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内蒙古骑警火出圈了!
有游客在陈巴尔虎旗莫尔格勒河景区游玩时,拍下海东青骑警指挥交通的视频后上传抖音,获赞118.3万。
随后,央视网、新华社、人民网转发报道,累计点赞量破百万;截至目前,话题“海东青骑警队”下的视频播放量高达8189.3万次。
网友纷纷留言,“被骑警的气场狠狠震住了,又有压迫感又有安全感”“这大概是古代侠士和现代骑士的完美结合吧,帅惨我了”“不止帅啊,百公里两捆草,节约又环保”……
02
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公安局海东青骑警队,组建于2015年7月,是在特警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骑警队现有队员12人,个个本领强、善骑术,是保护牧区平安、维护边境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而“海东青”,这个让网友们直呼“太飒了”的名字,也有着特别的寓意。
“十万只神鹰才出一只‘海东青’,它是一种猎鹰,被称为‘万鹰之神’。我们希望骑警队能像它一样,忠诚、勇敢、永不放弃。”海东青骑警队队长石永志说。
火爆全网的视频中,身着深蓝色制服、戴着猎鹰面罩、骑着铁蹄骏马的骑警,抬手落手间帅气威猛、尽显霸气,吸引了无数目光;现实中,他们却是草原上的“活地图”、牧民身边的“贴心人”,是风雨无阻坚守在岗的人民警察,他们处理的,多的是大家身边针头线脑的小事。
草原上降暴雨,淹了毡房和棚圈,牧民第一时间找骑警。骑警们下了马背便上了橡皮艇,在4个嘎查找了10多天,找回牛羊1000多只。牛可以下河慢慢走,羊走不了,他们就一只一只抱上橡皮艇,再一趟一趟给牧民送回去。
搬草料、清棚圈、送物资,牧民有需要,骑警们第一时间去帮忙。独居老人王大爷,冬季不能放牧就拆分草捆喂牛,单个草捆重达300斤,队员们“刨”完草捆、堆放在牛棚旁。居住在边境线附近的巴图老人说:“骑警队来家里,是我最高兴的事。”
牧民逐水草而居,骑警随牧民而行。化解矛盾纠纷、打击偷盗牲畜、保护草原生态……骑警队自成立以来,边境巡防里程超过7万公里,完成各类活动安保506次,救助群众406人。
如今,在1.74万平方公里的辖区土地上,有事儿就给“海东青”打电话,是一句常用语,更是一份妥妥的安全感。
03
海东青骑警出了圈,骑警身下的战马也备受瞩目——黄棕色的额头上有一抹白色,名叫清风,是一匹5岁的半血马。
而视频中的骑警,是海东青骑警队副队长达林台,一名“95后”,在他的抖音账号简介里,三行字中,有两行都是他的战友清风的信息。
可以说,骑警帅,帅在装备,帅在尽责与担当,更帅在他们对马儿和家乡的深厚感情。
“我是一个牧民家的孩子,从小在草原上长大、接触马匹(感情很深),现在又能跟马匹相处、回到草原上工作,还可以为牧民提供各类服务,就很符合我想要的工作的那种感觉。”达林台说。
陈巴尔虎旗公安局副局长,反恐怖和特巡警大队大队长,海东青骑警队的组建者、队长石永志,自2000年参加公安工作,始终扎根基层一线。
“我们有时出勤,警车走到一半,民警只能下车步行,特别是下雨天,在草原上开车几乎寸步难行,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2015年7月,从小生活在牧区的石永志开始考虑,出警能否像牧民那样骑马出行,无论是爬山涉水,还是穿林过雪地,都不受影响。
“骑马出警”试验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骑警巡逻的效果特别好,不仅巡逻时视野特别广阔,而且不会碾压到草地,更好地保护了环境,牧民们也很支持。
骑警队成立后,石永志带着队员从最简单的战术动作练起。驰马追逃、马上围堵、马上射击……日复一日的苦训和无数次的实战历练,淬炼出了素质过硬的队伍。
而为了和马儿培养感情,做到实战中的“人马合一”,从刷毛、修蹄、喂草料,到洗澡、遛马、剪马鬃,全部都是由队员亲力亲为。
“以前,有时遇到河对岸有群众求助,开车要40多分钟才能绕过去救援。有了骑警队,只需要10分钟就能趟过河实施救援了。”石永志说,“指挥交通只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其他时间我们还负责辖区的治安巡逻、边境的安全防范、重大草原活动的安保等工作。每当跃马奔腾在草原上,看到游客和群众们满意的笑容,我都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04
“前些天我用6天时间走了趟边关,行程1800多公里,但是看边界,就算边界里程数也就三分之一,期间轮胎破了7、8条……我们途经的一个叫恩格日乌苏嘎查,有5000多平方公里,我从上午跑到傍晚,我一问我还在那个村里没跑出来。”
2022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在“中国这十年·内蒙古”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说,内蒙古作为祖国的“北大门” 和首都的“护城河”,这扇“门”可不是一般的大,这条“河”也不是一般的长。
8000多里的边境线,36万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草原与河流交织,森林和动植物汇聚,地形复杂、地旷人稀,在不利于车辆通行的牧区和山地,为了提高出警效率,确保边境安防不出现真空地带,守护好草原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骑警应运而生。
除了海东青骑警队,在内蒙古,还有很多像雄鹰一样翱翔草原、守护一方的骑警队伍和牧民群众。
在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贝尔嘎查,牧民图门一家三代接力戍边,守护着由8块界碑连成、长达60多公里的边境管段,累计巡边10万余公里。“一个蒙古包就是一个哨所,每一个牧民都是哨兵,我会一直干下去,让我的后代也要继续巡边。”图门巡边护边30年,他所在的边境管段,从未发生过人畜越境事件。
赤峰巴林左旗森林公安局骑警队,6个人6匹马,穿行于高山之巅、林海之间,救助受伤的野生动物、入户宣传生态保护知识,与盗猎偷采偷伐者斗智斗勇。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高、气温低,骑警们夏天巡山时都要穿棉衣。
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边境管理大队马背警队,所辖区域面积有1150多平方公里,辖区内45%的区域都是湿地、森林……每年新春,当大家温暖欢聚时,马背警队的骑警们顶着零下40度的寒风、踩着40多公分厚的积雪,巡边境、护生态、送物资。
通辽扎鲁特旗公安局格日朝鲁派出所“草原骑警护卫队”,34载守护牧民转场。巡逻防控、清点牲畜、赶马放羊、排险修车、走访入户,了解边界地区牛羊分布情况……牧民逐草而居,骑警们服务护送,长年下来,个个手上布满厚茧、皮肤晒得黝黑。
……
草原上的骑警队,把办公桌搭在草原上、放在马背上、搬到帐篷里,他们爬山林、下草地、进毡房,身体力行着“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为北疆大地构筑起一道如钢铁般坚固、如雄鹰般敏捷的移动边防线。
05
海东青骑警帅出圈后,内蒙古人民又骄傲又担心,心情可谓是最复杂的。
网友:“内蒙人又解释不清了。我们上学真的不骑马。”
新华网:“对对,上学不骑,就上班才骑。”
……
识见:“周六加班,还骑马去了趟单位呢,路上没堵马,一路畅行。”
两翅飞腾去,追马疾如风。
来内蒙古骑马上班,你心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