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

电视“套娃”收费乱象当休矣

2023年10月13日丨 来源:实践杂志社
  据央广网消息,10月10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报告显示,消费者认为智能电视“套娃”收费存在欺诈陷阱等案例涉及的消费维权问题较为突出。
  
  “套娃”收费,舆论诟病已久。
  
  人民日报评论指出,随着智能电视的发展与普及,集成在电视里的各类应用程序、海量网络资源,让人们拥有更多个性化选择的同时,也衍生了“套娃”收费乱象。
  
  “套娃”收费,损害用户的合法权益,亟须治理。
  
  8月21日,国家有关部门召开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动员部署会,要求今年年底前,开展试点工作和专项整治,聚焦解决“收费包多、收费主体多、收费不透明”问题,电视“套娃”收费现象得到明显改观。
  
  据央视新闻,国家广电总局目前已经对覆盖全国的有线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展开调研,选取北京歌华有线、上海移动IPTV等7个试点单位,通过试点治理,压减影视收费包,实现消费透明化,增加优质免费内容供给,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预计到10月底,试点单位收费包将压减40%以上。
  
  01
  
  啥是“套娃”收费?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打开电视,得先看一段广告;想跳过广告,得先买会员;买了电影会员,想看电视剧、综艺、体育,还得再买会员……如此一环扣一环,使得被迫消费、连环充值。
  
  时间长了,有的短期会员还有可能在不经意间被“变相加价”“自动续费”。
  
  ……
  
  种种收费项目叠加,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这种收费乱象称为电视“套娃”收费。
  
  有网友吐槽:收费就像无底洞,按的是遥控器,点的都是陷阱。
  
  人民日报评电视“套娃”收费:本质上说,这种“套娃”收费是一种短视行为,它看似实现了盈利,实则让智能电视不“智能”,影响了用户的观看体验,降低了用户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02
  
  “套娃”收费原因何在?
  
  在网络平台上,“智能电视套娃式充会员让消费者闹心““智能电视充多个会员一年花近千元”等话题讨论,频繁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共鸣。
  
  “我们并不是不允许看电视收费,我们也知道影视作品需要投资,但是平台太多了,每一个都要收费,太混乱了!有没有谁能来管一管!”这位网友说出了绝大多数人的心声。
  
  “识见”还在采访中发现,有的年轻人宁愿不看,也不想被“套路”。老年人就不同了,因对智能电视不甚了解,一通胡乱操作后,才发现被扣了不少钱。
  
  “画面越来越高清,节目越来越多,但看个电视反倒比以前更贵、更难了。”家住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张女士很无奈。
  
  “套娃”收费层出不穷,问题出在哪里?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报道,有分析指出,“套娃式”收费乱象是各个内容渠道的收费体系各自为政所致。
  
  现在,很多电视剧、娱乐节目都是各商业平台制作提供的,当然只愿意在自家平台播出。
  
  多数智能电视品牌都有自己的内容平台,同时又内嵌多个热门视频平台,无论点进哪个平台,都会引导消费者充值会员。
  
  这种深度的利益捆绑,表面上看是商家经营获利的手段,实际上却是层层盘剥消费者的套路。
  
  新京报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套娃”收费既是商业博弈的结果,也是商家“分肥”的必然。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套娃式”多重收费和不公平条款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直接原因是相关方为了获取更多经济利益,缺乏相关标准和制度等也是造成问题的原因之一。
  
  “套娃”收费,百害而无一利。
  
  03
  
  如何解决“套娃”收费?
  
  国家专项整治,直指“病灶”,三个治理阶段,先易后难,环环相扣,稳扎稳打,让电视“套娃”收费不再是笔糊涂账。
  
  现在,在很多试点地区,电视收费包少了,免费专区多了,用户的收看体验更好了,“开机看直播”已经变成现实。
  
  但是,治理电视“套娃”收费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有强有力的治理办法,也要有系统化的解题思路,还需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和引导。应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规范“付费电视”制度,对于开通会员、收取费用的合法合规性,依法加强监管审查。比如,哪些内容要收费、怎么收费都得有个明确标准,这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保障,更是对商家在逐利冲动下变花样收费的规范。
  
  “要事先将产品性能、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信息真实全面地告知消费者,让消费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自主选择、明白消费。”陈音江认为,要探索构建多平台、多专区、多终端互融互通的会员体系,让收费更透明、更合理。
  
  企业要开拓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策略。智能电视相关平台应抛弃短视行为,制作优质视频内容,提升服务品质,要将用户体验放在首要位置,深入思考在多屏时代,如何以更优质的体验留住屏幕前的观众、吸引更多用户。
  
  只有赢得用户,才会拥有未来。“套娃”收费是一种得不偿失。
  
  前不久,有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当消费者遭遇“套娃”收费后,超过六成(62.53%)消费者选择使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端观看,还有60.31%的消费者选择其他渠道观看,继续购买会员的仅占28.3%。
  
  消费者要多些警惕。中消协建议,消费者要谨慎选择智能电视的各类充值会员服务,妥善保留相关证据,以备事后向行政主管部门或消协组织投诉维权。
  
  简单、轻松、愉悦地看电视,不只是个人和家庭的小事,也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
  
  相信,大家一起努力,定能让电视“套娃”收费问题“治得住、不反弹”。
  
  我们熟悉的“看电视”,正在回归,不妨“多打开电视机看一看”。
责任编辑:崔致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