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特别推荐

思想筑边夯基础

2018年11月09日 16:38 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2018年7期 作者:吕亚娟

  “要顺应农牧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帮助农牧民从物质上到精神上,都把日子过得红火起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殷切嘱托。近年来,内蒙古在边境地区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北疆基层党建长廊”建设,着力抓实基层党建,筑牢思想防线,引导农牧民转变发展观念,既帮扶智,又帮立志,努力让边境地区的农牧民过上好日子。

  送学上门: 

  让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 

  清晨,当乌拉特草原的天边刚刚泛起微亮时,一支驼队已伴着清脆的驼铃声缓缓行进在晨曦中,队伍最前端,用蒙汉双语印着“驼背宣讲队”的红色旗帜迎风微展。这是潮格温都尔镇的“驼背宣讲队”,他们正要到巴音努如嘎查毕力其尔冬牧场去,为那里的牧民宣讲最新的惠民政策和近期的会议精神。

  在广袤的草原深处,嘎查相隔几百里,邻居相距几十里,这种情况再普遍不过了。乌拉特后旗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边境旗,与蒙古接壤的后山是2.1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半荒漠化草原,占全旗面积的84%,那里分散居住着2100户牧民。

  为了让草原最深处的牧户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及重要决策部署,从2009年开始,乌拉特后旗依托红驼资源,结合红驼文化创新性地组建了“驼背宣讲队”。多年来,“驼背宣讲队”越山坳、穿戈壁、踏雪原,定期为边境偏远牧民群众送去“精神盛宴”。

  “宣讲队一般由牧民党员、苏木镇党员干部、部队官兵、农牧科技人员组成。” 潮格温都尔镇党委书记朝宝介绍说,“一方面,我们深入偏远的边境牧区,用朴实、生动的语言宣传党的重大会议精神和各项惠民政策;另一方面,我们也为牧民送医送药、送致富技能、协调贷款购买饲草料,帮助牧民解决很多实际困难。”目前,乌拉特后旗后山的3个苏木镇共有红驼宣讲队9支,有队员近百人。

  现在,自治区各边境盟市旗县都有结合实际创办的像“驼背宣讲队”这样的送学队伍,形式多样的“流动课堂”“流动党校”使党的理论、国防安全、民族政策等在牧民群众中得到广泛宣传,成了牧区党员群众“充电”“补课”、筑牢思想根基、坚定跟党走信念的有效方式之一。

  算经济账: 

  帮助农牧民过明白日子 

  民富才能边固。推动边境地区发展,让农牧民都过上好日子,需要有好的发展思路和好的产业支撑。

  国胜是东乌珠穆沁旗道特淖尔镇乌兰图嘎嘎查的牧民,早些年,他和嘎查里的大部分牧民家一样,都以养羊为主,但有好几年羊肉价格低迷,影响了收入,贷款压力很大。2016年,嘎查在锡林郭勒盟“减羊增牛”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在东乌旗委政府的支持下,走上了优质肉牛——安格斯牛养殖产业的发展道路。

  “决定把羊都卖掉引入安格斯牛时,我和老伴儿的心里也直打鼓,现在看来,我们养牛养对啦!”国胜乐呵呵地说。仅仅两年多的时间,国胜家就由最初的28头牛发展到了70多头。安格斯牛市场价格高,国胜不仅还完了买牛的贷款,年收入也在日渐增长。说到将来,他信心十足,准备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目标发展好自家的养牛产业。

  锡林郭勒盟的“减羊增牛”发展战略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来说确实是一剂良方,既有明显的生态效益,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很多牧民的收入增长了,但生活并没有明显改观,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边境牧区生活艰苦而单调,消费环境单一,很多牧民缺少算账养畜、理性消费和借贷意识,常常有过度消费、过度借贷、盲目举债的情况。为解决这个问题,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对症下药,创新性开展了“算账理财”特色思想帮扶。

  “要过好日子,需要掰着指头,算好每一笔经济账。”嘎达布其镇党委副书记朝穆尔力格对这项工作深有感触,“有些牧民由于过去一直是放牧,对禁牧之后草料的购买没有量的概念,常常多买多放,造成浪费;有些牧民有攀比心理,看到别家买车就会超出自己的能力去借贷买一辆更好的,有的甚至欠下了大数额的高利贷……”

  面对这种情况,嘎达布其镇多管齐下,以思想帮扶为重点,针对民间借贷问题,成立了专门的规范领导小组,深入基层摸底,准确掌握牧民借贷情况,防范非法借贷事件。举办多种形式的专题活动,深入宣传好家风好家训、算账理财、理性借贷等,同时为牧民提供司法和金融服务,切实维护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党组织还抓住“三下乡”活动、党员中心户讲堂、“一日办公”活动现场等一切与牧民群众面对面的机会,直接帮助牧民解决矛盾纠纷,讲解法律政策,解答心中疑惑。

  说起算账理财,尚德嘎查牧民那顺巴雅尔有说不完的话。之前那顺巴雅尔家日子过得粗,对成本、消费、理财没有清晰的概念,后来在镇里的帮扶下,他不仅学会了精打细算,还学会节省过日子。那顺巴雅尔说:“是镇里的干部帮我们转变了思想观念,我家理财的好办法,就是节约。生产上,我们该投入的就投入,在生活上没必要的花费,我们一分也不花。”

  “我们就是要通过做工作幫助农牧民把经济账算清楚,把日子过明白。”朝穆尔力格笑着说。

  转变思维: 

  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 

  6月12日上午,位于东乌珠穆沁旗额吉淖尔镇哈日阿图嘎查的额吉音高毕活畜交易市场内人流攒动、熙熙攘攘,原来这天正逢周二市场开市,边境地区的牧民卖家满载自家的优良牲畜聚集于此,远道而来的客商已开始精心挑选中意的牲畜。

  开市不到半小时,从赤峰过来的客商梁建军已选购了4匹马和4头牛。“这个活畜交易市场搭建得太方便我们了。”梁建军是有着10多年采买经验的老客了,“每周二、周五固定开市日一到,直接到这里就行,再也不用像过去买羊、买牛时满草原开车转了。”

  过去,边境牧区销售牲畜比较困难,往往是买家找不到卖家,卖家寻不到买家,牲畜价格一直比较低。为了给牧民搭建增收致富的桥梁,哈日阿图嘎查党支部牵头建立了活畜交易市场,2016年5月,镇里又投资450万元,配套建设了中央交易大棚、活畜检验检疫室、饲草料库等基础设施。现在,牧民在交易市场交易,大牲畜平均每只比在家门口出售多500—1000元,小畜平均每只多出50元。

  “我们的管理运营模式是‘嘎查党支部+市场+牧户,利用互联网O2O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交易,打通了服务客商、服务牧民的‘最后一公里。”哈日阿图嘎查长格日勒图介绍说,“仅仅2年多的时间,我们的交易额已达到1.35亿,实现农牧民增收1000万元以上。”

  既要传统销售,也要适应“互联网+”的新形势发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在边境旗县,这样的发展已是常态。作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牧区)示范旗,东乌旗通过电子商务产业园倾力打造特色电商产品、免费孵化创业企业、建设基层服务站、推动电商培训进牧区,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拓展了一条让农牧民收入增值、稳定发展的新路径。2017年,东乌旗全旗畜产品、特色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了4040万元。

    

  

责任编辑:管理员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