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县这一级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有个形象比喻:如果把国家喻为一张网,全国三千多个县就像这张网上的纽结。“纽结”松动,国家政局就会发生动荡;“纽结”牢靠,国家政局就稳定。
内蒙古共有10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这些“纽结”牢靠不牢靠,同样影响着全区发展稳定的大局。
5月10日,内蒙古党委书记孙绍骋到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就县域经济发展开展调研,并主持座谈会听取部分旗县区经济工作汇报,进一步强调了县级工作的重要性。
02
作为“纽结”,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把县域治理最大的特点形象地概括为既“接天线”又“接地气”。
即,对上,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工作部署;对下,要领导乡镇、社区,促进发展、服务民生。
如果“上归上”“下归下”,两者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就会出现“基层声音上不去”“党的政策下不来”“上面的思路解决不了下面的问题”等现象,影响社会稳定发展。
作为“纽结”,县一级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线。
“春江水暖鸭先知”,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哪些特点变化,上级政策举措的有效性如何,群众有什么样的需求和呼声,发展中面临怎样的矛盾问题等等,县级了解最早,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
作为“纽结”,县一级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一个县,小的有几万、几十万人口、大的有上百万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功能齐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县级政权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需要办的事情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03
如何让县一级“纽结”更加牢靠?“识见”认为,应至少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县域强则省域强。
强县与富民往往共生共荣。位列全国百强县榜首的昆山市,2024年GDP突破5000亿元,其所在的江苏省在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中占24席,前10名中江苏独占6席。
对内蒙古来说,从县域经济发展看,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全国百强县中我区有2个,分别是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但还有31个旗县经济总量不足百亿。
县域经济的抓手在哪里?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中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内蒙古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以发展富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扩大“以工代赈”范围,把“三北”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做成“富民工程”,引导企业就近就地用工,努力让群众多渠道就业增收。
让县域经济强起来,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是内蒙古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一道必答题。
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县域活则全盘活。
近年来,从“绿色屏障”到“产业金矿”,从“地域特产”到“超级符号”,从“传统农牧”到“智慧链群”……内蒙古通过“一县一品一IP”战略,让众多“蒙字号”品牌“众星拱月”。
荒漠化治理的“磴口模式”“库布其模式”、推出“金融副村长”服务的阿荣旗模式、“信访代办”的准格尔旗模式……
层出不穷的改革举措和经验成果大起底,激发了连绵不绝的发展活力,才有了近年来内蒙古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挺进全国中游的发展态势。
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县域稳则大局稳。
兴安盟阿尔山市做足温泉冰雪两篇文章,旅游收入创造了由千万到67亿元的飞速发展,过去的“穷山沟”变成了“金银川”;
额尔古纳市打造古韵今风的室韦民俗文化特色小镇,引来城里客、致富一方人;
刺绣大师白晶莹扎根山村,用艺术火种、市场思维点亮老乡新生活;
……
资源要素的对流、城乡关系的重塑,绘就的是一幅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画卷,形成的是城乡互动、良性循环、互促共进、相得益彰的发展机制。
04
一个县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县里的四套班子,特别是县委这个班子。
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一号文件,首次强调“保持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任期稳定”,并直指乡村振兴“人才痛点”——既要让县级领导班子“坐得稳板凳”,又要破解年轻干部基层“水土不服”的顽疾。
把“坐得稳板凳”和“水土不服”协调起来,县域强须班子强。
过去五年间,某中部省份县级主官平均任期不足3年,导致乡村产业规划频繁中断。
乡村振兴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需要政治定力的马拉松。当县级班子不再“走马灯”,当年轻干部真正“把根扎进泥土”,中国广袤乡村必将迎来治理现代化的春天。
05
越是任务吃劲的关头,越是考验干部的时候。
让县一级“纽结”更牢靠,需要我们各级干部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
像蒙古马那样,敢于向困难和问题叫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风雨兼程、直奔目标,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
像蒙古马那样,把弦绷紧,拿出冲锋陷阵的劲头,加压加力,以日为计,干好每一天,确保年中和年底时圆满交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