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数”说四子王旗这十年

2022年10月20日 13:53 来源:四子王旗融媒体中心 作者:魏守刚 特日格勒

  党的十八大以来,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高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凝心聚力,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奋力谱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同心书写塞外北疆新画卷,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历史性的突破,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子王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北疆大地处处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岁月年轮,十年一记;塞外北疆,已然巨变。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年来,四子王旗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2021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是2012年的1.7倍,固定资产投资是2012年的1.4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是2012年的1.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12年的1.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12年的1.85倍,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12年的2.98倍。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十年来,四子王旗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工程,紧扣“人脱贫、村出列、旗摘帽”总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严格落实“五个精准、六个一批”政策措施,构建良种、种养、加工销售“三大”带贫体系,摘掉了国家级贫困旗县帽子。
  
  十年间,四子王旗共投入各类资金20.57亿元,到2020年底,8118户18975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78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2020年底,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4100元。
  

脱贫攻坚让德胜沟村换上“新颜”。(摄影:特日格勒)
  
  合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旗创建
  
  2021年四子王旗被确定为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全旗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主线,集中产业项目、基础建设、环境改善等要素,先行编制了21个示范村规划,以点带面,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为自治区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
  
  2021年底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81元,增速10.1%,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5420元,增速10.4%,高于全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速0.3个百分点;实现“两个高于”目标。
  
  全力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十年来,四子王旗以创建种业大旗为抓手,不断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推进国家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完成自治区级马铃薯现代产业园创建,登记马铃薯自主新品种7个,自主研发高淀粉品种填补国内空白,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建立了杜泊、萨福克等8个肉羊品种核心群,“杜蒙羊”地方标准通过自治区评审,被评为全国首批肉羊核心育种场之一。培育国家级、自治区级农牧业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中加公司全国种薯企业排名第五,赛诺公司入选国家畜禽种业阵型企业,中加、赛诺公司成功揭榜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引领带动四子王旗迈出了共创全国种业大旗的坚实步伐。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农作物播种面积188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2万亩,粮食产量达到5亿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马铃薯精淀粉加工、肉羊育肥场、肉牛规模化养殖小区和牛羊肉屠宰加工等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农畜产品生产经营、就地加工、市场销售能力逐步提升。品牌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达到31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
  
  奋力打造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十年来,四子王旗坚决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立足风光电资源优势,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累计引进风光电企业14家,装机总容量达到159万千瓦,占全市新能源装机的21%,正在建设750万千瓦,奋力打造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以永和氟化工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快速发展,以亿茗、景欣为代表的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初具规模,以乾磊为代表的新型饰面板材产业前景广阔,铁骑、阿尔格等中小企业逐步壮大,工业从资源消耗型向清洁能源型逐步转变,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精细化工及矿产品采选为辅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
  
  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十年来,四子王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全旗国土面积的44%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管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赢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建成大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实现国家、自治区、市、旗四级联网共享,加大污染源管控力度。2021年,全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0天,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到95.8%。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大水源地围封保护力度,地下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自2011年启动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以来,累计发放奖补资金14亿元,加大禁牧休牧轮牧力度,草群盖度从2012年的18.7%提高到2021年的29.4%。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实施“控肥、控药、控水、控膜”行动,有力遏制农业面源污染。累计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88万亩,列入国家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246万亩,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草原上不再新上矿产项目,坚决关停矿权到期、手续不全的矿山企业,以白乃庙矿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全面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2012年以来累计完成治理13平方公里。
  
  做好全域旅游文章
  
  十年来,四子王旗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依托类型多样的天然草原和地质景观、文物古迹等优势资源,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加快全域旅游示范旗建设步伐。
  
  实施了格根塔拉景区提升改造、红格尔特色小镇、地质埋藏馆、红崖台地、七彩田园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建成了国家地质公园,举办那达慕、飞行大会、机车嘉年华、音乐节、亚草赛等赛事活动,年均接待游客72万人次,年均旅游综合收入5.6亿元。“亮丽四子王、首府后花园”旅游品牌日益响亮。
  

民族团结“红石榴杯”乒乓球比赛。(摄影:陈琳)
  
  民生福祉和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十年来,四子王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保障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加充盈。
  
  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80%以上。实验中学、足球馆、乌兰牧骑排练厅和游客中心等一批民生项目落地见效。深入推进教育三项改革,试行“普职融通”办学模式,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从88.7 %提高到100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74.4 %提高到98%以上,义务教育普及率从95.2 %提高到100 %,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四子王旗积极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到232个,卫生技术人员940人,比2012年增加432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从2012年的3.34人增加到7.2人,每千人拥有床位数从2012年的3.6张增加到4.9张。
  
  乌兰花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5.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9%。建成泰和花园、碧生源等一批精品住宅小区,棚户区改造5220户,分配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3146套,改造老旧小区39个,满足群众多样化住房需求。城镇垃圾处理率、污水收集率分别达98.9%和92%,集中供热普及率达75%,建成区绿地率达32.6%,城镇居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新改建农牧区住房2.3万余户,解决了14万人次饮水安全问题,全旗121个嘎查村通沥青水泥路,通畅率100%,全旗公路总里程达到2719公里,实施10千伏及以下农网线路改造1949公里,建成卫生厕所5689处,通信基站257座,广播电视信号实现全覆盖。建成文化广场61个、嘎查村(社区)文化室136个,乌兰牧骑先后推出《都贵玛额吉》《神舟·阿木古郎》等一批优秀剧目,文化惠民活动年均开展100余场次,群众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多彩。
  
  全旗17.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2.3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3万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居民医疗、社保、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巩固完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45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4 %左右,农牧民累计转移就业3万人以上,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4.7亿元,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21万美元。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有序推进,乡村电商覆盖率达到91.7%,打造了“天梦草原”公共品牌,现代农村牧区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春华秋实,硕果盈枝。近年来,中共四子王旗委员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巴音嘎查党支部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红格尔苏木被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四子王旗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城”“自治区四好农村路示范旗”“自治区卫生旗县”“自治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旗”称号……
  
  回首十年,精彩嬗变;满怀信心,再展宏图。
  

  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未来,四子王旗干部群众将再立新功,再创佳绩,努力交出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刘珂琦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