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正面形象,是反映内蒙古整体文明水平的时代记忆和价值品牌,对于优化内蒙古营商环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树立内蒙古正面形象,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时时都要树立内蒙古正面形象,要求在全社会培育好只争朝夕、与时俱进的理念,以时光不老、落实不懈的精神状态落实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分分秒秒都不能放松。
树立内蒙古正面形象,就要时时把干部“责、担、为”的形象立起来。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强调,要激励干部改进作风,把内蒙古干部担当作为的形象立起来。干部的作风,表现为对待工作、对待群众时的态度行为。唯有把干部“责、担、为”的形象立起来,才能把工作做好、把群众带好。一要树立“等不起”的责任形象。干部要以责为重,就是要做好岗位职责赋予的事情,履行好党和人民交托的使命。“北疆楷模”蒋青春视群众为亲人,公正司法、恪尽职守、无私奉献,30多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承办的1500多起案件无一超审限、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在身患重病经历大手术后,他仍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坚守岗位,以忠诚担当谱写出一首正义之歌。当前,在内蒙古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千千万万干部以“等不起”的责任感,只争朝夕,尽职尽责,全力以赴,践行自己的使命与担当。二要树立“不停步”的担当形象。干部有担当,发展就有动力。“领导干部的楷模”牛玉儒,为官一任,奉献事业,敢于接受挑战、勇于创新作风,为呼和浩特市的营商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披肝沥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要以“不停步”的姿态,找原因、加压力、谋出路,担当有为,造福人民。三要树立“加油干”的作为形象。一代一代加油干,事不避难加油干,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有起色”“大变样”“上台阶”。“扎根牧区、苦干实干的楷模”廷·巴特尔,怀着“草原需要有人来建设”的深厚情意,扎根牧区50年,只争朝夕50年,不仅“让牧民过上好日子”,而且探索出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子。当前,在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干部不实干、走捷径是行不通的,只有勇于作为、付诸行动,才能在实干中成就事业。
树立内蒙古正面形象,就要时时把“真、善、美”的形象立起来。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强调,要多宣传报道充满正能量的人、事和自然风光,把内蒙古真善美的形象立起来。真善美,始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涵,是社会进步的突出标尺。亮丽内蒙古,到处都有真善美的故事,到处都传递着真善美的正能量。一要树立求真的形象。“真”,是基于当代中国历史和现实发展之上的合规律性。60多年来,内蒙古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以真诚的情怀,为群众着想,不计条件,不讲排场,到农牧民中去演出服务,演完就干活儿……树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规律的一面旗帜。学习“乌兰牧骑精神”,就是要树立内蒙古求真形象,立足可感可触的现实生活,催生真诚之花。二要树立达善的形象。“善”,是尊重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的人类实践合目的性。1964年2月9日,蒙古族小姐妹11岁的龙梅和9岁的玉荣,在狂风暴雪中整整奋斗了20多个小时,冒着生命危险保住了公社羊群,完成了阿爸的嘱托……完美诠释了“善”所带来的价值和意义。把“草原英雄小姐妹”作为永不过时的精神航标,就是要树立内蒙古达善形象,集中展示新时代各族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理想和道德追求,以榜样作为标杆,提升建设幸福美丽家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要树立致美的形象。“美”,是建立在真与善统一基础上的主体与客体的合统一性。1961年9月,19岁的都贵玛敢于担当,用自己的勤劳播撒着爱的种子,悉心照顾28名“国家的孩子”,“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直至28名孤儿全部重归新的家庭……她把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国家的孩子”。当前,赓续“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红色血脉,就是要树立内蒙古致美形象,以一点一滴、润物无声的实际行动,引领着人们在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作者系北宸智库首席研究员、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