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

这一课,为何引人关注?

2023年07月11日丨 来源:实践杂志社

  01

  校长在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是毕业生大学生涯的“重要一课”。这一课,有期许,也有鞭策。
  
  在学子们即将离校的时刻,大学校长们的毕业致辞,是代表学校向毕业生送上的祝福与寄语,是师长们对大学精神的又一次集中表达,也是对毕业生的一次有力叮嘱。
  
  近日,多个毕业典礼致辞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刷屏。
  
  “风雨路上,我们需要勇气、胆识和脚踏实地大胆地前行,就像今天这场风雨一样,来吧!”
  
  西安交通大学的毕业典礼,正好赶上了大雨。风雨中,校长王树国致辞,校党委书记卢建军在旁边为他打着雨伞。老师和毕业生们在风雨中聆听。
  
  有网友评论:“作为青年,我们都要听一听这样的声音,看一看这样的身影,鼓舞自己在平凡中不放弃努力,为祖国的强盛贡献力量。”“感谢校长们,让更多人看见了一座座精神的坐标,也看见了大学之‘大’。”
  
  这些火爆网络的毕业致辞为何如此打动人心?从校长们的毕业致辞中,我们能看出大学怎样的思考?
  
  02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
  
  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情怀,最大的情怀就是家国情怀。把浓烈的家国情怀作为“珍贵礼物”,装入毕业生们的行囊,是许多毕业致辞里不约而同的真情流露。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年度毕业典礼上,校长周琪讲到微电子所研究员黄令仪的事迹时,泪水盈眶、几度哽咽。
  
  
  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周琪致辞。
  
  这句话,来自不久前逝世的黄令仪。她1936年出生,在战争烽火中度过童年,“国破山河碎的痛苦,四处逃难的恐惧”,从小就深深印在黄令仪的心中。
  
  1989年,黄令仪到美国参加国际芯片展览会,偌大的会场里,竟然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她在日记中写道:“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涟涟。”
  
  从二极管、三极管、大规模集成电路,到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一枚CPU芯片,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科研生涯中,怀揣对祖国深切的爱,黄令仪为中国微电子行业奉献了一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校长周琪致辞中引用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激励当代青年“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
  
  有情怀、有梦想、有担当,才能不畏艰险挑战,勇毅前行,这是中国青年需要的精气神。
  
  03
  
  “担时代之任,行未有之事,建非常之功。”
  
  将个人理想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是青春最美的姿态。
  
  6月17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的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王云鹏以《奋进有为 不负青春》为题发表演讲,向毕业生送上深情寄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王云鹏致辞。
  
  “你们的师兄桂海潮老师,此时正在距离地面400公里外的‘天宫’上,执行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那个6岁时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36岁时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人生的理想各有不同,但立志服务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无疑是最为高远,也是最为神圣的理想。如何让青年人将自己的志向和祖国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校长们语重心长。
  
  “愿你们牢记‘空天报国’使命,一路沐光、一路成长,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任,行未有之事,建非常之功,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在复旦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校长金力以《拒绝“躺平”》给毕业生上了生动的一课:“人生奋斗要有动力,持久的动力必须是内生动力。”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致辞。
  
  他告诉学生们,中国人不会选择认命、青年人不能自我压抑创造,拥有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斗志和不竭的动力,不被彷徨困倦、焦虑消磨和挫折阻击,才能完成长途跋涉,体验到更多更美的风景。
  
  新时代,呼唤直面困难的勇气和意志,更需要执着和坚守报国之志。
  
  04
  
  梦想与现实之间,永远有一座桥梁,叫做“实干”。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生活永远青睐那些实干家和奋斗者。
  
  西北工业大学202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校长宋保维的毕业致辞中,“实干”“创新”等词多次出现。他寄语毕业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宋保维致辞。
  
  宋保维提到当年的“古路坝灯火”,就是老一辈西工大人保持强烈的使命感,以赤心报国为最大的动力,勤奋苦读的生动画面。如今新一代西工人即将走出校园,走在民族复兴的大路上,必然会面临各种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宋保维希望毕业生们务实功、干实事,做到知行合一,苦干实干。
  
  6月16日,西南交大举行的2023届毕业典礼上,校长杨丹叮嘱同学们,要在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与时俱进的创新求变中积蓄干事创业的能力,在百炼成钢的笃行实干中涵养岿然不动的定力。唯有如此,“强国一代”方能以青春之功筑强国之路。
  
  强国之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只有孜孜不倦、久久为功,才能筑牢“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稳固根基。
  
  重庆工商大学的前校长杨继瑞曾寄语毕业生们,“梦想与现实之间,永远有一座桥梁。这座大桥,横亘在此岸与彼岸之间。这座桥梁连通了,希望就会变成现实,梦想就会成真!这座金色桥梁的名字,就叫做‘实干’!”
  
  真正的青春,从来都不是对未来虚无缥缈的空想,而是以脚踏实地的坚定足迹,以昂扬向上的正能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未知。
  
  青春最好的配色就是奋斗和实干,当实干家,不做客里空,让青春在实干中出彩,让初心在实干中绽放。
  
  05
  
  北京大学2023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金亚秋院士借《燕园情》的歌词寄语毕业生:
  
  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
  
  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
  
  毕业寄语是学子们大学生活的“重要一课”,这堂课的考核周期是未来漫长的一生,这堂课的考卷“印刷”在祖国的大地上,这堂课的阅卷人也不仅仅是授课的老师。
  
  这堂没有课后作业的课,恰恰是同学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
  
  即将从学生时代的河流进入职业生涯的汪洋,未来一定是充满陌生与不确定性,唯有将更多的精神、思想、见地、智慧打包进远航的“行李箱”,才能在风雨中守住锚点、把准方向。
  

  来日方长暂作别,循光而往踏歌行。毕业生们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带着前程似锦的美好祝愿,已做好了奔赴下一站的准备。 

责任编辑:刘珂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