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头条

总书记观看了微缩版的“河套灌区”——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考察回访记

2023年06月08日 09:09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作者:

  考察点位

  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

  河套灌区位于黄河内蒙古段北岸的“几字弯”上,是全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现已形成完整的7级灌排体系,引黄灌溉面积1154万亩。2019年,内蒙古河套灌区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巴彦淖尔市加快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建成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该中心建有数字墙、大数据中心、数字沙盘等设施设备及调度应用系统,实现灌区当日水情通报、数据交换和用水计划传达,有效增强灌区科学调度管理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有“万里黄河第一闸”之称。(资料图)




  6月6日,芒种。内蒙古河套灌区沃野碧翠,万物蓬勃生长,新的丰收正在孕育。纵横交错的灌排渠道如一条条金色绸带,指引着黄河水润泽河套大地。

  这天上午,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总书记结合沙盘、屏幕,听取当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河套灌区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等情况介绍。

  “河套灌区灌溉工程是千年基业,花了很大功夫,也很值得。要继续完善提升,提高科学分水调度水平。同时要量入为出,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尽可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

  总书记的一番话,指明方向、坚定信心,给当地干部群众带来了极大的激励和鼓舞。

  “把总书记指示的‘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化为河套地区的一个生动实践”

  “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给总书记汇报工作,这是我人生中的一大幸事。总书记非常平易近人,可亲可敬。”

  6月6日的午后,站在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的沙盘前,回想起几个小时前在这里与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场景,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党组副书记、主任张广明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

  河套灌区是我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现已形成完整的7级灌排体系,引黄灌溉面积达1000多万亩。160平方米的实体实时数字沙盘是微缩版的“河套灌区”,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灌区的灌排体系。

  “我向总书记先介绍了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随后介绍了河套灌区的历史渊源、地理方位、灌溉与排水情况、泄水情况、整个河套灌区的数字化建设基本情况等。了解到河套灌区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发展到今天成为一项了不起的灌溉工程,我感觉到总书记确实很高兴。”张广明说。

  河套灌区引黄灌溉始于秦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河套灌区以三盛公引水枢纽从黄河自流引水,完全实现灌排配套。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引水工程、排水工程、灌排配套、节水改造等4次大规模水利建设,河套灌区实现了从无坝引水到有坝引水、从有灌无排到灌排配套、从粗放灌溉到节水建设三大历史跨越。在灌溉支撑下的河套灌区,近年来年均粮食总产量达60亿斤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塞外粮仓”。

  “总书记非常关心河套灌区的现代化建设。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积极推进信息化及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把总书记指示的‘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化为河套地区的一个生动实践。”张广明表示。

  “我感觉到我们以前所努力的方向是对的,效果是好的”

  在沙盘旁边,50米长的数字墙上显示着河套灌区实时监控视频、水情信息统计分析数据等。沙盘与数字墙整合全灌区枢纽实时数据,结束灌区完全依赖人工传递记录水情信息的历史,实现了联合、实时、精确监测调度。

  “看完沙盘,总书记向我们走来,我与一起在现场工作的十几位同事原地起立鼓掌,总书记向我们挥手致意。看到我们在数字墙前操作系统,他过来看了一下。当时我的内心特别激动,现在依然感到心潮澎湃。”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信息化科科长姜杰说道。

  姜杰是河套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从2005年大学毕业至今,他已从事这项工作18年。“总书记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让我感觉到我们以前所做的事情、所努力的方向是对的,效果是好的。河套灌区信息化建设主责是服务于灌溉农业。我将更加热爱这份事业,稳扎稳打,为把河套灌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灌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姜杰表示。

  与姜杰一样,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信息化科科员李占强也在现场亲历了这一激动时刻。“总书记的到来,对于我们年轻一代从事水利行业信息化的人来说,带来了精神上的振奋与鼓舞,我感到非常荣幸。”

  “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通过信息化手段继续研发新的设备,降低基层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控水来带动林业、农业等发展。让信息化为河套灌区插上智慧的翅膀。”李占强信心满满地说。

  “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总书记对河套人民的关怀厚爱”

  6月6日晚,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的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部分干部职工一起观看了新闻联播。

  看到当天上午总书记来到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考察的新闻时,大家激动地鼓起掌来。“在新闻联播上看到总书记在我们身边,看到同事们的身影,我特别兴奋。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我也充分感受到了总书记对我们河套人民的关怀厚爱。”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何军说道。

  何军表示:“河套灌区特别注重节约水资源。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农业节水控水行动,把引黄滴灌工作扎扎实实推进下去。合理利用水资源,全力以赴把河套灌区的工作做好、做实。”

  “总书记亲临考察,令我感到非常荣幸、备受鼓舞。这些年我们水利人接力奋斗,一茬接着一茬干,取得了一些成绩,能够得到肯定,我们特别欣慰,干劲更足了!”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党组书记李根东表示。

  河套灌区被水利部两次确定为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灌区,2022年12月,河套灌区再次获得水利部“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试点任务。河套灌区为全国灌区信息化试点工作贡献了大量经验与成功案例。

  李根东说:“我们将牢记殷殷嘱托,把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强大精神动力,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行动。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做好现代化灌区的建设,做好生态治理工作,以建设‘全国一流灌区’为目标,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水三代”第二次见到总书记

  “真没想到能够在自己天天工作的地方见到总书记。我们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河套灌区水利事业的关心关注,对水利人的关怀。”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副主任徐宏伟感慨。

  6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考察。

  这是徐宏伟第二次见到总书记。他第一次见到总书记,是两年多前在人民大会堂。

  2020年11月,徐宏伟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他在现场认真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

  “当时我感到无比自豪。这几年,我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立足本职岗位,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带领团队把河套灌区信息化工作做好。”徐宏伟回忆,“这次有幸更近距离地见到了总书记,我感到非常亲切,总书记问了我们一些很具体的问题。”

  徐宏伟是个“水三代”。他的姥爷和父母都是河套灌区的水利工作者。“我从小耳濡目染灌区的发展历史。我的姥爷曾参与开挖河套灌区总干渠和总排干沟,小时候家里有个茶缸,上面印着‘奖’,这是奖励他参与开挖总干渠的奖品。”

  已在河套灌区工作了整整20年的徐宏伟,参与和见证了21世纪以来河套灌区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也逐渐成长为全国水利系统信息化建设领域的知名专家。

  徐宏伟深入生产管理一线开展科研项目,研发了适应灌区各种自然环境与水流条件下的水情信息采集系统、渠道流量自动测量系统等设备,为灌区信息化排除了技术障碍和发展瓶颈。他所负责的灌区信息化建设管理与运行维护工作走在了全国灌区管理单位的前列,建成河套灌区无线专网等多项信息化工程。

  “在河套灌区,水利就是农业的命脉,如何高效、科学、安全实现水资源的调度和管理,至关重要。”

  徐宏伟说:“过去,老一辈水利人靠铁锹、箩头、扁担等工具,开挖总干渠,结束了河套灌区无坝自流、多口引水的历史。如今,我们新时代水利人靠键盘、鼠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生产管理一线的实际问题。开展灌区信息化建设,最终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是助力河套灌区发展好现代农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把河套灌区的水管好、用好。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徐宏伟表示。 
责任编辑:柔倩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