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实践观察

科尔沁区:在城市更新中扮靓“面子”、做实“里子”

2025年11月06日 10:17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实践杂志社调研组

     城市更新,是让城市更宜居、群众更幸福的关键行动。从“口袋公园”的方寸绿意到老旧小区的华丽蜕变,从品质住宅的细节升级到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精准落地,通辽市科尔沁区以城市更新为笔,以民生需求为墨,在扮靓城市“面子”的同时,扎实做好民生“里子”,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化作街巷间可感可触的幸福图景。

 

  科尔沁区城区。(摄影:林林)

 

  生态赋能:方寸公园承载普惠民生

 

  “以前附近没有公园,我们要想去公园玩,得去很远的地方,自从建了这个口袋公园,我们终于有了休闲的好去处!”居住在万华幸福里小区的居民王爽,每天都会和朋友在小区西侧的“口袋公园”遛弯。这片曾经不起眼的城市边角地,如今满是错落有致的绿植,配套设施精巧实用,成为居民触手可及的幸福驿站。

 

  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科尔沁区巧做“微空间”文章,将城市“金角银边”转化为生态乐园,2025年改造新建35处公园绿地,包括以诗词为主题的“诗词园”和以运动为主题的“万华·心海公园”为代表的共12个口袋公园、1处以“生态纽带,绿动辽城”为设计理念的大型公园和22个社区游园。在红星街道村和新居小区,改造后的社区游园以两轴串联四大功能区,南北向生态景观轴栽植42株乔木,2987平方米串红、石柱子、孔雀草等草本花卉绚烂绽放;东西向文化休闲轴拆除560平方米围挡,新增368个停车位,实现停车与休闲互不干扰。不仅如此,游园还完成水泥路面硬化399平方米、路肩条石1400余米、彩砖硬化8554平方米,维修窑井72个、修建树池57个,300平方米彩绘墙体让老旧墙面变身文化窗口,每一处细节都透着“绣花功夫”。

 

  新建小区外的口袋公园。(摄影:任翀)

 

  铁路街道世纪园小区的幸福七彩游园同样充满民生温度。“这个小区今年的变化特别大,给我们老年人提供了打扑克、乘凉的地方,孩子们有场所娱乐,带来了很多快乐,我觉得在这个小区生活很幸福!”居住20余年的居民刘玉芬感慨道。游园里,黄色欢乐园是孩童的天地,橙绿幸福园是老人的乐园,铁路街道永安桥社区党委书记白祥宇说:“游园都是结合居民需求量身打造,就是想让每个年龄段的居民都能找到归属感。”这些小而美的生态空间,不仅完善了“15分钟”生活圈,更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科尔沁居民的日常。

 

  品质升级:新旧家园共赴宜居之约

 

  “选房时就看中这里的居住品质,3米多的层高让空间更通透,隔音降噪做得特别好,就算临街也很安静。”万华锦海棠小区业主刘女士的话语里满是认可。

 

  作为科尔沁区新建品质住宅的代表,该小区摒弃传统住宅设计短板,以“人本”理念贯穿规划建设:优化户型提升空间利用率,增加隔音建材隔绝邻里喧嚣,高绿化覆盖率打造宜居环境,步道蜿蜒穿梭于绿植间,健身设施、儿童乐园、休闲长椅点缀其间,让居民在繁华都市中拥有静谧天地。

 

  与新建住宅的高端宜居形成呼应的,是老旧小区的“逆龄生长”。科尔沁街道利农社区天福家园南区建于2005年,共有8栋住宅楼,居住着312户、1090名居民,建筑面积31161平方米。因建成时间久,道路坑洼墙体破损、管道堵塞、房顶漏水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小区居民。今年小区改造后,楼体换新为环保真石漆;原有混凝土路全部换成沥青路,路面从4米拓宽到6.2米,停车位由原来的26个增至88个;建成了565平方米社区游园,划分生态观赏、休闲互动、健身活动、儿童游乐4大区域,让老人能遛弯、孩子能玩耍、邻里能聊天。

 

  71岁的退休干部张文学是最早入住小区的住户,谈起改造前后的变化他深有感触:“改造前我们小区是老大难小区,路面坑洼下雨积水严重,外墙掉成了‘刨花秃’,管道经常堵,屋顶年年漏,群众反映强烈。这次改造把这些问题全都解决了,小区大变样,业主们心也顺了。”

 

  焕然一新的老旧小区。(摄影:任翀)

 

  2024年科尔沁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66个小区、257栋楼、10528户居民,改造面积约95.64万平方米,涵盖排污、给水、供热管网、路面硬化、节能改造等,所有项目均顺利完工;2025年继续改造44个小区,涉及195栋楼、8000户居民,改造面积约66.02万平方米,让更多老旧小区居民在熟悉的家园里过上高品质生活。

 

  服务提质:便民善治温暖万家灯火

 

  “中午不想做饭,点开‘幸福外卖’下单,十几分钟热气腾腾的饭菜就送到家;家里老人行动不便,社区长者食堂能送餐上门,真是太方便了!”北苑社区的王女士说。

 

  团结街道北苑社区创新打造“五微、五进、五办”工作法,通过“微党课、微宣讲”等“五微教育”,用家常话讲清政策,让居民在休闲中感受发展变化;开展“上门察民情、进门调纠纷”等“五进家门”活动,组建6支特色服务队,精准对接不同群体需求,累计解决诉求90余件;设立“五方协办”机制,网格员即时办小事、社工具体办急事、党委协调办难事、社区主任吹哨办堵点、包片领导统筹办长效,分级分类破解治理难题,实现230余件小事“当日结”,31件民生实事、复杂难事“全办结”。

 

  服务的温度,更体现在社区治理的细微之处。施介街道平安社区平安小区曾因物业退场导致小区环境卫生脏、乱、差,一个月时间不到,反映卫生问题的12345热线工单就达到70余件。社区两委迅速行动,组织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居民共推选出9名委员(其中4名党员),社区副主任任主任,退休老党员史天芳任副主任,确定“无专业物业进驻前小区自管,每户每年收取200元基础物业费,资金收支定期公示”的管理方案。小区还注册成立“益启爱居民服务中心”保障资金安全,组建3人专职服务队伍,建立“社区党组织—物管会—居民”三方联动机制,线上依托社区微信群、开设“居民意见箱”收集诉求,线下设立“邻里议事亭”、在小区醒目位置定期公示物业费收支。平均解决问题周期缩短50%,12345投诉量同比下降60%,累计为居民办实事30余件。

 

  居民们在小区游园晒太阳。(摄影:任翀)

 

  永清街道育才社区睦邻居民服务中心的物业团队同样让居民安心。居民孙东升家曾因着急送父亲去医院,忘关燃气灶具导致失火,“11点多堵车赶不回来,等我到家时火势已灭,地下放着好几个灭火器。”孙先生感动地说,“物业团队有退伍老兵,有经验,果断破门关闭燃气,消防车也及时到场彻底灭火,要是发生爆炸,整栋楼都得受影响!”育才社区推行“双报到、双服务、双管理”机制,在党群通系统上动态管理2家共建单位党组织、184名在职党员,覆盖10个网格,创新“网格长+楼栋长+党员志愿者”三级联动体系,将党员编入6支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健康义诊进社区”“法律援助直通车”“便民维修服务队”等志愿服务12场次,服务群众1500余人次,群众满意度达98%。

 

  从生态空间的精雕细琢到居住环境的全面升级,从便民服务的精准供给到社区治理的效能提升,科尔沁区的城市更新始终围绕“人”的需求展开。每一处公园绿地的打造、每一栋老旧楼房的改造、每一项便民举措的推出,都凝聚着对民生福祉的坚守。如今的科尔沁区,城市“面子”愈发靓丽,民生“里子”愈发厚实,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科尔沁区正以更优的环境、更暖的服务、更实的举措,持续绘就群众满意的幸福之城新图景。

 

  (调研组成员:王丹 脑根塔拉 伊日沽 任翀;执笔:任翀)

 

 

 

评论:

让城市为“你”而新

 

王丹

 

  曾经坑洼不平的难行小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曾经破败冷清的商业街,转型成美食休闲街区;曾经杂草丛生的荒芜街角,变身为“小而美”的口袋公园……近年来,伴随着城市更新的脚步,越来越多的通辽市科尔沁区居民享受到了品质升级、便捷宜居的生活,实现了从空间焕新到幸福赋能的跃迁。

 

  城市更新,是“政府想做的”,更是“群众想要的”。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只有为了人民才有意义、依靠人民才有动力、造福人民才有价值。科尔沁区坚持以人民城市理念为引领,始终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工匠精神”、下“绣花功夫”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城市,让城市更新成果更公平、更可感地惠及全体市民。

 

  畅通城市交通,铺就便捷出行路。加快推进交通路网提质扩容,实施“断头路”打通、主干道通车及背街小巷改造等民生工程,城区通行效率显著提升。2025年打通新工一路、滨河大街“断头路”,确保茫汗路、红领巾大街、红胜大街等道路建成通车,高效完成31条背街小巷的修复更新,有效疏通城市“毛细血管”,让路网更顺畅、出行更方便。

 

  精筑品质新居,托起百姓优居梦。围绕“住有优居”目标,精准优化住房供给结构,着力提升新建住宅品质。新建项目更加注重“人本化”细节设计,从户型优化、社区配套到智慧服务全方位提升居住体验,更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2025年建设精品住宅项目26个,实现新开工面积200万平方米。

 

  改造老旧小区,提升群众幸福感。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通过全面系统改造,有效解决老旧小区设施老化、功能缺失、服务缺位等问题。2024年66个老旧小区改造如期完工,2025年44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按期推进。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织就绿色生态网,打造便民生活圈。加大口袋公园、社区游园及道路绿化工程建设力度,规划扩绿、见缝插绿、拆违建绿、立体增绿,让群众乐享“出门见绿、移步入园”的生态福利。构建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推动“一站式”生活服务集成,提供购物、餐饮、健身、文娱、休闲等多元化服务,切实提升居民的生活便利度和社区归属感。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科尔沁区在城市更新中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统筹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发展工程,一体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做到城市“里子”“面子”双提升,让科尔沁区成为老百姓喜欢的样子。  

 
责任编辑:吴乐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