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特别推荐>风物内蒙古

出发,与千年胡杨来一场深度对话

2025年11月06日 10:03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马羚

  当深秋的晨光越过巴丹吉林沙漠的脊线,额济纳的胡杨林便开始了它一年中最辉煌的仪式。茂密的枝叶在刹那间被镀上金光,从青翠的墨绿蜕变成醒目的金黄。

 

  日出时的胡杨林。(图片源于网络)

 

  01

 

  沙漠中的生命传奇

 

  胡杨,生于6000多万年前的第三纪,是山地河谷小叶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60万年前的第四纪时期,胡杨逐渐演变成荒漠河岸林最主要的建群树种。随着环境变化,它逐渐进化出一种适应盐碱、抗寒、抗风沙的特性,被誉为“沙漠英雄树”。

 

  沙漠胡杨。(图片源于网络)

 

  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胡杨林区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成片胡杨林之一,现有面积达45万亩,是保护最为完整的胡杨林。具有数百年树龄的胡杨,仍枝繁叶茂,领尽大漠瀚海风情。人们赞美胡杨是“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三千年的胡杨,一亿年的历史”。

 

  在额济纳旗,胡杨以它千年不倒的身姿,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生命传奇。它不仅是一种古老的树种,更是一本尚未完全打开的自然之书,蕴藏着无数等待解读的生存智慧。

 

  胡杨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便是它多变的叶形。从幼苗时期的披针形叶,到成年树上同时存在的宽卵形、菱形等多种叶形,其叶形变化,仿佛一场自由的形态艺术展。更令人惊叹的是它的秋色——每年九月下旬至十月,胡杨林逐渐染上浓郁的金黄色,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形成一幅壮丽的沙漠油画,成为内蒙古西部最迷人的秋日景观。

 

  走进胡杨林,犹如步入一座天然的雕塑博物馆。每一棵胡杨的奇特形态,都是它与风沙、盐碱、干旱抗争的印记。它们或弯曲、或倾斜、或盘根错节,用千姿百态的造型诠释着生命传奇。这些姿态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生命顽强的见证。

 

  怪树林的胡杨。(图片源于网络)

 

  胡杨的繁殖令人惊叹。虽然胡杨的种子繁殖困难,但繁殖时间堪称精准——在春汛时开花,夏季雨水时播撒种子,并延长种子散布期,增加遇见水分的概率。胡杨的根系更是生命的保障网,水平根系伸展半径可达数十米,垂直根系深入地下,形成高效的资源获取系统,且不同功能的根系各司其职,有的负责吸水,有的负责繁殖,共同维系着胡杨的生存。

 

  02

 

  八道桥的绚丽色彩

 

  金秋时节,胡杨林仿佛被大自然打翻的金色调色盘所浸染,一条木栈道在沙漠中蜿蜒,将人们送进胡杨林,送进沙漠深处。走进胡杨林,就仿佛踏入了一个童话世界。每一株胡杨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它们以独特的姿态诉说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而那些落在地面上的金黄色叶子,铺成了一条条柔软的金色地毯,让人不忍踏足。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似乎在低语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胡杨林桥边景色。(图片源于网络)

 

  漫步在胡杨林景区,从一道桥至八道桥,仿佛穿越了一场金色的梦境。二道桥至四道桥是精华所在,清澈的河水蜿蜒其中,倒映着岸边金黄的胡杨,微风拂过,水面波光粼粼,胡杨的倒影也随之摇曳生姿。在这里,每一个角度都是绝佳的取景地,无需高超的摄影技巧,随手一拍,便是可以惊艳朋友圈的大片。而四道桥,因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在此取景而声名远扬。七道桥的胡杨更为年轻,它们充满生机地舒展着枝叶,像是朝气蓬勃的少年;八道桥则与沙漠相接,金黄的胡杨与广袤无垠的沙漠相互映衬,一边是生命的繁茂,一边是大漠的雄浑,这种强烈的对比,构成了独特而震撼的景观。

 

  电影《英雄》。(图片源于网络)

 

  这里的金色有着说不尽的层次:初生叶芽的嫩黄如雏鸟的绒毛,盛年叶片的灿金似融化的阳光,经霜的老叶则沉淀出厚重的古铜色。它们与内蒙古秋日特有的湛蓝天空形成最纯粹的对比,又与灰黑的戈壁、洁白的云朵共同构成一幅天然的巨幅油画。

 

  清晨,薄雾为胡杨林蒙上柔光滤镜,每一片叶子都挂着露珠,晶莹剔透;正午,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整片树林熠熠生辉,耀眼夺目;黄昏才是高潮——斜阳将胡杨的影子拉得很长,整片林子浸泡在暖金色的光辉里,仿佛天地间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告别仪式。

 

  03

 

  大漠的千年守望

 

  胡杨林不仅是一道美丽的自然景观,更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它们以根系巨网锁住不断扩张的巴丹吉林流沙,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绿洲、维系荒漠生态系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阿拉善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胡杨林还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有着积极的贡献,它能够调节气候,有效地阻挡和减缓巴丹吉林沙漠的南侵和扩张,从而保障了绿洲农业的安全和居民生活的安定。

 

  盐碱水滩中的胡杨林。(图片源于网络)

 

  作为荒漠河岸林,胡杨还是“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胡杨对盐碱化土地的覆盖,一方面增强了对土壤的生物排水作用,另一方面又相对地减缓了土壤上层水分的直接蒸发,从而抑制了土壤盐渍化的进程。一棵成年胡杨每年能排出数十千克的盐碱。胡杨碱既可以入药,也可以作为工业原料、配料等。

 

  此外,胡杨林生态系统还为众多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胡杨本身也可谓“全身是宝”,其木可成材,历千年而不朽,是上等的建筑和家具用材;其叶为上好饲料,绿叶、枯叶以及幼嫩的枝梢,均可使用;质量最好的属木纤维,是上好的造纸原料。

 

  沙漠中的不朽胡杨。(图片源于网络)

 

  千百年来,胡杨始终屹立于边关大漠,通过保护河岸、减轻土壤侵蚀、改良土壤、调节绿洲气候等多种方式,默默维护着荒漠河流地带的生态平衡,被誉为“沙漠守护神”,为这些地区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04

 

  不朽的精神丰碑

 

  在内蒙古额济纳的戈壁深处,胡杨林以顽强的身躯阻挡风沙,守护着脚下的水土,也守望着这片土地上一次次“神舟”飞天的壮举。

 

  65年前,航天城建设伊始,额济纳人民为了新中国的“铸剑”事业,举家迁出世代居住的故土,三易旗府,让出世代家园。他们如胡杨般坚守信念、无私奉献,面对迁徙艰辛未提任何要求,以不屈不挠的意志铸就家国担当。胡杨千年不朽,正如额济纳人民的奉献,永远扎根于祖国航天事业的丰碑中。

 

  在东风航天城,长眠着600多位为航天事业献身的英烈。他们中,有人在沙漠巡道时被风沙吞没,有人为攻克技术难关英年早逝,有人为排除险情壮烈牺牲。他们正如倒而不朽的胡杨,永远守望着祖国的航天事业。

 

  “北部湾1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图片源于网络)

 

  胡杨的精神,就是坚守、奉献、不屈不挠的精神。它既体现在航天人的默默付出中,也扎根在每一位普通额济纳人的心中。他们如同胡杨一般,在恶劣环境中坚守,用汗水和坚持书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绿色与希望。

 

  

 

 

责任编辑:吴乐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