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大河奔流 | 遇见黄河文化“活化石”

2023年06月26日 15:10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黄河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腾而下,流经内蒙古。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历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造就了内蒙古黄河流域农牧交错带的地域经济和人文环境,也成就了这片土地文化多元一体、共融共生的地域特色。黄河不仅仅是一条地理之河,更是一条沉淀着民族记忆、民族精神的“文化之河”。

  承续黄河史 传唱团结歌

  内蒙古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种类繁多,灿若星河。

  这一地区水草丰美、气候宜人,游牧与农耕两种生产方式长期并存。

  内蒙古黄河流域自古就是各民族、各地区之间交流往来的重要枢纽。这一切,得益于这里便利的交通。

  内蒙古黄河流域基本水流徐缓、适宜航行,因而形成了繁盛的水运贸易路线。过去,黄河航运联结着草原丝绸之路,商队经过集宁、河套、居延,通往中西亚、欧洲。

  在内蒙古黄河流域考古发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诸如村落、堡寨、长城、墓葬以及各类文物,有力见证了这一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丰富多彩的历史。

  黄河文化蕴含着重大时代价值。内蒙古富庶的黄河沿岸,是多民族汇聚的区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历程的典型代表之一。弘扬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对内蒙古有着十分特殊和重大的意义。

  守好黄河渡 吃上文旅饭

  在黄河航运史上,一处处古渡曾发挥重要作用。它们既是运输线上的关键节点,也是客商集散地。

  频繁的商贸往来,使渡口集聚了大量人口,形成了众多村落。阿拉善、乌海、巴彦淖尔、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乌兰察布……黄河“几”字湾地区的不少城镇因此而生。

  时至今日,当年的一处处古渡口依托文化旅游重新兴盛起来。沿河的村庄里,人们放下了摆渡船,吃上了旅游饭,以新的方式守护传承着黄河人家的文化民俗。

  “黄河沿岸的人们爱吃开河鱼。”包头市新河村“好再来”渔家乐老板张家宏介绍说。起初,新河村只有2家渔家乐,远不能满足游客需要。2012年以来,村党支部敏锐抓住了其中的商机,号召村民发展渔家乐。从此,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2016年,村里引入了黄河谣文化园,更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在文化园,游客们有美景可赏,可在工匠博物馆领略近200年来黄河流域的传统工匠技艺和民俗文化,还能在自治区规模最大的“红色藏报馆”中重温红色历史。随着游客的增多,渔家乐更加红火起来。

  张家宏的渔家乐就在黄河谣文化园的旁边。“自从建起文化园,我每年的收入能有二三十万元。”他憨笑着说。

  同样靠河吃河的还有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郝家窑村。这里西邻黄河,沿黄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依托当地的神泉生态旅游景区,村里大力发展餐饮民宿产业。

  “托县炖鱼”是村里的一块金字招牌。这道菜的“灵魂”是当地“一溜湾”特产的红辣椒面。鱼端上桌,色泽红艳,汤浓味鲜,微辣开胃,游客交口称赞。

  2023年3月,为期9天的托克托县第四届黄河“开河鱼节”在郝家窑村举办,累计接待游客6.5万人次,现场累计观看人数10万人次,线上浏览人数达1200万人次。

  文化与旅游,本就是一对“天仙配”。在内蒙古沿黄各地,开河、冬捕、放河灯、旱船舞、绕九曲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黄河文化借助文旅融合彰显出了时代价值,展示出了无穷魅力。

  唱响黄河谣 盛开文艺花

  黄河流过内蒙古大地,滋养着各族人民的精神血脉。黄河儿女寄情黄河、赞美黄河。不论是幽默风趣的二人台,或者婉转悠扬的漫瀚调,还是朗朗上口的爬山调,这些浪漫而又有烟火气的生活表达,真挚地描绘着对黄河的质朴情感,倾诉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自治区文艺工作者聚焦黄河文化主题,运用舞台艺术、美术创作、主题展览、文学创作等方式,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遗产。

  一批以黄河为主题的文学影视作品百花齐放。

  电影《漫瀚调》,把地方曲种漫瀚调巧妙融入故事情节,讴歌了民族团结,展现了大美民俗风情以及壮美自然风光。

  民族音乐会《黄河从草原走过》,以爬山调、漫瀚调、二人台曲牌、蒙古族民歌等为载体,深入挖掘了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

  电影《天下黄河老牛湾》,再现了黄河岸边的清水河县老牛湾村艰苦奋斗、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

  《内蒙古黄河历史文化》三卷本,梳理了内蒙古地区黄河文化的发展轨迹,展现了黄河文化发展成就,是少有的以图文结合方式展示黄河历史文化的研究专著。

  一批以黄河为主题的展览精彩纷呈。

  “黄河从草原上流过——内蒙古黄河流域古代文明展”,由内蒙古黄河沿岸七盟市十多个博物馆共同筹备,展出了内蒙古黄河流域各个历史时期的239件精品文物,充分诠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

  “中华颂——2022年黄河非遗大展”,由沿黄九省区共同举办,通过图文叙述、实物展品、数字技术、技艺展示、互动体验等形式,集中展示了沿黄九省区非遗项目200多项。

  “长河入笔端——内蒙古黄河主题文学作品展”,充分展示了内蒙古黄河主题文学创作成就。展出作品深入挖掘了黄河的文化底蕴与时代价值,也体现了绿色发展的时代主题。

  “大河奔流”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览,展出了89件表现黄河的优秀作品。艺术家们用手中的笔倾力刻画黄河形象、描绘黄河图景、讲述黄河故事。

  黄河文化是历史岁月积淀下的瑰宝,黄河见证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长与繁荣。今天,内蒙古各族儿女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推动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续写黄河流域新时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华彩乐章。

  文 | 实践全媒体记者 刘秉承 包小婷
责任编辑:柔倩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