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
这部法律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之后我国第二部流域法。
它的施行,是全面推进国家“江河战略”法治化的标志性举措之一。
2023年,是我国实施黄河禁渔期制度的第6个年头。如今,该制度实施情况如何?特别是黄河保护法施行以后禁渔执法工作怎么开展?
02
为何黄河要全域禁渔?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全长5464公里,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廊道,孕育了许多特有的水生生物物种。
从每年的4月起,黄河的鱼类逐渐进入繁殖季节。
在黄河保护法施行的同时,农业农村部宣布,从4月1日12时,黄河宁夏段至入海口进入为期4个月的禁渔期,加上此前黄河河源区及上游重点水域实行的全年禁渔,这就意味着黄河全域正式进入禁渔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家表示,黄河水域生态系统整体比较脆弱,上游鱼类生长速度缓慢,繁殖力低,一旦受到破坏,很难得到恢复。实行禁渔保护,可以大幅降低捕捞和利用强度,有利于黄河水产种质资源恢复性增加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自1995年起,我国普遍实行了海洋伏季休渔制度。
2003年和2011年起,我国又分别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推行了禁渔期制度。
特别是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自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实行以来,洞庭湖水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禁渔成果凸显。
大河奔流,不舍昼夜。
禁渔制度施行以来,黄河流域局部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引来不少水鸟栖息和觅食。比如黄河流经渑池坡头至南村段沿岸,成群的苍鹭自由栖息。
03
法者,治之端也。
黄河流域生态脆弱,除了禁渔执法守护母亲河,也要对破坏生态的行为亮出法律利剑。
4月1日上午,在郑州铁路运输法院黄河流域第一巡回审判法庭所在地台前县,张某某等五人在黄河河道禁采区范围内非法采砂一案公开开庭。
这也是黄河保护法实施后首例适用案件的宣判。
同日,农业农村部会同公安部在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等省区,同步举办中国渔政亮剑2023黄河禁渔专项执法行动启动活动。
青海省继续推进长江禁捕、黄河禁渔和青海湖第六次封湖育鱼工作,加强黄河禁渔执法监管,切实做好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
陕西省有针对性地开展巡航检查和蹲点驻守,坚决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和非法网具,严肃查处组织化、链条化非法捕捞案件。
山东省采取日常巡查、暗访暗查、突击检查、值班蹲守、联合执法相结合的方式,紧盯重要时段、重点水域,陈兵水上,精准出击,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违规活动。
……
山西、陕西、甘肃等沿黄省份部分地区渔业渔政部门还推动建立部门联合协调机制,形成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黄河禁渔局面。
2019年底,农业农村部开通中国渔政执法举报受理电话及平台,通过电话、微信等渠道受理群众对违法行为的举报,及时向地方转交、督办违法案件线索,接受群众监督。
04
作为沿黄9省区之一,黄河“禁渔令”发出后,内蒙古迅速行动、全面亮剑——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3月10日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关于2023年禁渔期禁渔区渔政管理的通告》。
通告明确“黄河内蒙古段禁渔期为4月1日至7月31日;黄河干流内蒙古段、黄河干流内蒙古段一级支流,及所属湖泊、大中型水库划定为禁渔区。”
保护母亲河,内蒙古沿黄各地都在行动。
内蒙古包头市开展联合执法集中夜查行动,严禁在黄河沿线周围使用地笼、渔网、电鱼等非法手段进行捕鱼,发现违法捕鱼行为依法严惩。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禁止除休闲垂钓外的所有捕捞作业类型,禁止收购、运输、储藏、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做到“水面无违规渔船,水下无违规网具”。
内蒙古乌海市以“零容忍”打击非法捕捞行为,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群防”等举措,对非法捕捞等情况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
……
如今,非法捕捞行为日渐减少,“不敢捕、不能捕、不想捕”的良好氛围已逐渐形成。
05
黄河岁岁安澜,润泽华夏大地。
让我们以施行黄河保护法为契机,凝聚合力,全域联动,不断谱写良法善治新篇章,绘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共同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澎湃乐章。
禁渔,黄河必将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