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内蒙古各族儿女爱祖国 中华民族共团圆

武秀彬:勤学蒙古语,为牧民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020年10月08日 16:14 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

   武秀彬是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的一名骨科大夫。回乡工作的5年里,他在努力提高医术、减轻患者病痛的同时,认真学习民族语言,目的是能为牧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这天一早,武秀彬来到患者特木尔其德日的病房,查看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武秀彬几乎都是用蒙古语沟通,这样他能更深入地了解病人的术后恢复情况和需求。

  特木尔其德日年轻时就患有腿疾,辗转多地都未能根治,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加重,导致双腿无法正常行走。今年,他听说就在家门口的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有一位大夫专治这些疾病,便专程来找武秀彬看病。

  经过武秀彬大夫的手术治疗后,特木尔其德日现在已经能借助辅助器下地行走了。

  重新站起来的特木尔其德日说起武大夫的医术赞不绝口:“来的时候根本走不了路,做完手术,疼痛感明显减轻了,都能自己下地溜达了。武大夫不仅医术高明,更难能可贵的是,和像我这样的牧区患者交流时几乎都用蒙古语。这样一来,让我倍感亲切不说,我还能够很明确地告诉大夫自己的身体情况,这让我心里暖乎乎的。”

  武秀彬从医10多年,主攻脊柱、关节骨科等领域,先后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南方医学医科大学等地进修、工作,使他掌握了过硬的手足外科及骨外科手术技术。2016年,思乡心切的武秀彬从外地回到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工作,满腔热情地为家乡人民服务,但却碰到了第一个难题——语言不通。而前来蒙医医院寻医问诊的患者中,很多都是牧区的牧民群众,不会说汉语。当时,武秀彬和患者在诊室里大眼瞪小眼,就算找来其他科室的大夫当翻译,因为跨科,传递的信息也常常失准。作为大夫,这令武秀彬很是着急。此时,恰好医院举办蒙古语学习培训班,他立即报名参加,业余时间也刻苦自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基本能用蒙古语和牧民群众进行简单的沟通交流,诊疗工作也顺利了不少。

  “只有和患者直接交流,才能采集到更详细、更准确的病人信息,才能精确诊断、有效治疗。”武秀彬说。

  在武秀彬回到锡林郭勒从医前,做断肢再植或肢体缺损再造这方面属于一个空白项目。回到家乡近5年的工作中,武秀彬做了近160台完全和不完全离断肢体再植手术,为患者减轻了病痛,让他们的生活重新回到幸福的轨道。

  回首这5年,他不仅在专业领域取得了瞩目成就,“各民族一家亲”的医者仁心更让他收获了牧民患者的普遍认可。2017年,武秀彬荣获全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

责任编辑:高欣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