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

中式汉堡为啥受欢迎

2023年09月22日丨 来源:实践杂志社
  01
  
  最近,北京西站新开的一家中式汉堡品牌餐饮店——塔斯汀火了。

  店刚开起来,马上成了北京的网红打卡地;北京店人太多,有的消费者专程跑到离北京较近的天津、石家庄,品尝这种火热的中式汉堡,场面好不壮观。
  
  
  其实,以疯狂开店及主打中式汉堡闻名的塔斯汀,并不是最近才火起来的。
  
  在抖音,“塔斯汀”及“塔斯汀中国汉堡”两个词条下视频播放量高达28亿次;
  
  在B站,塔斯汀单条测评视频播放量达268万。
  
  什么是中式汉堡?按塔斯汀的说法,汉堡胚要传承中华面点制作工艺,得是手擀的;馅料是中式的,什么小龙虾、鱼香肉丝、北京烤鸭,都是中国菜。
  
  中式汉堡有多火?除了塔斯汀,这些年还涌现了不少中式汉堡品牌。
  
  内蒙古餐饮企业西贝莜面村也看到了这门生意。
  
  今年3月,西贝旗下中式快餐品牌“贾国龙空气馍”正式更名为“贾国龙中国堡”,口号是:好吃的中国汉堡。
  
  
  截至9月5日,“贾国龙中国堡”在北京已开出50家门店,主打小炒黄牛肉堡、本帮红烧肉堡、外婆菜嫩蛋堡等。
  
  国潮风如何吹向了汉堡圈?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和启示?
  
  02
  
  中国汉堡的兴起,塔斯汀是代表。
  
  中国红,醒狮元素,门店的国潮感十足;堡胚现擀现烤,纯手工制作;堡馅是藤椒鸡肉、北京烤鸭、腊汁肉等中餐菜肴……
  
  
  用中国方式重新定义汉堡,用中国味道表达中国饮食文化。
  
  其实,塔斯汀已经11岁了。
  
  2012年,福建籍80后魏友纯等3个人,在江西上饶开了一家披萨店,起名塔斯汀。
  
  凭着做过华莱士的加盟生意,魏友纯等决心做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披萨。
  
  起初,生意不温不火,勉强维持生计。
  
  为了应对销售困境,他们决定进行“战略调整”:推出披萨和汉堡两个品类的双品牌定位。
  
  不仅如此,他们还一直在寻找增长点:汉堡能不能像披萨一样手工现烤?
  
  2018年,他们推出“现烤堡胚”,向消费者直观展示手擀现烤的制作过程;建立“中国汉堡”的品牌路线,营销上走向了“新式国潮”。
  
  2020年,塔斯汀推出北京烤鸭中国汉堡、梅菜扣肉中国汉堡等产品。
  
  2023年,塔斯汀门店覆盖全国22个省份及243个地市,达5176家;线上会员数,突破2362万。
  
  从江西的一个县城挺进北京等一线城市,目前,塔斯汀的门店数量仅次于华莱士、麦当劳与肯德基。
  
  03
  
  中式汉堡横空出世,步步为营大获成功。
  
  汉堡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1987年,肯德基漂洋过海进入中国,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两年后,麦当劳也紧随其后而来。
  
  吃汉堡这件事,成为当时年轻人眼中的“时尚”代名词。
  
  “麦肯”的大举扩张普及了“快餐”的概念,也启蒙了本土快餐品牌的成长。
  
  2000年,福建出了一家名叫“华莱士”的快餐企业,也卖汉堡。奋斗不到20年,门店数超过肯德基、麦当劳之和,被冠以“本土快餐之王”。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消费者很快就感受到了中式汉堡紧锣密鼓的上场节奏。
  
  谁规定汉堡只能夹炸鸡、牛肉和鳕鱼?符合我们味蕾熟悉的口味能不能出现?
  
  夹麻婆豆腐行不行?
  
  夹小炒黄牛肉行不行?
  
  夹外婆菜行不行?

  中式汉堡表示:帮你打开新世界大门。
  
  西贝、楚郑、欢乐季、乾代、汉堡状元、大大方方、林堡堡等中式汉堡品牌层出不穷,一股“中式汉堡新风潮”已经炫起来了。
  
  
  从门店数据上看,据红餐大数据显示,店名带有“中国汉堡”或者“中式汉堡”的西式快餐门店,数量从2022年8月的1772家上升到2023年1月的3533家,在短短5个月内翻了一倍。
  
  从资本注入看,根据天眼查数据及公开资料,2021年,不惑资本和源码资本出资1.2亿入股塔斯汀;2023年以来,包括楚郑、林堡堡、奥丁顿、奔跑的熊猫等多个中式汉堡品牌,先后传出融资消息。
  
  04
  
  中式汉堡因何出圈跑出汉堡新赛道?“识见”认为,国潮营销、“西堡中做”、市场下沉是主要原因。
  
  国潮营销。
  
  中式汉堡出圈,“中式”是主打牌。拿塔斯汀来说,以中国醒狮为灵感的品牌Logo和IP形象,以大红色为主调的门店装修风格和产品包装设计,以“就是中国味,就爱中国堡”的品牌口号,店内贴满中国风漫画和文案。
  
  近几年,在“国潮风”的引领下,各个餐饮品牌连门店装修和产品包装,都是浓浓的“中国味”。
  
  你以为中药房只有酸梅汤?益母草拿铁、罗汉果美式、枸杞拿铁、清热甘草拿铁……各路“中药咖啡”纷纷登上北京老字号品牌同仁堂的柜台。
  
  在过去的一年里,“同仁堂卖养生咖啡”的话题火遍社交媒体,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新国潮”:喝枸杞咖啡,熬最养生的夜!
  
  乘着“国潮风”,多家老字号创出新品牌,并成功圈粉年轻人。
  
  稻香村的啤酒、泸州老窖的香水、大白兔唇膏等,越来越多的中式传统饮食与西方产品相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新产品。
  
  “西堡中做”。
  
  在“万物皆可做馅”的中式汉堡面前,肯德基麦当劳也得服。
  
  比如塔斯汀的汉堡中使用的馅料,也不乏消费者熟悉的中国菜式——小龙虾、北京烤鸭、辣子鸡、鱼香肉丝等。
  
  比如西贝,馍体选用酒酿馒头,馅料包括红烧肉、黄牛肉、臭豆腐、卤肥肠、藤椒鸡等多款中式特色口味,也是以中国口味将汉堡产品重新做了一遍。
  
  相对于以面包胚夹炸鸡、牛肉饼、生菜、番茄等食材的西式汉堡,人们对传统的、当地的美食更情有独钟,中式汉堡正是迎合了“中国胃”需求,实现了“弯道超车”。
  
  市场下沉。
  
  低价抢占下沉市场,高性价比满足消费需求,这是许多中式汉堡“开疆拓土”的策略。
  
  就拿塔斯汀来说,数据显示,超70%的门店分布于二线及以下城市,并通过招商加盟的模式,抢占“麦肯”渗透率相对较低的下沉市场。
  
  除了味道、材料、视觉,中式汉堡售价也更“中式”,美食破圈儿往往与接地气的价格有很大的关系。
  
  单人汉堡套餐1堡1可乐1对鸡翅在20至30元不等,双人套餐 2堡1薯2可乐只要34元。
  
  是不是觉得便宜?其实还有更便宜的。
  
  “楚郑中国汉堡”的单人套餐22元,“汉堡状元”的单人套餐19.9元,“大大方方中国汉堡”的单人套餐15.9元。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式汉堡门店不断扩张,中式汉堡迅速崛起壮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下沉二线及以下城市、“美味+平价”,肯定是俘获消费者的法门。 
  
  05
  
  近年来,美食界的“中国风”不仅吹向了汉堡圈,不少西式餐饮品牌也开始走起了“中国风”的路线。
  
  必胜客总府店不仅用光影展示了非遗羌绣精美绝伦的“藤穿牡丹”图案,还不远千里从敦煌迎来了1600年前的“飞天”,我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的川剧也“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店前上演了一出热热闹闹的好戏。
  
  进入中国市场多年,肯德基、麦当劳等老牌汉堡也在本土化。从老北京鸡肉卷、麦辣鸡翅,到近年来的梅干菜、周黑鸭、螺蛳粉、热干面,可以说是什么热门出什么。
  
  从古至今,无论哪里,美食都在融合中不断创新,进化出更新的更好的形态,满足我们愈发刁钻的味蕾和体验感。
  
  在更加开放的今天,中式美食从来不给自己设限,不拘一格大胆尝试,才真正体现了中式美食里的中国精髓:兼容并包,汇川成海。
  
  融合进化是美食的永恒追求。
责任编辑:崔致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