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理】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

2022年06月16日丨 来源:实践杂志社


【出处】
 
  “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是《大公报》的办报宗旨。《大公报》创刊于1902年6月17日,是目前世界上仍在发行的历史最悠久的中文报纸。

【启悟】
 
  百廿载风云激荡,两甲子文章报国。今年是《大公报》创刊120周年。120年来,在“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的信念下,一代代大公人“铁肩担道义,健笔为家国”,始终勇立潮头,薪火相传!

  秉笔直书,言为家国。在民族危难时刻,《大公报》五次迁馆,誓不在日寇铁蹄下办报一日,喊出“吃下砒霜,毒死老虎”的誓言;在危机四伏战火弥漫的年代,《大公报》公然抗命不称中国共产党为“共匪”,坚称“中共”“共军”;在2019年“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日子里,《大公报》始终站在对抗“黑暴”最前线,以尖锐的评论点出这场“黑暴”本质,为政府平暴献计,为警队止暴制乱打气……正如著名记者范长江所说:“好的记者应该肩负良知和责任,应该走在路上,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应该秉笔直书,言为家国。”忘己无私,服务社会。一家百年老店薪火相传,靠的是什么?最根本的就是创刊时对“大公”二字的阐释:“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1907年2月江南水灾,报社创始人英敛之天天为募捐登台演讲,“丹心一片,热泪两行”,募得赈灾银11400多两;1994年华南水灾,《大公报》又发起募捐,港人“心系同胞,血浓于水”,募集灾款2400多万元发往灾区……一百多年来,《大公报》就是用这种大公精神,培养和造就了如英敛之、张季鸾、胡政之、范长江等一大批献身中国新闻事业的杰出人才,被誉为“新闻界黄埔军校”。弘扬正气,与时并进。在东京湾米苏里号战舰举行的日本投降仪式上,《大公报》派驻太平洋地区的战地记者朱启平,写下中国新闻史上的名篇《落日》;第一个深入西部边区,向全国大众报道红军长征情况的是《大公报》记者范长江;1997年香港回归时,《大公报》四次号外,记录回归,气势震撼……正因为《大公报》能把握时代脉搏,每临大事“抢抓第一落点”,并能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上作出准确报道,才赢得了“舆论重镇”的称号。

  一纸风行百廿年,天下为公著新篇。6月12日,在《大公报》创刊1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大公报》发来贺信,向全体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提出殷殷期望。回望峥嵘岁月,大公人用热血疾书,用才情洒墨,著就不朽名篇;迈向光辉未来,《大公报》当弘扬爱国传统,锐意创新发展,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更为精彩的时代篇章。 


责任编辑:刘珂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