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理】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

2021年12月20日丨 来源:实践杂志社

  


  【出处】


  出自邓小平同志1979年10月30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作的《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启悟】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在7年前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邓小平同志说的一句话——“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在这次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总书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他再次强调,人民是文艺之母;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

  文艺创作的源泉在人民的实践中——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70多年前,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大批文艺工作者走进乡村、扎根基层,真正与“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的工农兵大众打成一片,创作出《小二黑结婚》《白毛女》《兄妹开荒》等一大批植根人民的经典作品。优秀表演艺术家李雪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40多年里所塑造的李大钊、焦裕禄、杨善洲等优秀共产党员形象,鲜活而丰满,让先烈英模永驻人民心间……文艺作品的生命力在人民的口碑里——人民是文艺的“剧作者”,更是文艺的“剧中人”。文艺作品能否“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人民是考官;文艺作品合不合口味,人民最有发言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表现主体,是真实的、现实的、朴实的,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文艺工作者的价值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上——文艺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文艺工作的根本方向。60多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为农牧民放歌,为他们送去欢乐,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被誉为“谱写改革开放赞歌的音乐家”施光南,为人民歌唱,为时代抒怀,留下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洋溢着赤子之情的美妙旋律,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奋发进取……

  引领时代风气,文艺不能迷失价值方向;塑造民族之魂,文艺不能远离人民生活。文艺与人民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生命联系,这是一根永远剪不断的情感脐带、文化脐带和历史脐带。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用文艺书写人民伟大的实践,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责任编辑:刘珂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