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来自呼和浩特的烧麦现包现蒸,来自包头的茶汤现冲现喝,来自呼伦贝尔的烤肠现烤现吃……
8月25日至27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广场人潮攒动、美食飘香,“寻味内蒙古”2023年度美食嘉年华在这里举办,各种特色食品令人垂涎欲滴,吸引众多游客及市民前来品尝。
活动现场,来自12个盟市的50余家餐饮企业带来了300余种招牌美食,他们“各出奇招”,让游客朋友用味觉感知内蒙古。
“我是从网上看到的消息,特地赶来参加这个活动。一下子吃到好多美食,让我对内蒙古的美食文化更感兴趣了。”来自山西大同的游客李先生称赞道。
“内蒙古的羊肉真好吃!一点儿都不膻。”“内蒙古东西跨度两千多公里,西部东部中部美食都不一样……再来三次也一样有新奇感。”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这样的留言和评论。
有人说,了解内蒙古,不妨从内蒙古味道开始。其实,让内蒙古走向中国,走向世界,也不妨从内蒙古味道开始。
02
本次美食嘉年华活动持续3天,现场设置了五大美食主题展区,包括“一城一味”12盟市非遗美食街区、“烟火市集”特色名小吃主题街区、“品牌风味”特色餐饮品牌街区、“潮嗨食空”网红美食主题街区以及“畅饮美好”酒水主题街区。
在美食主题展区,有蒙牛生产的酒香浓郁的茅台冰淇淋,红彤彤的清水河海红果,口感香软的固阳红油糖焙子,还有来自俄罗斯的巧克力和香肠……不仅种类多,而且味道好。
在特色名小吃主题街区,呼和浩特稍麦、赤峰对夹、阿拉善驼肉馅饼等传统小吃精彩亮相。
“中国200道金牌小吃”之一——包头老吴茶汤进行的现场展示,赚足了眼球。
看茶汤师傅冲制茶汤更是一种艺术享受,只见茶汤师傅右手执壶,左手执碗,双脚撇开半蹲式站稳,壶身一倾斜,“哧溜”一声,细长的龙嘴儿里冲出一股清凌凌的开水,正好注入碗内。
当开水从茶壶流出的一瞬间,你会看到用作茶壶嘴的飞天小龙吞云吐雾般,仿佛真的飞了起来。
收手时,一碗小米面瞬间变成了热腾腾的杏黄色米羹,并且翻腕不扣,奇妙无比。
有的餐饮企业还将本地的食材“背”过来进行展卖。其中,来自满洲里市的“达生源”展位负责人穆老板一行5人乘坐飞机抵达呼和浩特,共“背”过来牛肉干、肚包肉、烤肉预制菜等50多样美食。
据了解,“寻味内蒙古”2023年度美食嘉年华是一个贯穿全年的系列活动,之前已在乌海、鄂尔多斯、呼伦贝尔等地成功举办。
03
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全年可持续。
今年以来,内蒙古各地纷纷举办美食节,给人们带来了一场场难忘的“舌尖上的盛宴”。有的还与夜市经济相结合,点燃消费热情,增添城市活力。
3月,呼和浩特·托克托县第四届“黄河开河鱼节”精彩纷呈。在展示捕鱼、献鱼、烹鱼、品鱼等黄河开河鱼文化的同时,还举办了18位大厨的“开河鱼”烹饪大赛,游客一边在黄河岸边品尝美味“开河鱼”,一边欣赏黄河美景,不亦乐乎。
4月,“兴安味道”美食节在呼和浩特市举办。来自兴安盟的大米、小米、杂粮、野山珍、酱菜、矿泉水、奶制品等20余类、近百种产品及特色美食集中亮相。
8月,“首届鄂伦春自治旗森林美食节”在鄂伦春自治旗库图尔其广场成功举办。
现场,不仅云集了超过100种的森林美食,更有围绕森林文化的手工艺品、文创产品展销,超过2万人参与其中。
特色的红柳插肉烤串、还原宋朝配方的国潮紫苏饮等受到热捧。美食节上,来自全旗30家餐厅饭店的近40余位大厨,展开了一场森林美食厨艺大比武,经过大众评审、专家评审的共同打分,在激烈的角逐中,最终从60多道菜品中,评选出了“最受欢迎的十大森林菜品”等相关奖项。
巴彦淖尔市“人间烟火气、美食带你享”、阿拉善盟“百味苏醒、餐饮正当时”、鄂尔多斯市烟花秀美食节、呼和浩特市星光音乐美食节等餐饮主题活动也精彩纷呈,吸引了大量游客,掀起了美食消费热潮。
以节兴市、以节兴商、以节聚势,让餐饮“火起来”,市场“活起来”。
今年1-7月,全区餐饮收入累计298.5亿元,同比增长18.3%;6、7月份,连续两个月累计增长20%以上。
04
千里草原、万顷牧场,生态内蒙古、绿色好味道。
4月10日至15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内蒙古馆展厅,内蒙古传统早茶、丰镇月饼、武川莜面、敖汉小米、沙棘饮品……50余家内蒙古优势特色企业携“内蒙古优选”产品集体亮相,火爆出圈。
内蒙古味道“浙么浙么浙么”香。4月24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专题推介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
推介会上,自治区农牧厅优选组织了18个投资或合作项目进行现场签约,涉及牛、羊、奶、绒、马铃薯、玉米、草7大产业链及大豆、骆驼2个特色产业和领域,签约额达40.6亿元。
内蒙古美食为何频频出圈、“香飘万里”?
好食材好味道,源于绿水青山。
在内蒙古,绿色大草原孕育了肥美牛羊;森林中,蘑菇、木耳、坚果等是餐桌上的山珍;沙地里,葡萄、蜜瓜、沙棘等瓜果飘香。
这里是国家的“粮仓”,粮食产量连续5年突破700亿斤,居全国第六位;
这里是国家的“肉库”,每年生产全国约五分之一的羊肉、十分之一的牛肉;
这里是国家的“奶罐”,国际公认的黄金奶源带,内蒙古牛奶产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
好食材好味道,成于匠心独具。
培育“蒙”字标,把更多好产品做成好品牌、做出美誉度、占领大市场,让“千里草原、万顷牧场,生态内蒙古、绿色好味道”越唱越响亮。
内蒙古“名优特新”农产品数量全国第一,全区共有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88个,锡林郭勒羊肉、科尔沁牛、赤峰小米等11个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草原民丰马铃薯”“极北香稻大米”等6个企业产品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好食材好味道,离不开品牌助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让“蒙字号”叫得响、立得住,品牌的建设和宣介很重要。
老绥元、额尔敦、兰格格、三胖蛋、海鹏月饼、卓资熏鸡……要通过集聚人气、各具特色的博览会、展销会和美食节,“见缝插针”地把更多内蒙古味道品牌宣推嵌入其中。
要将兴安盟大米、锡林郭勒羊肉、天赋河套等优质品牌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让更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内蒙古味道打破地域界限“出圈”,进入广阔市场,让“粮仓、肉库、奶罐”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如今,内蒙古味道的广告、短视频在央媒和各种商业平台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05
爱上内蒙古的N个理由,美食是其中之一。
来到内蒙古,崭新的一天总是被一碗热气腾腾的奶茶唤醒。
内蒙古地域广阔,美食各有特色。除了牛羊肉,黄河大鲤鱼、铁锅焖面、酿皮子、莜面饸饹等传统美食也都各有自己的故事,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对内蒙古饮食文化的一次深度体验。
如今的内蒙古味道,已不再仅仅是家乡味道,而是一种文化、一个标识、一道风景,香飘万里,名扬四海。
培育更多“蒙”字号产品,让内蒙古味道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