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档“好片”接二连三,其中不乏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
这部动画电影,上映16天票房超10亿元;其超预期的高水准制作,也拿下了与《南京照相馆》并列8.6的豆瓣高分。
影片故事是简单的:4只无名小妖,小猪妖、蛤蟆精、黄鼠狼精、猩猩怪,假扮唐僧师徒四人,踏上了西天取经之旅。
那么,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何以惊艳四座、引发大家共鸣?
01
好的故事,能让人从中照见自己、汲取到营养自身的精神之力。
《浪浪山小妖怪》就讲了一个好故事。
故事中的4只小妖,手中没有大圣的金箍棒,身边也没有神气的白龙马,甚至各有各的“不靠谱”和小缺点,但就是这样一个“草根取经团”,却跌跌撞撞,踏上了属于自己的、充满荒诞与荆棘的西行路。
这像极了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更像极了我们披荆斩棘的人生路。只是,4只小妖的身上,却有我们向往的、想要拥有的精神品质——
比如说,离开的勇气。
“我想离开浪浪山”,作为4只小妖中的领军人物小猪妖,努力3年未能“考编”进入大王洞,反复的失败,让它决定出去闯一闯。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浪浪山”——面对人生的困境,有时与其呆在原地、垂头丧气,不如果断离开,换个环境找找自己。
万事开头难,勇气,是改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比如说,享受过程的智慧。
影片结尾,4只小妖没有得道成仙,甚至没来得及说出自己的名字,但在奔向目标的路上,它们每一个都得到了修行,路途本身反而成了救赎。
聒噪话多的黄鼠狼精,肩负起一路上的沉重行囊,尽管不再健谈,内心却更加坚定;
结巴社恐的猩猩怪,变得敢和黄眉怪叫板,没有“我不行”的自我否定,而是大声喊出“我是齐天大圣”。
……
过程跟结果同样重要,很多时候我们虽未抵达灵山,但遵从本心,便不负自己;历练蜕变,就不负此生。
比如说,坚定地成为自己。
取经之旅中,帮助村民降伏老鼠精的4只小妖,不仅被赠予了各种吃食,还获得了“降妖除魔”“盖世英雄”锦旗,实打实地成了“真英雄”。
所以说,谁能定义成功、谁又能定义你呢?
不是“大王洞”的工作,也不是世俗的成功之路,而是自己的选择与行动。
正如有网友说:“是社会的边角料,也是妈妈的小骄傲;是外面的‘刷锅布’,也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取经的冒牌货,却也是人生的真主角。”
02
讲好故事不容易,这需要用心创作,更源于“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坚持。
《浪浪山小妖怪》的创作,源于名著《西游记》。
一方面,这似乎让创作变得更容易,毕竟《西游记》这个“超级IP”,本身就是一座“灵感的富矿”;
另一方面,开发经典也意味着挑战——如何能在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中,找到一个新的切入点,令人耳目一新?
《浪浪山小妖怪》,没有犯懒,也没有“炒冷饭”——
把之前爆火的短片《小妖怪的夏天》扩写成长片、丰富情节,这样做虽容易,但毫无新意;
续写短片结尾,但是“往后写也有点怪”,这样就和《西游记》没多大关系了……
左思右想,导演、编剧於水最终决定,写个新的剧本出来。
这个新剧本,将聚光灯打在了一群处在底层、没有任何光环的小妖怪身上,而它们无论在之前的文字还是影视作品中,都很少被注意到;
这个新剧本,塑造了4只与唐僧师徒四人性格完全不同的小妖:充当“大圣”的猩猩怪社恐又胆小、冒充话少沙僧的黄鼠狼精却是个话痨……
这样的创新,不仅营造出让人捧腹的喜剧效果,也让每一位观众从中窥见了自己的影子——“他们可以取经,我们凭什么不可以?”正是普通小角色身上的这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孤勇,打动人心。
无名之辈的挣扎,也值得被书写;
无名之辈的尊严,也可以闪闪发光。
《浪浪山小妖怪》正是以匠心打底之功力、前人未有之思路,赢得了观众的起立鼓掌。
03
好的故事,不是复刻,而是带着原著的魂,走一趟当代人的路。
一直以来,对《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名著的改编热潮不减。
前有电影“大话西游”系列的《月光宝盒》与《大圣娶亲》等经典,后有游戏《黑神话:悟空》、电影“哪吒”系列等出圈又出海。
盘点这些作品,“识见”认为,成功的改编作品,往往有3个共通点。
其一,锚定内核不跑偏。无论故事怎么新编,“历难”与“成长”的基调总在——哪吒从桀骜到担当、悟空从斗妖怪到斗心魔……原著故事和人物的精神跟内核不能丢,否则就成了无根的飘萍。
其二,不脱离作品文化语境。《浪浪山小妖怪》采风山西古建筑,借鉴传统水墨画的用笔、渲染方式;《黑神话:悟空》加入“三弦说书”非遗元素……保留原著文化精髓,创新型转化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
其三,贴着时代说人话。电影“大话西游”系列用爱情解构经典,直指面对爱与责任抉择的困境;《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借落魄大圣写成长中的迷茫与觉醒……它们把老故事,变成了当下能共情的情感密码。
可见,成功的改编作品虽形式和载体各异,但都做到了“带着原著的魂,走一趟当代人的路”。
唯有在边界内创新,方能使五百岁的西游故事历久弥新。
这或许就是,《浪浪山小妖怪》何以打动人心的内在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