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理】三千孤儿入内蒙

2021年03月11日丨 来源:实践杂志社

  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创造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特别是要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

  ——2021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出 处】

 

  20世纪60年代初,新中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全国粮食供应缺乏,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几十个孤儿院里,大批孤儿面临粮食不足的威胁。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动请缨,将三千多名南方孤儿接到大草原。“三千孤儿入内蒙”也成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佳话。

 

【启 悟】

 

  我国有句谚语:“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在面对自然灾害的困难时,内蒙古的牧民群众奉献爱与担当,用自己的奶水把“国家的孩子”抚养成人。“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家国的峰峦能有多高,是由众人的高度垒成;民族的图腾能有多强,是靠众人的智慧结晶。三千孤儿来到草原时,草原同样经济困难,但蒙古族群众主动担起这份国家责任。在草原额吉的心里,他们是自己的孩子,更是“国家的孩子”。“国家的孩子”通嘎拉嘎记得,母亲为了照顾她,辞掉了工作;“国家的孩子”丹达噶说,家里日子再难,母亲还是千方百计把他送出去当兵;“国家的孩子”娜仁花说,草原的路有多长,母亲的恩德就有多长……那时,19岁的都贵玛抚养了28名上海孤儿,这28个孩子,每养壮或养大一个,就被领养家庭接走一个,都贵玛经历了28次痛苦的离别。但她说,抚育“国家的孩子”是我的荣光。半个世纪前,草原额吉用歌声安抚来自南方的孤儿;如今,当年的小娃娃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国家的孩子”用汗水和心血回报养育他们的土地和人民。苏尼特左旗“国家孩子”爱心协会有90多名成员,从2010年开始资助贫困学生和社会弱势群体,今年他们计划再资助20名家庭困难学生。他们深情地说:“飞的再远鸿雁也知道回家的路途,时间再久孩子也记得养育的恩情。”

 

  草原上的花朵向太阳,草原上的儿女心向党,草原人民像蒙古马一样坚韧、担当、感恩、奉献,伟大的母亲和“国家的孩子”在草原铸造起一座爱国的丰碑。往昔,“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动人画卷中,草原母亲对自己的要求是“收一个、活一个、壮一个”;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承诺是“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责任编辑: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