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记录新时代 为人民奋力书写江山画卷

——写在2022年“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作人才培训班第94期

2022年09月26日 11:07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宋然

  为时代立传,为历史存真,传承中华文明增强内涵底蕴,秉持工匠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用文化的力量彰显风范。弘扬当代中国精神,生动活泼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精神追求、精神标识。塑造中国气质风格,努力推出更多礼赞时代、讴歌人民的精品力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纪录片的魅力在于纪实,坚持思想精深、用思想的力量凝聚人心。体现时代性,真诚记录时代、用真实的力量,讲好中国人民追梦、筑梦、圆梦的故事。真实展示立体生动的中国形象,自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国家广电总局从全国选送的148部纪录片中推选出44部2022年第二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其中,由我总撰稿和制片人的六集史诗纪录片《国家的孩子》也获得了国产优秀纪录片的殊荣,同时,也加入了“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作的培训,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领导文艺战线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历史经验,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关于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精神,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育。

 

  本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举办了2022年“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作9月份的培训,邀请总局有关部门领导、行业领军专家、重点作品主创人员,围绕抓好迎接党的二十大主题精品创作,全景式展现新时代历史性成就,生动星现国家新变化、人民新面貌、社会新气象作讲解,安排有关作品代表介绍交流重点纪录片作品创作;聚焦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新时代人物故事等开展创作学习交流。进行学习了纪录片提案方式和技巧,开展模拟提案,在每一天的课堂上生动地讲授纪录片的经典案例。把创新作为了纪录片的破圈之路,如《伟大的抗美援朝》、《伟大的贡献》其中以形态创新为例,首创了“双讲述人”重返历史现场,《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还要从视觉突围、空间突围、受众突围等方面多角度的进行讲解,如《紫禁城》等。专家老师们还从拍摄手法好表现手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

 

  9月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日前召开的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纪录片创作播出推进会上,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徐麟说:做好纪录片创作,要在纪录片的思想性、时代性、文化性、艺术性上下功夫,不断拓展视野广度、精神力度、思想深度,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故事之内、蕴含于讲述之中。

 

  徐麟同志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广电总局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意识,增强政治自觉,深刻认识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总局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的根本属性、是广播电视作为党的喉舌的本质要求、是广电行业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现实需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践行“两个维护”。要强化政治担当,走好第一方阵,始终围绕“国之大者”这一要领,聚焦大事要事。紧扣主题主线抓好重大宣传,紧扣凝神聚魂出好剧、出好片,紧扣为全局添彩抓好重大战略部署的服务工作。

 

  特别是紧扣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主线,全力做好宣传报道、主题创作和安全保障等工作。要始终牢记民心这一最大政治,践行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讲好人民的故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矢志改革创新。要把握当下,把深化改革的成效转化为发展的新动力;瞄准未来,紧紧牵住创新这一引领发展的“牛鼻子”,努力构建大视听发展格局。要紧扣安全这一基本前提,筑牢守好阵地。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内容安全和技术安全“两手抓”“两手硬”。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现实题材创作的正确方向。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找准自身在时代大势中的定位、在艺术长河中的航标,义不容辞担当起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历史责任。让人民始终处于叙事的核心、舞台的中央、镜头的焦点,为人民群众奉献精品。

 

  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把爱国主义作为主旋律,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赋予作品强烈的思想穿透力、价值影响力。要认真落实“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重要要求,加强选题规划、紧盯重点项目、强化组织推进,奉献高水准的艺术盛宴。要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上树立标杆,发挥塑造美好心灵、培养道德情操、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

 

  凝心聚力铸时代精品,志存高远攀文艺高峰。要聚焦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挖掘选题,准确把握时代大势,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反映新时代作为重中之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讲好故事,始终站稳人民立场,通过塑造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人物形象,展示千千万万平凡中国人的故事;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写出生活味、烟火气,以真实、平实、朴实的艺术风格描绘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真情讴歌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风貌、新奋斗。

 

  传承中华文明增强内涵底蕴,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作为开拓艺术境界、提升原创力的坚实根基。要以中华美学塑造国片风范,坚定对中华美学精神的自信,涵养崇高的审美追求,彰显高尚的精神境界,成就大国文化气象。要秉持工匠精神提高作品质量,按照文艺创作规律办事,精心打磨、精益求精。要加强组织协调,聚行业之力、集行业之智,高质高效保障精品创作产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扎实推进迎接党的二十大重大题材纪录片创作,加快推动纪录片高质量发展。广电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管理程度,制作机构要全力投入精品创作生产,行业各方面要共同维护良好行业生态。一批重点纪录片正在持续推进,例如,《大地锦绣》讲述曾经的贫困地区发生山乡巨变;《黄河安澜》展现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主题;《加油!新时代》聚焦十年来,各地涌现出为新时代奋斗的劳动者。

 

  纪录片创作要真实记录蓬勃发展的中国足迹,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新气象;弘扬当代中国精神,厚植中华文化底蕴,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好技术手段,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反复打磨作品,着力提升作品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新境界,科学阐明了新时代文艺前进的道路方向,系统擘画了新时代文艺事业的美好蓝图,是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和文联工作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最权威的教科书,具有强大的思想魅力和实践伟力,具有开阔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眼光,具有宏大的国际视野和世界胸怀。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进一步增强建设文化强国,繁荣文艺创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用丰富多样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以小切口呈现大时代,深度聚焦现实生活,让观众在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中感受到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用心用情抒写新时代动人故事,反映人民火热的生活,彰显时代精神。

 

  早在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阐明了文艺为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深刻论述了文艺和人民群众、文艺和革命斗争、文艺和社会生活的关系,为中国革命文艺指明了正确方向。80年来,在《讲话》精神鼓舞和指引下,我国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工作者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矢志不渝投身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和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中国文艺发展锚定正确航向,擘画宏伟蓝图。两次文艺座谈会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成为中国文艺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

 

  新时代新征程,重温毛泽东同志《讲话》,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就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社会主义文艺才能固本开新、繁荣兴盛,成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人民是文艺之母。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坚持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更好鼓舞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要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扎根中华文化沃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推出更多体现国家和民族思想水平、艺术水平、创造能力、综合实力的优秀作品。

 

  新时代的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新时代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和展现机会,中国文艺必定在这个伟大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作者介绍:宋然 女,诗人、作家、编辑、知名资深新闻媒体人。出生于呼和浩特,现居北京。于2021年担任六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国家的孩子》总制片兼总撰稿,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一个红色后代的人生传奇》在《内蒙古画报》上用蒙汉双语刊登,同时被收入内蒙古自治区文史资料;所作诗词被《鸭绿江·华夏诗歌》选登在名家在线栏2021年第一期。】

  

责任编辑:柔倩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