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践视点

石榴花开 |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艺术类院校的育人实践

2022年08月13日丨 来源:《实践》2022年第8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总书记的讲话,为高等艺术院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草原英雄小姐妹》演出剧照。(来源:内蒙古艺术学院)
 
  艺术可感,育人无形。高等艺术院校不仅具备普通高校的教育功能,更兼具艺术教育的优势,在引导正确政治意识、培养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锤炼人格品质、提升精神层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艺术教育主要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与人格情操,寓教于乐、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它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感染力与影响力,通过审美氛围的形成,美的对象的感染,把自身承载的文化、精神、价值渗透于受教群体的方方面面,温润心灵,启迪心智。
 
  近年来,内蒙古艺术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充分利用艺术教育的独特功能和优势,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的拥护者、宣传者、践行者、引领者,切实肩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历史使命。
 
  探索“艺术+思政”的教学模式
 
  对高校而言,课堂教育永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渠道。艺术类院校除了用好思政课堂、讲好思政课,还要做好“课程思政”建设。艺术类专业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表现力以及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灵感与激情,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优质载体。内蒙古艺术学院深入挖掘音乐、舞蹈、美术、影视、表演等专业课中的民族团结进步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把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融入其中,让专业课上出“思政味”,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让学生在美的领悟中涵养家国情怀,提升精神境界。
 
  用鲜活的艺术作品拓展育人空间
 
  好的文艺作品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内蒙古艺术学院发挥专业特色,不断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载体形式,通过创演好的艺术作品,用鲜活的人物和故事,引领青年的精神世界。创作的文华大奖作品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生动演绎了当代青少年与60年代英雄姐妹心灵的碰撞与交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融入作品创作,被赞誉为一部彰显民族团结力量的精品。话剧《战士与战马》《英雄海力布》,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等作品,将课堂教学、创作实践、民族团结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融于“舞”、融于“歌”、融于“画”、融于“戏”,形成了艺术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鲜明特色。
 
  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厚沃土。内蒙古艺术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重点,策划系列校园文化精品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活动,在广大师生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成立多种艺术社团、举办艺术比赛、举行音乐会、兴办画展等,积极宣扬民族团结一家亲。在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与多姿多彩的主题活动下为不同民族同学之间交流交往交融提供平台,构建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
 
  在社会实践中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内蒙古艺术学院在全国高校内最早成立了大学生乌兰牧骑,后又成立了内蒙古艺术学院乌兰牧骑,囊括了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经常性地策划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场演出和艺术创展,从话剧、舞蹈、音乐、绘画、摄影及民族、民间艺术等形式入手,荟萃各类专业创作成果,向校内外开放演出、展出。暑期,则以“艺术巡演”“暑期三下乡”等方式,向农村牧区和城市社区送教育、送艺术,以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振兴,为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2021年,原创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在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进行10场惠民演出,近2万名观众现场观看。
 
  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艺术类高校要发挥艺术在塑造价值观念、引领精神理念等方面的隐性教育功能,不断拓展“艺术+思政”的育人优势,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坚定不移地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者系内蒙古艺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长)
  
责任编辑:柔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