。能源重化工工业重点向鄂尔多斯、阿拉善、乌海等优势地区布局。

 

  三、立足产业安全,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每个地区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分工也不同。必须站在维护国家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的高度,系统梳理我区产业发展家底,摸清产业链发展节点,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和建立我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四五”时期,必须立足于我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找准我区产业在全国产业链中的着力点和结合点,集中要素资源,拉长长板、补足短板。

 

  一是做强。紧紧围绕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突出绿色、天然、有机等品质特点,提升“蒙字号”绿色品牌价值。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改变有支柱产业无龙头企业的现状。强化乳、肉、绒国际话语权和国家产业保障能力,建设黄河流域、嫩江流域、西辽河流域和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五大奶源基地,建设一批大牧场、大基地,推进种养加一体化,做强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

 

  二是延伸。推进传统化工向新材料延伸。紧紧围绕建设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充分考虑现有产业基础,坚持绿色化、精细化、循环化,落实平战结合思想,适度发展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产业。推动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硅化工产业链延伸融合,发展医药农药系列、染料系列、煤基新材料(碳材料)系列、有机硅系列等产品。集中布局含氟化合物项目,打造氟化工产业基地,建立新型化工业安全保障体系。

 

  三是做优。加快绿色冶金业迈向中高端。围绕钢铁、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优势产业搞配套、搞延伸、搞创新、搞协作。如,钢铁要发展重轨型材、钢结构建筑型材、高端板材等高附加值产品;依托进口铜矿资源,集中布局铜冶炼加工项目,打造铜冶炼基地,配套布局一批铜导线、铜杆、铜合金等延伸加工项目。

 

  四是融合。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把数字经济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区属于国家批复的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型数据中心服务器装机能力达到112万台,居全国首位。但人才、技术跟不上,产业链条短等问题突出。这就需要以实施数字内蒙古战略为契机,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积极打造算力中心。发展大数据核心产业,做大做强大数据关联产业,提升数字产业化水平。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旅游,支持能源、现代煤化工、钢铁、稀土、石墨新材料等我区优势特色产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装备支撑能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五是积极推行群长制和链长制。建立以龙头企业为群(产业集群)长的“群长制”和以地区领导为链(产业链)长的产业“链长制”。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推进上下游产业融通发展,找准产业链发展薄弱环节,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集聚创新要素,吸引社会资本,形成产业创新生态圈。

 

  四、立足生态安全,加速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这就要求我区要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落实生态优先战略,把坚持生态优先作为谋划现代产业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十四五”时期,必须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上实现破题,才能更好地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到实处。

 

  一是加速推进产业生态化。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高起点定位绿色资源、绿色产业、绿色产品,高标准构建品牌质量、科技创新、全程服务体系,高质量推进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经营机制调整,实现示范引领、工程引领、制度引领、技术引领,构筑农牧业绿色发展格局。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资源型产业准入门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精深加工度。打造绿色园区,创建绿色工厂,建设绿色供应链。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实现“非绿即退”。

 

  二是探索推进生态产业化。制定内蒙古绿色标准体系。积极探索“标准化+绿色”的发展模式。开展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积极发展碳汇经济,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如,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健康产业、冰雪经济、林下经济等。探索将大兴安岭已垦林地、已垦草原退出工程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工程。探索划区轮牧禁牧休牧科学方式,实现保护草原生态和促进牧民增收双赢。积极推进呼伦贝尔国家公园建设,探索建立大青山、浑善达克、库布其国家公园,逐步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地保护体系,力争探索打造国家生态安全的北方样本。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高欣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