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你看了吗?
上映20多天,票房突破20亿,暑期档上映影片中排行第一,热度和口碑一路“狂飙”。
网友评价,“我一直以为是绿幕效果,没想到是实景,导演真的太会拍,活该这部电影这么火。”
也有网友说,“太震撼了,这就是中国的神话史诗,这就是中国的文化自信。”
但你不知道的是,这部电影中有那么多人与内蒙古有缘:
导演乌尔善来自内蒙古,
人物造型概念设计李云中来自内蒙古,
音乐总监蒙柯卓兰来自内蒙古,
饰演邓婵玉的演员那尔那茜来自内蒙古,
饰演魔礼青的演员僧格仁钦来自内蒙古,
饰演南伯侯鄂崇禹的演员丁勇岱毕业于内蒙古艺术学院……
8月14日,呼和浩特,电影《封神第一部》“全国巡回礼”最后一站来到这里。
导演乌尔善,编剧冉平、冉甲男,主演费翔、于适等出席活动,惊喜现身,共同分享幕后故事。
《封神》以何“封神”?让这些内蒙古人告诉你答案。
01
导演乌尔善: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乌尔善是蒙古族,在蒙古语里,“乌尔善”是前进的意思。
从小喜欢看中国古典神话故事的他,一直有个愿望——打造中国的“魔戒三部曲”。
2013年,已经成为导演的乌尔善,决定把《封神演义》以电影的形式再次搬上银幕。
他说,“封神故事是中国人的集体神话,我想看到这样一部中国神话史诗电影。”
乌尔善从小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长大。在接受奔腾融媒采访时说,这里蕴藏的北疆文化感染着他,也影响着他的创作。
在乌尔善看来,“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崇拜、对英雄的崇拜”,都来自其历史。
《封神第一部》对于古老传说的改写,就充满了英雄情结。
从2014年开始,直到2020年,《封神》以三部连拍的方式完成,今年7月20日正式上映。
仅让《封神第一部》与观众见面,就花掉了30亿元,如果失败了,可能得用之后的10年去还债。
但“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性格,让乌尔善毅然踏上了这条路。
当然,“十年磨一剑”的期待之外还饱含着质疑,当市场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市场,《封神》还能“封神”吗?
《封神第一部》口碑不断发酵,票房不断攀升,再次证明了乌尔善的判断:构建起东方古典视觉体系、给传统神话注入当代视角的价值观表达,依旧能引发观众强烈的共鸣。
“让经典故事继续流传,也让更多的中国观众为中国传统文化感到骄傲。”乌尔善做到了。
02
好作品是精雕细琢出来的。
《封神第一部》中,挥剑舞钺的商王殷寿、孔武有力的殷商战士、作卜问天的王叔比干等角色鲜明还原了封神故事人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在电影制作中,担任人物造型与异兽概念设计的,正是来自呼和浩特的“80后”画家李云中。
为了构建出一个符合中国人审美的封神世界,人物的造型概念设计李云中随着乌尔善和团队走访了全国20多个省份的40余座博物馆与历史遗迹。
从殷商青铜器、明代永乐宫壁画、玉皇庙彩塑中寻求灵感。
走访后,李云中一头扎进剧组,耗时8个月,用国画的方式、用传统的笔墨,一张一张手绘了100多幅人物造型图,为全剧呈现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在谈到北疆文化给他的创作带来的深远影响时,李云中深有感触地说:“内蒙古给我最大的恩赐就是让我接触到了这种最本土、最民间的艺术。”
在接受奔腾融媒采访时,他说:“教我画画的,都是农村的老艺人,像我的奶奶、姥姥,她们会剪窗花、会纳鞋底,还会画绣样,从小让我非常感兴趣。我从小串门最爱看各种炕围,看了以后回去就学着画。”
谈到怎样更好地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艺术创作和传播,李云中表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我们应该做好文化的传承人,把手中的接力棒送给下一代。
编剧冉平,曾长期供职于内蒙古电视台,主要编剧作品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画皮2》《止杀令》《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音乐总监蒙柯卓兰是个“考据党”。
为了在音乐上呈现殷商时期的风貌,音乐团队采风,比剧组开拍还早一年。
其中最核心的英雄主题,甚至修改打磨了50余稿。他们用9年时间打磨,用音乐构筑了一个神秘的上古世界。
让人惊喜的是,一些早已失传的古代乐器形制,再次出现在剧中。
《封神第一部》的选角,更是耗时1年多,“全球的亚裔基本上都摸了一遍”,15000人中甄选出30多位年轻演员进入训练营。
为了演绎好古代少年将军姬发,蒙古族演员于适进行6个月的马术射箭训练,直接练成了神箭手,精准到可以连续击爆空中的打火机。姬发骑马脱缰回身射箭、众质子纵马跨越火墙的酷炫镜头,均为自己上阵完成拍摄。
在呼和浩特路演期间,于适使用迷你道具弓箭,重现了片中姬发双手脱缰回身射箭的名场面。
现场,导演乌尔善为观众详细讲解了片中“马”元素的应用。他表示,“马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伙伴,希望能够通过电影向世界传达。”
乌尔善介绍,“所有高难度的马术动作都是演员本人完成的,他们从零基础开始训练6个月,能完成这么复杂的表演,非常了不起。”
饰演邓婵玉的是演员那尔那茜,仅在剧中惊鸿一瞥,但她从容不迫的骑马姿态,让人过目不忘。
无数精雕细琢足见导演的决心,“要拍出本身血与火的史诗感”,这就是孜孜以求的“电影精神”。
03
《封神》以何“封神”?
表演神、特效神、剧情神——央视连用了三个“神”,高度评价了这部电影。
从人物造型设计到殷商之乐再现,从骑射之艺精彩呈现到惊鸿一瞥,一个个内蒙古人用自己的努力为《封神》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中国式的神话史诗电影,在这些内蒙古电影人的脚下,走出了探索的第一步。
内蒙古有壮美的自然风光,更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资源。
滔滔黄河,万里长城,巍巍大青山,茂密兴安岭……共同形塑了这块独特的土地;
古老的历史遗迹,别样的民俗风情,浓郁的人文气息……无不映现着灿烂悠久的文化底蕴;
勤劳坚韧的内蒙古人民,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通过奋斗与实干,镌刻了时代前行的印记,绘就了美好生活的生动画卷。
如何进一步提升北疆文化的能见度和竞争力?如何让内蒙古的美、内蒙古的好形象“圈”更多的粉?
让我们以赤诚之心和满腔热情鼓与呼,讲好内蒙古故事,为把内蒙古形象立起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必将在内蒙古人的探索下,走上“封神”之路。
这需要我们每一个内蒙古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