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北疆文化

鄂伦春旗 点“耳”成金助增收

2024年04月08日 10:49 来源:草原全媒 作者:

  
  4月7日,大兴安岭深处的鄂伦春大地依旧春寒料峭,菌农们开足马力,加紧生产食用菌三级菌包。
  
  “年初,基地就着手制菌,平均每天能生产三级菌包3万包。”孙桂春是鄂伦春旗乌鲁布铁镇食用菌包生产基地的负责人。20年来,从小作坊到规模化制菌,拌料、装袋、蒸锅、冷却、接种、培养,已全流程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作业。
  

黑木耳菌包上架待发酵。
  
  育种室内,十几个液态发酵罐培育着黑木耳、滑子菇、猴头菇、元蘑等不同的种菌,机器的轰鸣声十分嘈杂,但在孙桂春听来却像是一曲美妙的“交响乐”。
  
  “不同的菌种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味道,黑木耳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滑子菇会稍浓一点儿,通过闻这些味道,就能判断出罐内培育菌种的质量好坏。”孙桂春仔细闻着每个发酵罐排出的气体味儿。现在,种菌全部由基地改良培育。
  
  60岁的张素芝是新发村村民,负责将蒸煮消毒后的菌包转放在传送带上运送至接菌室接种,一个菌包生产季下来能赚到3000多块钱。张素芝说,这个年纪还能在家门口打工赚钱,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菌包接种液态菌。
  
  和张素芝一样,周边村里有40多人在基地打工,为全镇各村集体经济种植食用菌提供三级菌包。食用菌产业以其成本小、周期短、效益高的特点,成为当地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和农民致富增收的朝阳产业。
  
  近年来,鄂伦春旗积极引导农民培植食用菌,加强关键环节技术指导,完善生产流程监管,探索精深加工。一系列菌业振兴的新措施,让“量”“质”双升,“效”“益”双增,大大提高“菌”文化知名度,特色食用菌产业由传统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
  
  今年,鄂伦春旗计划培植食用菌总量为3100万包,比去年增加800多万包。截至3月底,已生产完成2500万包。点“耳”成金,让当地农民实现增收致富梦。
责任编辑:张姝玥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