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内蒙古一大姐回忆当年列车员报站名的视频走红网络。
大姐口播站名的列车,就是当年从呼和浩特至海拉尔的K274“草原列”。
网友说,“都是满满的回忆杀”“熟悉的站名,熟悉的声音,您说了几十秒,我坐了38小时。”
“草原列”走了,复兴号来了。
2023年10月11日,G2462次复兴号高铁列车,从呼和浩特东站始发,一站直达北京清河站,首次将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到北京的高铁运行时间压缩到1小时59分。
从“草原列”到复兴号,从K274到G2462,交通的发展正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02
“草原列”,承载着几代人的出行记忆。
2021年1月19日23时27分,最后一趟K274次列车缓缓驶出呼和浩特站,朝着终点而去。
这趟已运行四十年的草原列车,到达终点站后退出历史舞台。
图片来源:奔腾融媒
K274次列车是最早连贯内蒙古东西的大动脉,因起点和终点均在内蒙古,因此被亲切地称为“草原列”。
从1980年开通之初,由呼和浩特开往终点站海拉尔,为隔日开行,1981年改为每日开行。
2008年12月21日,列车终点站延长至边境城市满洲里,全程共2532公里,运行时长41小时13分。
2018年4月10日,“草原列”运行时长由之前的40小时09分压缩至34小时05分。
在更长的时间里,由东到西动辄50个小时是家常便饭。
这趟列车沿途经过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吉林、黑龙江,是全国运行里程与运行时间最长的列车之一。
它也是传说中的“雪国列车”。因为每到冬季,它都将跨越茫茫雪原,车门、车窗甚至下水道时常会被冻住。
图片来源:奔腾融媒
那时的绿皮火车,曾是我国铁路客运的主力,也是大多数人出行的首选。
拥挤的人群、喧闹的车厢、漫长的旅途,或带着梦想求学、闯荡,或带着期盼返乡、归来,K274承载了多少人的喜怒哀乐。
在呼啸而过的时光里,属于K274的青春一去不复返。
绿皮火车,满载着几代人的记忆,承载着一种抹不去的情怀,正在淡出我们的生活。
2023年10月11日,随着开车铃声的响起,最后一趟包头—北京k263/264、呼和浩特—北京西k89/90次列车缓缓离站,永久停运。
03
“复兴号”,开启“贴地飞行”时代。
翻越崇山峻岭,横跨大江大河,连接阡陌田野,通达四面八方。
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从时速40公里到350公里,中国铁路跑出了让世界为之侧目的“中国速度”。
福厦高铁,是列车与大海的美丽邂逅;
兰新高铁,是蜿蜒在沙漠戈壁的腾飞巨龙;
沪昆高铁,是穿越崇山峻岭的“黄金脉络”;
雅万高铁,是中国同“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共商共建共享、携手迈向现代化的生动范例;
……
截至202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
在国家“八纵八横”的交通网大布局中,内蒙古是重要一环。
目前,内蒙古已开通呼和浩特至北京高铁、赤峰至京沈高铁连接线、通辽至京沈高铁连接线、乌兰浩特至白城至长春动车组和呼准鄂动车组。
视频来源:奔腾融媒
从没有铁路到铁路里程1.4万公里,内蒙古用了近100年。
从时速几十公里到350公里,不过短短数年时间。
按照铁路建设规划,未来内蒙古还将陆续启动更多高铁线路的建设。
呼和浩特市新机场效果图。新机场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入使用,机场等级中最高等级4F级 ,可以起降各种大型飞机。
届时内蒙古东西南北将全面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实现呼和浩特至北京2小时内通达,呼和浩特至西安4小时通达,包头至银川3小时通达,北疆内蒙古与多地交流的时空距离进一步拉近。
04
坐着高铁看草原,内蒙古变近了。
2019年京呼高铁开通以来,北京北到呼和浩特东最快2小时32分,票价202元起,清河站到呼和浩特175元起,一个微信红包上限200元,原价是“一个微信红包的距离”。
2023年G2462次复兴号高铁列车,首次将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到北京的高铁运行时间压缩到1小时59分。
“一个微信红包的距离”又变短了!
内蒙古毗邻京津冀,内联八省。
这里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是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是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到内蒙古,乘着2023浙蒙“百万人互游”计划的东风,从江南水乡“移步”亮丽北疆不过两三个小时……
到内蒙古,无论从哪座城市出发,开启绝美“驾”期,都不过72小时。
图片来源:人民铁道微信公众号
往来驰骋的高铁列车,让北京和内蒙古形成“两小时交通圈”。
城际动车组列车,加速推动呼包鄂乌“一小时城市圈”交通网建设,满足游客深度体验草原游的需求。
舒适便捷的交通,让人们工作通勤、求学经商更加方便,“双城生活”变为现实。
在周末,与远方的亲人朋友欢聚早已成为常态,而曾经必须舟车劳顿才能一见的美景,现如今转眼间就能出现在眼前。
“高铁的开通让‘内蒙古一日游’变为现实,京津冀地区的游客可以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经营一家旅游公司的张俊峰说。
最大最美的草原,从天边走到身边,不再遥远。
坐着高铁看草原,内蒙古起飞了。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随着高铁的开通,这座常驻人口不足10万的城镇开启了“由走到飞”的新节奏。
与“德州扒鸡”“道口烧鸡”一起被誉为中国“三鸡”的百年老字号“卓资山熏鸡”,借着高铁的东风远销全国,给当地熏鸡产业打开了广阔市场。
张呼高铁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是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在朱家营村,借助着高铁临近的优势,当地先后打造出大南山革命老区展馆、民俗窑洞和农家乐,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
借助京蒙对口帮扶协作,乌兰察布在北京建立了超市,马铃薯、冷凉蔬菜、燕麦杂粮杂豆、生猪牛羊肉等绿色农畜产品坐着火车进入北京市场,铁路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快速路。
在包头最具特色的赛罕塔拉城中草原,游客赏花喂鹿成为网红打卡项目。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因为高铁时代的到来,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着改变。
依托京津冀市场,内蒙古的能源产业、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等成长为优势产业。北京援助内蒙古开展东西协作,投资金、建产业、育人才、拓销路,使许多家庭走上了致富路,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列列呼啸的高铁像一条条舞动的银龙,串起了内蒙古发展版图上一颗颗璀璨明珠,让一座座产业园因铁路拔地而起,一个个旅游区因铁路由冷转热,一根根铁轨拉近了城与城、“圈”与“圈”之间的距离。
人畅其行,物畅其流。
现在,草原离北京如此之近;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05
江海奔流与日新,沧桑巨变阅不尽。
今天,人们在享受飞机、高铁、动车等高速快捷的交通时,时而也会怀念那种“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K274慢火车。
但无论如何,时代的列车早已呼啸而过,留给慢火车的是满满的回忆和远去的背影。
在飞速发展的接力跑道上,火车逐渐将交接棒交到了高铁的手上。
这个历史性时刻也被网友记录了下来,“高铁超越绿皮火车”的视频,生动诠释了高铁是中国速度,火车是中国温度。
车轮飞驰,不觉经年,交通运输工具“颜值”不断提升的背后,是经济不断发展、美好生活不断升级的缩影。
坐着高铁看草原,我们看到了回忆,看到了奋斗,看到了发展,也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触手可及的幸福。
“一个微信红包的距离”变短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变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