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大河奔流 | 遇见黄河发展新故事

2023年06月26日 15:06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大河奔流,奋楫而进,绘出高质量发展新画卷。近年来,内蒙古黄河沿岸各盟市从实际出发,依托黄河沿岸资源优势,因地施策,做精做大现代农牧业、打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黄河流域乡村振兴样板区,凭借科技创新集约高效利用水资源,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交出了优异答卷。

  天赋河套美名扬

  5月10日,以“大力推进品牌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3年中国品牌日主题活动在天赋河套总部基地举办,活动中发布了“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羊肉、牛肉、食用葵花籽、鲜食玉米、黄柿子及黄柿子汁六项团体标准。“天赋河套”是巴彦淖尔市整合全市农牧业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的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每一款产品的入选、授权,都要依据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自2018年正式发布至今,持续带动全市优质农畜产品实现了优质优价。

  为什么“天赋河套”享有如此盛名?源于黄河水滋养的河套平原。巴彦淖尔市位于黄河“几”字湾顶端,坐拥河套平原核心区。这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引黄灌溉历史悠久,现有引黄灌溉面积1020万亩,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和亚洲最大的一首制灌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七级灌排配套体系,是内蒙古西部地区重要的“粮袋子”“菜篮子”,为打造“天赋河套”品牌、建设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提供了重要保障。

  走进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锄禾设施农业产业园内种植户周大祺的大棚,一垄垄西红柿、香瓜、西瓜长势喜人。他的大棚全部是新型的智能大棚,按照“天赋河套”品牌标准进行规范化种植。在一处大棚里,我们看到了享有美誉的五原特产“灯笼红”香瓜。周大祺介绍说:“这种‘灯笼红’香瓜被我们本地人称为‘藏不住的香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每年3月初,顾客就开始打电话订购,经常是供不应求。”

  在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的今天,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已经从满足“量”转变为追求“质”。如今,随着“天赋河套”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的提升以及电商销售网络的广泛普及,巴彦淖尔市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正大量销往全国各地,“‘天赋河套’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正在变成生动现实。

  美丽村庄更宜居

  “黄河最北端,有个几字弯。九曲八百里,塞外米粮川……”在《春到几字弯》优美的旋律中,从镜湖生态旅游区东侧进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镇富强村,沿路林木成片、花开似锦。一条条平坦的公路穿街入巷,一座座白墙红瓦的民居错落有致。

  曾经的富强村到处是土路、盐碱地,全村560户2300人大多以种地为生。改变源于2015年,这一年,富强村依托本身的区位优势和镜湖的天然旅游资源,通过打造美丽乡村,让旧村焕发了新生机。

  改造后的富强村分为文化展示区、体验经济区、田园风光旅游区、旅游度假区、精品农业种植区五个功能区。其中文化展示区建有展览馆、骑行驿站、戏台、假山水系等;体验经济区以村民自行经营的农家乐为主,还有现榨油坊、豆腐坊等店铺。

  通过乡村旅游,富强村村民建公司、做生意,大力培育发展餐饮住宿、民俗表演、乡村体验等增收致富项目,种植养殖业、手工制造业、旅游服务业三业联动,形成了“一家一业、一家一色”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

  靠打造美丽乡村,富强村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的模范村,并在2016年12月获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此殊荣的乡村。

  母亲河见证美好生活。在内蒙古,一座座黄河岸边的古老乡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发展路子。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郝家窑村,形成了一条以葡萄采摘和餐饮服务为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带,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阿拉善左旗巴彦木仁苏木规划建设了“大漠小镇·黄河渔村”,修缮了“老磴口盐务所”,启动了“安久庙”等重要盐道驿站保护工程,打造出一条阿拉善黄河盐运文化精品旅游路线,为当地农牧民转产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村庄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村容村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成为宜居、富裕的美丽家园。

  好水用出好效益

  黄河虽大,每一滴水都是宝贵的。黄河内蒙古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不到全区平均水平的40%。内蒙古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管好每一滴黄河水,把宝贵的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好。

  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在杭锦后旗蛮会镇民生村,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成为农民的“新宠”。“过去大水漫灌,水去盐留,土地盐碱化严重,500多立方米水只能换500斤粮。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使用后,可节水50%、省工50%,化肥、农药各节约30%,实现增产15%。”民生村党支部书记耿军说。

  曾经,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严重,是河套灌区农业用水的痛点。当地大范围推广实施引黄滴灌工程。2022年,巴彦淖尔市共建设16个引黄滴灌试点项目,实现农田节水0.9亿立方米。

  目前,黄河内蒙古流域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已达1866万亩,万亩以上灌区69处,河套灌区、乌兰布和灌域、磴口灌区、孪井滩灌区建成全国节水型灌区。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不只是严格地“节”,更在于高效地“用”。

  在乌海市,6座污水处理厂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应收尽收,正形成“集中收集、分散供水”的再生水收集利用系统。目前,全市再生水利用量占比达到用水总量的10%,地下水超采及黄河水超载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近年来,内蒙古创新实施黄河干流盟市内和盟市间水权转让,将闲置水资源指标有效盘活,先后解决了260余个工业项目用水问题,让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黄河流域县域节水型社会建成率达79%。

  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强化一盘棋意识,拿出钉钉子韧劲,黄河流域定能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让黄河成为更好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文 | 实践全媒体记者 张晶 王婷 鲁茜
责任编辑:柔倩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