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理】为“中国碗”里装入更多“塞外粮”

2023年12月29日丨 来源:实践杂志社


启悟

为“中国碗”里装入更多“塞外粮”



  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内蒙古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791.6亿斤,实现粮食生产“二十连丰”。此外,内蒙古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肉库”“奶罐”“绒都”,“名特优新”农畜产品总数位居全国第一,“蒙字号”走出内蒙古,内蒙古味道香飘全国各地。
  
  “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的内蒙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内蒙古必须肩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
 
  保障粮食安全最关键的,一个是耕地,另一个就是种子。
 

图/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如何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内蒙古的答案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保护好每一寸沃土良田。
  内蒙古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1.72亿亩耕地名副其实。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构建耕地保护监督体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改良及开发利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内蒙古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234万亩,有效支撑粮食产能500亿斤左右;2020年至2022年,内蒙古连续3年对河套、土默川、西辽河三大灌区12.2万亩盐碱化耕地开展改良试点;2023年,内蒙古对1936.4万亩黑土地实施保护性耕作。


图/实践杂志社
 
  粮安天下,种筑基石。种业是农牧业生产的起点,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更是现代农牧业发展的“生命线”。
  今年5月,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搭载内蒙古12家单位56份实验材料飞向太空,涵盖马铃薯、玉米、牧草、中蒙药材等多个优势特色农作物、畜禽育种材料。内蒙古创建了乳业、草业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了玉米、肉牛、马铃薯、蔬菜、草业、大豆、生物育种7个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此外,还创建了9个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繁基地,全区马铃薯良繁面积达70万亩,居全国第一位;大豆繁种面积达到35万亩,居全国第三位;玉米制种面积达到17万亩,居全国第五位。内蒙古瞄准品种选育、良种推广等环节持续发力,粮食年产量连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有效保障了重要农畜产品稳定供应。
 

摄影/段平

  沃野良田保障丰产稳产,科技赋能高产优产。内蒙古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把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得量大质优,为“中国碗”里装入更多“塞外粮”。
责任编辑:张姝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