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
在中国,航天是一个奇迹,航天事从来都是建功立业的事,航天人从来都是刻苦争气的人,航天精神从来都是闪耀着伟大梦想的精神。
中国航天一次次书写传奇,一次次抵达新的高度,前进步伐永不停歇!
——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
01
有一种成就不凡,叫中国航天。
“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嫦娥”揽月、“天和”遨游星辰……
这些年来,中国航天不断向前、捷报频传。
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第一次太空漫步、第一次空间交会对接、第一次完成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试验……
2023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的第31个年头。在过去的31年,航天人走过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航天之路。
特别是近10年来,航天人用奋斗和坚守,让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一次又一次跨越。
400公里,是地球到太空中近地轨道的距离,10年间,11位航天员进入太空;
38万公里,是地球到月球的距离,10年间,探月工程圆满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
4亿公里,是地球到火星的距离,“祝融号”火星车已行驶了近2000米;
……
航天已然成为中国的又一张名片,让中国的声音响彻九天。
02
有一种自强不息,叫中国航天。
在我们为“太空出差三人组”在轨183天新纪录欢呼的时候,
为嫦娥四号在全球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喝彩的时候,
为祝融号火星车铆足劲巡视勘察鼓掌的时候,
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骄傲的时候,
我们不要忘记,举世瞩目的航天“奇迹”背后,离不开一代代深耕细耘、攻坚奋斗的中国航天人。
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坚信“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也能搞”;
孙家栋,“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他誓言“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沈忠芳,隐姓埋名60余载,他深感“最大的幸福是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奋斗”;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神舟五号升空“那难以承受的26秒”,让他“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他笃定“实现梦想要靠不怕牺牲的奋斗”;
……
是他们,“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以“拼出一个新中国”的信心与勇气,以“别人有的我们创造条件也要有”的骨气与志气,将理想信念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
是他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把智慧和汗水、青春和生命、忠诚与担当定格在广袤辽阔的戈壁荒漠,即使“燃尽生命”,也要“照亮天幕”;
是他们,向着天、追着光,为深爱的航天事业奉献终身,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
03
有一种恒心不变,叫中国航天。
在农村及边远地区,通信卫星为1.4亿多户家庭,提供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农村电商等服务;
在大众出行、智慧物流、远洋运输、精准农业等领域,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为物资运输、人员流动提供精准定位导航;
即使足不出户,“风云”也能帮你预知天象;
……
目前,我国在轨工作的各类卫星超过500颗,航天技术与服务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支撑平安中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数字中国建设等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是对“航天创造美好生活”的最佳诠释。
04
有一种万众一心,叫中国航天。
内蒙古额济纳旗,是神舟系列飞船升起的地方,留下了“最好牧场为航天”的历史佳话。
内蒙古四子王旗,是神舟系列飞船主着陆场。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从实践十号到嫦娥五号,先后迎接了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航天员回家,被誉为“神舟家园”。
这里,有一个小学叫“神舟小学”,是2006年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捐赠180万元援建的。17年来,中国航天人的爱心源源不断涌向这里,也让航天精神和航天梦想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里。
05
光荣的人始终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眺望前行路,中国航天人早已将目光放得更远——把中国空间站建设成为一个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实施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环绕等航天重大工程……
在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中,更多奇迹正待创造,更加优异的答卷正在书写。
星空浩瀚,征途漫漫;梦想无垠,步履不停。
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