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特别推荐

“煤城” 转型葆青春

2019年07月30日 10:32 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2019年第4期 作者:高旭天

乌海,寓意“乌金之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岸边的乌海市,是国家认定的 31 个煤炭资源型城市之一。这里先有矿、后有城,因煤而建,也因煤而兴。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乌海市一度获得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长期以来片面追求数量增长的发展方式,也对乌海市的长远发展造成桎梏: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日渐枯竭、替代产业匮乏、服务业短板突出……

困局已成,变则通,通则久。如何摆脱资源型城市“矿竭城衰”的命运?乌海人的回答是: “依靠资源起步,凭借转型跨越。”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这条主线,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探索出一条从依托资源,到延伸资源,再到超越资源的实体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之路

“挖煤买煤”到“吃干榨净”

昔日煤城迎来第二青春

1958 年发现煤田以来,乌海地区的煤炭资源经历了近 60 年的大规模开采。2011 年 11 月,乌海市被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这并不奇怪,比起周边的鄂尔多斯、榆林等地动辄千亿吨级别的煤炭储量,乌海市的煤炭保有储量不算多,仅仅 42 亿吨。然而,单论作为煤焦化工业原料的优质焦煤,我国的焦煤主要产在内蒙古,内蒙古已探明储量的 60% 在乌海地区。这意味着,对乌海市的煤炭及相关产业而言,由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由“挖煤卖煤”转向“吃干榨净”,乃是更为必须、更合乎地情的发展路径。

早在十多年前,乌海市就未雨绸缪,以高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大面积关停小焦化、小硅铁、小电石等企业。经过一轮壮士断腕的转型阵痛,如今,挖煤卖煤早已成为往事,乌海市的煤焦化企业不仅全部达到年产百万吨的生产能力,而且技术装备水平在国内领先,过去生产过程中的焦油、煤气等副产品全都成了宝贝,昔日的高污染企业成为清洁利税的贡献者。围绕资源与产业基础,乌海市重点发展延伸煤焦化和氯碱化工两条产业链,致力于资源型产业延链条、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2018 年 11 月底,内蒙古东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氢等离子体煤制乙炔设备完成了第 3 次中试。这套设备是企业和中国航天十二院以及清华大学合作建设的,利用火箭点火装置瞬间产生高温的原理,直接将煤炭气化生产出乙炔。利用这项技术,企业每年可以减排粉尘280 万吨、电石渣 5400 多万吨,期间产生的氢气、一氧化碳等副产品还能用于发电。据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企业将依托这一项目的产品和工业废料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开发 1-4 丁二醇、完全可降解塑料等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

氢等离子体煤制乙炔项目是乌海市推进煤炭及相关产业提挡升级、加强创新驱动的缩影。该市积极打造“企业 + 科研院所 + 政府机构”的创新平台,目前已有 6 个新型研究开发机构、20 家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完成了 80 多项研发项目及技术推广。此外,乌海市实施煤炭气化战略,发展煤炭气化制 LNG、甲醇、费托合成等项目,围绕原有产业链大力引进下游精细化工项目,构建园区内循环经济圈。同时,积极争取蒙西煤制天然气外送通道、鄂尔多斯—安平—沧州输气管道延伸接入乌海,以便让乌海焦炭气化产生的清洁能源早日外送。

目前,乌海市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由过去的 20% 提高到 90% 以上,精细化工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15%。越来越多的老牌煤炭、化工企业开始自我革新、自我突破,为乌海市经济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工业结构向“高、新、绿”转换。

“一煤独大”到“百花齐放”

非煤产业接续发展根脉

矿产资源不论多与少,数量终究有限,一个仅仅靠不可再生资源维持发展的城市,断无可能千秋万代长盛不衰。改变“一煤独大”的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非煤产业,成为乌海市接续城市发展根脉的关键所在。

乌海市不仅有煤炭资源,还有着几十年发展中积累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优势,这为当地“栽桐引凤”培育新动能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煤炭及相关产业通过转型改造实现“存量变革”的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则通过优选引进实现了“增量崛起”。

来到陕汽乌海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的装配车间,满眼都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加紧组装重型卡车。如今,源源不断的订单让这家企业一直处于满负荷生产。“现在,几乎每个月都会有 400多辆重卡组装下线。”企业负责人李随江兴奋地介绍道。

陕汽乌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乌海市重点优选引进的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进入“十三五”,乌海市在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中,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的突破口,重点引进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优质项目,用有限的大气环境容量优先支持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形成了多个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集群。

目前,全市拥有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20 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 25%,非煤产业占工业总产值 80% 以上,采矿业等传统行业比重则下降到20%。截至 2018 年 11 月,乌海市当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9.5%,高于自治区增速 22.2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19 个月居自治区首位。一个多点支撑、多轮驱动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已初步形成。

“内陆煤城”到“丝路新城”

开放合作激发生机活力

转型发展,离不开“走出去”的开放合作。乌海市既不临边,也不靠海,但毗邻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辐射西北五省区,依托区位优势,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大力发展跨境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外向型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2017 年 11 月 8 日,是乌海市对外开放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这天,乌海海关正式对外办理业务,标志着乌海市外向型经济发展进入了崭新阶段。同年 12月 1 日,唐山港乌海内陆港成立暨君正集团—唐山港集装箱列车开通仪式隆重举行。12 月 12 日,首趟由俄罗斯乌兰乌德市发出的国际货运列车抵达位于乌海市海南区的乌海国际陆港,标志着乌海市成为中国西部物流集散中心的重要支点。“当前,乌海以内向型经济为主,国际陆港的建立,为乌海的煤炭、化工产品、特色农畜产品打通了海铁联运大通道。”国际陆港负责人表示。东连唐山国际深水大港,西接“乌蒙欧”国际班列,乌海市借助交通区位优势,获得了拥抱国内外广阔市场的便利条件。

截至 2018 年底,乌海市与 2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建立贸易往来,实现双边贸易总额 2290 万美元,全市外向型备案企业累计达202 家,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宽领域、多类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发展格局,为经济转型、城市转型中的乌海市开辟了发展新路径。

今后,乌海市政府还将打造双向班列,除向北连接欧洲接入“丝绸之路经济带”,还将通过铁海联运将货物发向东南亚地区,融入“海上丝绸之路”。乌海国际陆港则将被打造成为“一园、一港、四平台、三服务”的综合物流园,集电子商务、货运代理、报关报检、仓储转运、进出口业务代办为一体的智能化园区。

同时,乌海市立足打造自治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在促进乌海及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上,始终扮演着先行先导的角色。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同周边地区互动不断,合作频繁,进一步完善了黄河金岸蒙西四盟市区域发展协作机制,达成了近 70 项合作意向项目。随着乌海市区域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乌海及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突破。2018 年末,乌海市又在杭州开展招商引资,大获丰收,签订了 28 个项目,总投资额达330 亿元。展望未来,区域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前景广阔、潜力无限,乌海市正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释放出无限活力。

2017 年由人民论坛测评中心发布的经济转型能力测评及排名中,乌海市的经济转型能力综合得分在内蒙古 12 盟市中排名第一。2018 年,乌海市提出“打造转型升级示范区”。一张新时代的转型发展蓝图徐徐展开,乌海正以昂扬的姿态阔步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责任编辑:薛艺格(实习)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